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地铁建设将面临多次穿越既有地铁线路的问题,这是新线建设中等级最高的风险之一。本文选取了深圳地铁2号线斜穿地铁1号线工程案例,研究了盾构下穿过程中采用的施工技术,分析了下穿过程中监控量测数据,总结出了盾构下穿过程的关键技术。可为以后的地铁穿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富水砂层地质条件下,新建地铁线路盾构始发穿越既有地铁线路时,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研究较为鲜见,需总结类似工程的相关规律。[方法]以新建的郑州地铁7号线黄河迎宾馆站—英才街站区间盾构始发穿越既有地铁2号线结构工程为依托,根据实际工况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了施工区间的三维数值模型,并利用软件的结果提取功能得到了该工程对应模型的模拟结果。选取现场2个监测点位,将2个测点的现场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进行对比,证实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盾构始发穿越、一般下穿施工两种穿越方式下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始发洞门与既有地铁结构间竖向距离d的4个取值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所建三维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实际工况。在既有地铁线路结构、材料、加固方式等因素均不变的情况下,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稳定性因穿越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一般下穿施工相比,采用盾构始发下穿方式时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影响较小。采用盾构始发下穿方式时,d的取值不同,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有较大差异。d=2.00 m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影响较小,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3.
地铁新线车站穿越既有车站轨道结构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建车站工程的施工中,除自身结构安全外,重点目标就是使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以某城市A号线穿越工程为例,对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及轨道所受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新线车站穿越既有车站的安全控制措施体系。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并对比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穿越地铁工程引起的地铁结构变形及轨道几何形位的变化规律,为新线车站穿越既有车站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铁盾构隧道在淤泥质地层穿越既有铁路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既有铁路运行的安全,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完善的风险分析及仔细研究相应的对策。通过对杭州地铁2号线1标出入段线盾构穿越既有浙赣铁路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工程实践证明,适当地进行铁路路基加固,有效地进行施工过程中各类参数的控制,对这类淤泥质软土层采取盾构法穿越既有铁路施工是可行的,也为今后更多较为复杂的地下穿越既有线路的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杭州地铁1号线穿越艮山门站铁路加固工程为背景,介绍在地铁盾构穿越既有铁路前对铁路路基进行注浆加固的方案,并在注浆加固施工和地铁盾构推进阶段对营业线路进行专项监测,对施工引起的线路和路基变形实时监控,从而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优化改进施工方法,确保铁路营业线安全。  相似文献   

6.
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网,新建地铁穿越既有地铁线路经常发生。为减少新建地铁施工对既有地铁正常运营影响,采取有效的既有线变形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结合新建北京地铁19号线工程施作平顶直墙隧道密贴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车站及区间案例,通过理论计算预测既有结构变形值,并与施工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既有地铁结构在新建地铁工程施工影响下的变形规律;通过分析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性,为施工过程中既有线变形控制提供依据,也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新建隧道在穿越既有运营隧道时,对其产生的施工扰动不可避免,同时势必会增加地铁监护的难度.如何更好地从施工技术、保障方案、应对措施等角度,减小盾构穿越施工引起的运营隧道变形影响,对地下空间建设和运营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北横通道超大直径盾构下穿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隧道的工程,结合穿越准备、穿越过程等节点,从风险分析、穿越方案、应对策略及控制标准等监护技术和运营组织出发,以控制既有运营隧道的结构变形以及确保地铁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8.
新建地铁车站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机场线东直门站上跨下穿既有地铁13号线东直门站站后折返线工程为背景,研究新建地铁车站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时既有地铁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及技术。施工前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检测加固。根据检测评估、模拟计算和安全检算等结果制定既有地铁结构变形控制标准,并将沉降控制值按关键施工工序进行分解。施工过程中,采用加垫方法和PLC液压同步控制顶升技术等主动控制沉降。监测数据表明:隧道结构与轨道结构保持密贴;线路的轨距、水平、变形缝开合度均未超出控制值;开挖中导洞阶段及盖挖法施作下穿结构边墙和底板阶段既有地铁结构沉降占总沉降的50%左右,是施工控制的关键阶段;变形缝差异沉降超出控制值,是施工控制的重点位置;变形缝附近沉降、差异沉降等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是监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建地铁线路盾构法下穿既有地铁运营线路的情况越来越多.针对广州地区常见的上软下硬地层,以广州地铁22号线盾构法下穿既有3号线工程为例分析关键施工技术.将水平定向钻施工、超前预支护、预加固等传统方法与盾构法施工相结合,形成了地面水平定向钻孔注浆、盾构机超前注浆孔注浆、洞内深孔跟踪注浆等加固方法,并结合工程经验和理论计算设定了最优施工参数和自动化监测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所采用的加固方法严格控制了既有线路变形和位移,确保了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也降低了新建线路施工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双井站区间暗挖隧道施工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既有线地铁结构的安全度已达临界状态,施工不能中断行车运营。为有效控制新线施工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化对既有结构位移和变形的影响,对既有线采用袖阀管注浆、WSS工法加固的措施,详细介绍新建10号线初支顶部与既有1号线初支仰拱零距离密贴、刚性支护紧贴1号线底板进行下部隧道施工的作业要点和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实践证明,该工程首次采用密贴既有结构底板的形式穿越既有地铁隧道,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铁工程建筑材料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科学的地铁工程材料管理技术方法。通过分析现行的地铁工程材料管理模式,研究甲方控制(甲控)材料的范围以及管理的内容;基于这种模式的特点,分析信息技术在地铁工程建设甲控材料管理中的应用;提出系统的功能设计方案,并运用于某市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视频监控系统是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提高地铁运营管理水平和地铁治安水平,保障乘客安全,地铁运营正常,我们要保障视频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排除故障,解决问题.在此简要介绍几种在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铁商业开发规划探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界定地铁商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铁商业开发既要与地铁规划紧密结合、更要与整个城市甚至区域规划相统一等基本原则.提出应专业化、特色化开发规划地铁商业;在商业环境较好的地铁上盖适当开发大型商场;以人为本,开发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购物商场为主的地铁地面商业;适度开发利用地铁站口地下商业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分析北京地铁近几年发生事故的主要特征及国内外实例的基础上,认为北京地铁新线工程存在任务重、工期紧的情况,如何解决其与施工风险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为积极、稳妥、安全地推动北京地铁工程下一步的建设,首先要充分认识新线工程建设的特点与难点,进一步优化、完善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施工及环境安全;第二要正确处理工程建设速度与工期的关系;第三要树立北京地铁新线土建工程建设的风险意识,尽快建立落实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管理制度;第四要建立以防水害、防地面过量沉降、防坍塌和确保人身安全、确保工程安全、确保环境安全的"三防、三保"安全管理及保证体系.最后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埋暗挖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结构施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车站过既有线段为研究对象,对下穿既有线结构的新线地铁车站施工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柱洞法、中洞法和侧洞法3种大断面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三维仿真分析,研究地表沉降、既有线沉降、既有线变形缝两端结构差异沉降和塑性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3种工法下第1阶段开挖造成的地表沉降在总沉降中占主要部分,柱洞法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和既有线结构沉降最小,中洞法次之,侧洞法最大;不同工法下相同位置处的变形缝两端结构的差异沉降趋势相同,洞室上方变形缝两端结构的差异沉降先增大后减小,远离洞室的变形缝两端结构的差异沉降始终增大;3种地铁开挖方法产生的塑性区基本位于洞室周围,但侧洞法的塑性区深入到既有线结构,影响既有线结构的安全运营。可见,柱洞法相对于其他2种工法具有一定优势,在地层沉降控制要求比较严格时,推荐首选柱洞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北京地铁10号线和13号线换乘车站(知春路车站)在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和运营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对3种预加固方案(水平旋喷桩、管幕和小导管注浆)下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进行分析。采取预加固措施后,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同时从地层适用性、加固效果、环境影响、施工工艺、工程造价、结构变形和受力等多方面对3种预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既有地铁车站所处环境和重要性等级为基础,建议选择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安全,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解决目前地铁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有关风险及相应对策问题。研究方法:通过对地铁建筑设计施工中,各环节特点及不同的参加人员,分析识别风险因素,找出风险的产生来源。再针对每个风险来源分析其产生原因。最后,根据不同风险来源的特点,提出应采取的不同风险对策。研究结果:在地铁设计与施工中,风险的产生与工程建设的进程是同步存在的。每个进程都有其产生的不同风险因素存在,防范规避风险应从各阶段风险因素相应的特点出发,完善设计与施工,达到消除、降低风险的目的。研究结论: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在地铁工程设计与施工配合中不仅应解决专业本身的技术问题,还应了解地铁车站涉及的众多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与内容,以增强全面协调能力,同时应结合现状分析设计条件,充分降低设计风险。  相似文献   

18.
双层小导管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结合北京地铁崇—东区间隧道采用的浅埋暗挖施工技术,介绍了双层小导管的工艺原理及施工工艺。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双层超前导管,实现“多钻孔、多分层、小流量、低压力、低流速”的注浆加固方式,具有提高围岩自稳能力、降低地层水的渗透和控制地表沉降等优点,有效保障了地表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加密,居民乘坐轨道交通日常出行的比例越来越高,乘客对地铁车站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托2019年年底开通的成都地铁5号线的成功经验,以对比分析为主,从长编组线路车站布置方式、车站换乘方式与楼扶梯布置、车站人性化设计、站点物业开发与后期地块开发预留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证。研究发现:中部交叉型楼扶梯布置与十字形换乘型式、单向换乘流线与台到台换乘方式、加大换乘节点处侧站台宽度等措施可有效提高长编组线路地铁车站的换乘水平;长编组线路高架车站体量大,宜优先考虑路侧侧式站方案,路中方案宜优先采用鱼腹岛式站台、中部单通道进站,提升与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地铁站点与区间隧道宜适当预留后期沿线地块开发建设条件,释放沿线地块开发价值,降低开发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投资增加,近年来,武汉轨道交通建设也飞速发展,城区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地铁保护区也越来越多,这些区域内多存在在建或规划的大型建设项目,其建设过程可能造成地铁结构变形,增加地铁运营的风险,因此,对地铁保护区内结构进行安全监测受到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的重视。依托武汉市长江多级阶地典型的地铁保护区隧道结构变形安全监测项目,详细论述地铁保护区变形安全监测的方案设计、实施及控制指标等因素,并通过对比现场监测和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各因素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武汉地区的地质特征提出地铁保护区应考虑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为降低武汉地区地铁保护区内的工程风险,保障工程安全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