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林荫路作为低速观赏性道路的特殊功能分析,提出其交通性、观赏性及生态性的规划设计理念,并从道路布线中直线、曲线段的合理布设.以及道路断面布置中不同功能带、本身绿化和路边休憩点布设等方面探讨规划的具体设计方法,以此构建“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景观道路氛围。  相似文献   

2.
作为敦煌艺术的载体,敦煌景观大道既要满足交通功能,又要与地区城市特色、发展定位、土地利用及空间组合形式高度契合。介绍敦煌市景观大道沿线城市的设计理念和研究过程,阐述在道路建设中如何创造城市文化和生活记忆的新空间载体,并提出新建道路与城市设计所面临的难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薛磊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1):182-185,198
随着地下建设空间的进一步利用,地下连续墙应用范围不断向下拓展。目前,地下连续墙已经作为永久受力结构应用于建、构筑物主体结构中。基于上海远方相关地下连续墙锚碇基坑实践,对地下连续墙作永久受力结构的应用进行探讨,并针对框架式地下连续墙、桩-墙咬合式地下连续墙、圆形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进行阐述。结果表明,作永久受力了的地下连续墙结构通常较为特殊,部分为特殊结构形式,部分包含特殊接头形式,在目前的施工技术下是可以实现地下连续墙作永久受力结构的。用集约高效,推进城市功能复合。创建“就近职住、 功能复合”的现代城市,在规划及设计中进行街道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黄昕  王黎  郑轶丽  张梦洁  唐卉 《公路》2023,(5):229-233
成都市于2021年12月入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智慧道路将是“双智”试点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有助于助力“智慧蓉城”的建设。通过分析成都市智慧道路的建设现状,以指导智慧道路建设落地为目标,探索适合于成都市智慧道路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曹远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9):72-75+13-14
福宜高速公路昆明城区段作为主城至呈贡新区“两快五主”联系通道的重要快速通道,大致呈东南走向,全长约53 km。昆明城区段主要采用主线高架加地面辅路的敷设方式,考虑到城市路网规划、现状道路情况、地下管线、现状高速公路、既有铁路、征地拆迁及沿线景观需求等因素,对道路沿线进行了分段精细化设计。首先,通过项目交通流量分析来准确把握技术标准及工程规模;然后,在满足既定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设置不同道路横断面;最后,对跨越南绕城高速、子君山生态园和既有米轨等进行了关键节点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6.
绿地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全的系统功能和完善的结构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目前城市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类型做出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指出现代城市建设中建设城市绿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出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路80%都采取“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进行建设,绝大多数城市范围内的高速公路、桥梁也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运营管理。这些收费路桥的建设一方面促进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步伐,改善了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的服务质量,城市地域也沿着这些交通走廊向外延伸;另一方面,城市范围内的收费路桥在道路功能、交通特点等方面与一般的收费路桥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收费路桥的收费运营管理给城市交通.城市发展与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探讨城市收费路桥收费方式问题,对于改善城乡一体化交通质量,促进、引导城市化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新三路是武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六环二十四射多联”的重要快速路射线,现状为武黄高速公路以高路基形式穿越城市建成区,严重制约区域的融合发展,暨需进行城市快速化改造,实现道路功能的转变。本次研究从道路的功能定位出发,结合建设条件、交通需求的分析,对建设形式、建设规模进行论证,对总体方案布置、立交及出入口匝道布置、主要立交节点方案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多方案比选,从交通功能、用地匹配、实施难度、环境景观以及经济合理性等角度充分论证,提出优选方案,为类似“高改快”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相卫 《华东公路》1996,(6):48-51
规划和建设中的高速公路经过众多的大,中城市,乃至特在城市,而高速公路大都修建在城市的外围,因此,作为高速公路配套工程的城市连接线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如何设计那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连接道路,以及怎样考虑连接道路的特点,都是在设计中应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就是市政道路,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完美的道路设计在满足交通运输还有日常出行需要的同时,同样会带给人们舒适和美的体验。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单纯地从应用功能方面来考虑市政道路的设计和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时代的需求,应把传统规范作为设计基础,同时兼顾道路美学和安全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因此,市政道路设计需要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人性化和环境因素,达到人与路,路与环境的协调。照此修建出来的道路才不会带给人们一种充满噪音暗藏危险的感觉,相反是一种行驶在道路上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以成都市武侯大道(二环路—绕城高速)快速化改造为工程案例,探讨了城市快速路总体设计方法.从建设规模论证和建设形式选择两个方面研究了武侯大道(二环路-绕城高速)快速路设计.采用经典的"四阶段"预测模型对道路流量进行预测,通过路段通行能力计算得到现状道路条件下未来年高峰期道路服务水平,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在建设形式的选择中,对道路沿线交通条件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地面快速路和连续高架快速路两个建设形式方案,从现有建设条件、路网规划、用地规划、交通功能、城市形态影响和总投资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了总体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减少因土地硬化造成的城市雨水排水能力不足问题,促进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海绵城市”理念逐步应用在城市建设各行业中,而北方城市受气候因素影响,其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特殊性.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运输载体,是连接各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北方地区海绵道路建设特殊性,提出了北方地区海绵道路设计影响因素,总结了北方地区海绵道路设计要点,最终以呼和浩特市东站南路为例,介绍了北方地区海绵道路设计内容,以期为北方地区海绵道路设计和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互通立交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能力等因素跟不上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各种城市病累积爆发,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城市内涝”现象,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为了贯彻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本文将以西安市酒十路互通立交为依托,探讨低影响开发下的立交排水设计,并结合实际案例提供一些建设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但目前尚无较为完善的城市道路体检标准,因此构建城市道路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以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底线指标与导向指标相结合为原则,在参考了相关文件和规范的基础上,构建了由6个品质提升目标、29项体检评价指标组成的城市道路体检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城市道路的各个组成模块和建设流程。最后对评价方法、评价影响因素、评价步骤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总结形成了三点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花雨路是敦煌市“九横十四纵”路网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位于敦煌市沙洲主城区以南,近年来随着敦煌市区逐渐向南发展以及敦煌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对于花雨路的建设已是迫在眉睫,结合花雨路沿线地形、地貌,土地性质、城市规划及城市发展对花雨路平纵横、重要节点及景观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论利用土地置换方式融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地置换方式融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运作机制。建设北滨河路西延段工程是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政府投资极为有限的条件下 ,必须盘活土地资产 ,步入“以路带房 ,以房养路”的良性循环轨道 ,使道路沿线亟待开发的土地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7.
现提出GIS技术在优化山地城市地表及地下空间开发土石方的应用方法。GIS技术不但可以直观展现城市地表空间与自然环境的衔接,还能实现不同设计曲面的土石方测算,结合地下空间土石方计算,得出城市立体空间土石方开发量并以此指导路网和用地竖向优化设计。以龙兴RS标准分区路网及用地土石方优化为例,经优化,为城市开发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把位于恩施市中心城区北侧的金龙大道北段(沪蓉高速连接线—龙凤坝318国道)建设成引领、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首先根据“生态、现代、畅通、特色”的要求,确定了道路的功能定位和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道路的平纵设计 ,重点介绍了道路不同段落采用的不同横断面布置形式。所采用的方法和设计思路对于山区高标准城市道路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oad traffic crashes involving pedestrians have become a foremost concern. At present, road safety assessment plans and selection of interventions are primarily restricted to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hat depend on the investigations of historical crash data. Howev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the availability, consistency, and accuracy of crash data are major concerns. In contrast, proactive approaches such as studying road users' risk perception have emerged as a substitute method of examining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n individual's risk perception offers vital information on probable crash risk, which may be beneficial in detecting high-risk locations and major causes of crashes. Since the pedestrian fatality risk is not uniform across the urban road network level, it may be expected that pedestrians' perceived risk measured in terms of “crossing difficulty” would also vary across the sites. In this perspective, the present paper establishes a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edestrians' perceived “crossing difficulty” and actual crashes. The model outcome confirms that pedestrians' perceived crossing difficulty is a good surrogate of fatal pedestrian crashes at the intersection level in Kolkata City, India. Subsequently,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raffic exposures, road infrastructure, land use, spatial factors, and pedestrian-level attributes on pedestrians' “crossing difficulty”; a set of Ordered Logit models are developed. The model outcomes show that high vehicle and pedestrian volume, vehicular speed, absence of designated bus stop, the presence of inaccessible pedestrian crosswalk, on-street parking, lack of signalized control (for both vehicle and pedestrian), inadequate sight distance, land use pattern, slum population, pedestrian-vehicular post encroachment time, waiting time before crossing, road width, and absence of police enforcement at an intersection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increase pedestrian's crossing difficulty at urban intersections. To end, the model findings are advantageously utilized to develop a set of countermeasures across 3E's of road safety.  相似文献   

20.
以兰州市城区道路塌陷为例,通过对道路塌陷的统计和分布规律的分析,认为兰州市城区道路塌陷产生的原因与特殊的地质环境、人类工程活动、雨水下渗及管理等综合因素有关.针对道路塌陷原因,提出预防道路塌陷的相关处理措施和建议;同时,对道路精细化工程建设提出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精细化处理具体措施,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提高精细化设计施工和管理意识,从而提升道路综合服务功能和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