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进入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而街道空间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活力的街道生活是一个城市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本文根据不同街道类型特点,探讨街道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的思路、方法及措施,通过提升街道空间品质,满足城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
近年,国家陆续对城市设计及城市更新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2019年已开始着手进行街道提升改造工作,2019年6月编制完成了《郑州市街道设计导则》,从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层面进行系统指导。结合郑州市经三路街道整治提质规划设计实践,以提升街道环境与品质功能为出发点,从优化道路通行空间、提升绿化景观层次、整治街道建筑立面、拓展街区文化内涵等方面,对街道街区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建设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针对南昌市象山路街道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特点,从街道的交通环境、设施环境和周边环境3个部分着手,精细化设计街道整体空间环境,提出了非机动车等候区设置、双向错位人行横道布置、多杆合一布置、街道设施融入特色文化符号、强弱电箱柜隐形化处理、街道周边空间精细化协调衔接等处理方案,为街道沿线居民创造了一个以人为本、交通便利、休闲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也可为类似的旧城区街道改造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众对街道空间品质的要求在不断增加。以往片面注重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已经难以满足居民对街道生活和社区归属感的向往,迫切需要推动道路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本文以长沙市解放路空间品质提升项目为例,结合长沙市民出行需求的变化,从认知理念的升级入手,系统性的分析了街道品质提升的整体思路,并以问题为导向、目标做引领提出品质提升的策略和措施。指出街道应增强其复合功能,形成安全有序、绿色低碳、活力特色的完整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5.
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应由传统的工程技术向空间艺术、整体风貌、人性化等方面延伸。结合山城街道的设计实践,从步行交通、公共空间、城市风貌和可持续发展的改造效果、实践难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促进为人为核心的街道设计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道路人行道及建筑退界范围,共同承载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布局的需求,同时也是市民步行出行、便利生活、邻里交往的载体,与“基建、民生”等问题息息相关。雄东A社区作为居住为主导的宜居生活单元,鼓励城市建设用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混合利用, 引导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推进城市功能复合。创建“就近职住、 功能复合”的现代城市,在规划及设计中进行街道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人行道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以往的道路规划设计以机动车出行为主,对行人出行的需求考虑较少。为了改善现有人行道设计的不足和缺陷,应从设计细节入手,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来进行人行道的空间整体设计及平面过街设计,并采取稳静化措施来提升行人的步行体验, 增加城市街道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成都市提出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导则的指导思想后,街道的设计重心由“线的设计”向“面的设计”倾斜。本文以成都市天府新区兴泰街街道一体化设计为例,通过对比街道一体化设计前后两版设计成果,对道路各功能板块空间界限边缘的处理方式,以及景观专业在道路设计过程中的工作安排等问题进行探讨。为今后建设更加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更新是新时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新型街道设计理念开始在中国受到关注。以特色街巷青岛路为例,分析了项目的建设背景,结合街道现状,剖析了街道的特点和典型问题。从历史文化保护、公共空间提质、基础设施优化等角度,介绍了历史风貌区特色街道改造经验,并提出了关于历史风貌区街道更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区域交通特点及发展要求,明确交通改善提升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遵循"小工程大民生"的思路,通过慢行优先、人车友好、车行序化、街道活化等综合措施,创造充满生活气息和活力的高品质街道空间,重唤老旧功能街区活力。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城市道路设计以功能完善为主要目的,未脱离市政道路的工程属性范畴,无法从实质上改善城市品质。借鉴国内外街道理念,形成了理念目标设计法、类型设计法、使用者群体需求设计法、空间组成全要素设计法4种典型的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方法,并分别对4种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及阐述。这些方法对道路红线及建筑退界形成的立体空间界面范围内的多重功能活动进行一体化协同设计,为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市田林路商业街(苍梧路—桂林路路段)为例,依靠城市意向、PSPL、实地访谈调研等活性研究方法,以人的感知与需求为导向对城市商业街区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有效了解和掌握人在商业街道空间中的行为特点,为慢行交通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和改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到来,城市道路由增量为主转向以存量为主的时代,通过提升城市道路品质来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由量到质的转变。街道理念的应运而生,为新时代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通过城市道路与街道基本含义对比,城市道路设计思路向街道理念在导向、边界、技术、功能、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转变,城市道路在品质提升设计中如何运用街道的理念目标设计法、类型设计法、使用者群体需求设计法、空间组成要素设计法,详细分析论述了街道理念在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空间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财富,如果我们能够发展和设计好道路空间,让道路空间为美好且令人民群众满足的地方,那么将在新一轮城市更新中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长沙市三一大道—岳麓大道道路空间品质提升为例,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采用街道全要素设计的全新道路空间品质提升模式,强化城市街区发展,淡化道路红线,关注人文关怀。通过精细化、人性化的设计打造安全、精致、人文、绿色、活力和智慧的城市道路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19年《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下称《导则》)的编制完成,成都市中心城区杉板桥路(二环路一中环路)被选为第一批一体化设计的示范街道,对《导则》进行实践和深化.遵循"以人为本、功能统筹、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阐述了彰显工业遗产、创新经济活力、展现公园城市特色的规划愿景,从综合保障交通功能、提升街区活力、彰显区域文化、打造绿色通廊、塑造形态优美的界面、智慧集约市政设施6个方面,介绍了杉板桥路街道一体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城市街道的空间分布,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城市街道空间布局优化方法。搭建城市街道空间布局模型,设置街道空间布局优化约束条件,通过优化编码过程完成遗传算法改进,利用改进后的遗传算法从市政、景观、专项设置和建筑4个方面制定城市街道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以盐城市文港路街区改造项目为例,按照新的布局优化思路完成改造。从总评分上看,优化前城市街道空间布局评分处于[0.5,0.7)区间,说明此时的街区空间布局能够基本满足期望。优化后城市街道空间布局评分处于[0.9,1.0]区间,说明此时的城市街道空间布局较为优秀,该方法的城市街道空间布局优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期以来街道建设与管理以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为主导,对人的需求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厦门市同安老城区现状街道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指出了现状街道人行空间过窄、街道空间缺乏整体统筹、空间界面消极等问题,并对老城区的街道进行归纳分类,梳理出7种街道类型.最后,分别对每种街道类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进行阐述,给出每种街道类型的设计指引,并结合具体街道案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杨卫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6):49-50,54,7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现代城市发展思路的要求下,道路建设不仅仅单纯要解决交通问题,同时,要以道路建设改善城市形象,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结构,整合城市功能,提升沿线用地价值以及城市品位,促进民众生活,实现城市的综合协调发展。该文从工程实践来论述道路设计中对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生态环保、景观、减灾防灾等城市系统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及构成城市的诸多要素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路网结构决定城市结构,从环对提升道路网络结构的通达度着手,分析环的基本功能及由此派生出的功能,分析环与节点相对位置关系对功能的影响,得出结论:环与节点紧密衔接是发挥基本联络功能的保障。以无锡市中环为对象,具体分析北外环的功能及线位对功能的影响,通过线位比选,结论为:中惠大道线位能够满足中环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需要,建设安全、绿色、活力、智慧、友好的街道,统筹协调街道交通、公共活动、经济、环境功能与效益,结合市政道路建设及整治工程实际情况,开展全要素技术标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路面系统、地下管线、综合杆、综合箱及城市家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