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卸砂船是广东省珠江流域一种主要的运输船类,由于使用灵活方便,对目的地码头要求不高,因此在广东珠江流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类船舶具有长大纵通斗形开式砂舱。舱长较长,砂舱围板较高,货物重心较高,因此对这类船舶的稳性要求较高,而复原力臂曲线是决定自卸砂船稳性的最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计算自卸砂船的复原臂曲线,是保证船舶稳性计  相似文献   

2.
"雁顺"号6 500 m^3液化气运输船是我国首型为国内船东自主设计建造的多用途液化气运输船。该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基本及详细设计,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建造,入级中国船级社,挂中国旗,船东为长航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该船采取半冷半压的运输方式,设有2只材料为5%镍钢的单圆筒C型独立货罐,每罐舱容约3 250 m^3,同时也设置了舱容约70 m^3的甲板罐,用于货物置换及预冷。  相似文献   

3.
肖志勇 《中国修船》2011,24(1):42-44
“HAM318”是一艘挖泥船,原来的泥舱舱容太小,需要增加泥舱舱容。大连中远船务承接此项改装工程,从船舯部将其割开,加入51.1m长的新制分段,分别于原船艏部和艉部连接。改装后的船舶将增加13800m^3的泥舱舱容。文章将对该轮加长改装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MEPC通过了待批准的新MARPOL附则Ⅰ关于燃料油舱保护的规定(Regulationon Oil Fuel Bank Protection)草案。该草案规定适用于所有具有总计燃油容量(aggregateoil fuel capacity)600m^3以上、并且于2010年8月1日或以后交付使用的船舶。其中包括每个舱室最大容积限量为2500m^3和作为可选办法之一的发生燃料油外泄流出时的保护位置和操作标准等要求。该草案还要求管理当局考虑综合安全方面的问题,包括当根据该规则批准船舶的设计和结构时,为维护和检查边舱、双层底舱或相关空间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胥苗苗 《中国船检》2012,(11):I0018-I0018
日前.一套新的天然气液舱设计引起了劳氏的关注.该液舱的制造商表示该设计至少能将LNG船舶的建造成本减少30%。目前,新的LNG船舶的成本已达到了2亿美元,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那将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厚恕 《船舶》2006,(3):47-47
自荷兰IHC2004年夏天交付中国广州航道局10000m^3耙吸挖泥船“万顷砂”以来,国外大型耙吸船的兴建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消停之后,新近又悄然复苏,舱容分别为II650m^3和9000m^3的两艘大型耙吸船(船东均为比利时)已赫然出现在IHC的订单中。可望在2007年内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7.
船舶在航行中如果发生船体破损事故,可能会造成船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也是国际航运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船舶破舱稳性”自1914年被首次提出后,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其关于船舶破舱稳性的规定经历了从最初的确定性破舱,发展到替代的概率性破舱,再到基于综合安全评估的统一的客船和货船概率性破舱,有关船舶破舱稳性的研究和相关规范的制定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文简要介绍了基于SOLAS公约体系的国际船舶破舱稳性的发展历程,并结合一些破损事故和相关研究工作来阐述规范发展的驱动力和方向。通过对破舱稳性发展的总结来加深对当前规范的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船舶的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8.
陆元龙  朱珉虎 《船艇》2005,(6):44-45
“新海狮”号耙吸船是上海航道局自行组织研制开发改造成功的第一艘大型多功能深水挖砂船,是目前我国挖砂深度最深的大型工程船舶。最大舱容量为13000m3。具有挖砂装舱、泥门卸砂、首抽舱排岸、首吹等功能,胜任洋山深水港等特大型港口建设工程所需的深海挖砂、围海造田等施工作业。“新海狮”号全船液压系统由上海申诚液压气动公司总承包。在以往同型耙吸式挖泥船液压系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如大功率水下泵、变量高压液压油泵,首吹快速接头,大大提升了“新海狮”号的深海挖砂功能。在控制方面,配置了国内最先进的挖砂工程船…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5,600m^3超低温冷藏运输船舱室为研究对象,为了提高舱室的冷藏和保温效果,从船舶主尺度、船舶分舱及保温舱壁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混沌优化法进行了船舶主尺度的优化,得到了优化设计后的船长、型宽、长宽比、设计吃水、额定功率及初稳性高度等主要参数;以舱容率最大化为目标,利用CAXA和NAPA软件进行了船舶舱室的分舱优化设计,得到了双层八舱式冷藏舱舱室结构;根据舱室的工作性质及要求,以舱室保温及冷藏效果为目标,进行了舱壁结构组成的优化设计.最后,通过舱室的保温性能实验,从舱室温度回升值、压力变化值、各测温点的均值变化及离散变化趋势等参数进行了舱室优化设计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超低温冷藏运输船舱室的优化设计是合理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刘厚恕 《船舶》2006,(3):47
2001年间,韩国现代工程与建筑公司成功改造了一艘舱容为27000m^3的大型耙吸挖泥船,这也是迄今世界上利用旧货船改造的舱容最大的耙吸挖泥船。该船总长为224m,船宽32m,吃水12.3m,泥舱容积为27000m^3,挖深60m,双耙设置,同时配置有首吹排岸接头,主要系统装备由荷兰IHC提供。原货船名称为“St.Joseph”,初始建造年代为198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