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初步观察骨基质明胶 (bonematrixgelatin ,BMG)复合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BMG复合软骨细胞体外培养 ,并将培养复合物植入同种异体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 ,术后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BMG复合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后能形成软骨组织 ,此“工程软骨”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能继续生长发育。结论 BMG复合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及体内移植均能形成软骨组织 ,有可能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2.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制水泥型羟基磷灰石 (CPC)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将自制的CPC人工骨植入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 ,术后 4、8、12、16周取材 ,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CPC植入后 4周有新生软骨形成及未成熟的骨组织 ,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胶原组织及较多的小血管。 8~ 16周新骨继续生成 ,人工骨逐渐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骨小梁和髓腔结构。结论 自制CPC人工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果 ,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组织学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对豚鼠牙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将 1 8只实验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两组动物 1 1 牙周制备高 3~ 5mm ,宽 2mm的骨缺损区 ,实验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TGF β1 的明胶海绵块 ,对照组只填入明胶海绵块。术后 1周、2周、3周、1月、3月、6月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①实验组 :术后 1周 ,骨缺损区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可见牙槽骨变性坏死 ;术后 2周炎性渗出明显吸收 ,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生长活跃 ,可见骨样及少量骨组织 ;术后 1月见新生骨组织范围扩大 ,钙化程度加强 ;术后 3~ 6月 ,缺损区完全由新骨充填 ,并逐渐改建成骨小梁不断增多的正常骨组织。②对照组 :术后 1周骨缺损区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术后 2周见炎性渗出吸收 ,成纤维细胞、毛细胞血管生长活跃 ;术后 1~ 6月见骨缺损区周围新骨生成逐渐增多 ,但缺损主要以纤维结缔组织充填。同实验组形成鲜明对照。结论 TGF β1 可诱导牙槽骨再生  相似文献   

4.
骨组织属缓慢再生组织,如何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如何提高骨修复障碍如骨缺损、骨不连、骨坏死的治愈率,一直是骨科临床研究的热点,也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在隔膜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和负压技术促进软组织再生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负压技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及负压对兔颅骨缺损的修复的研究,提出膜性负压技术诱导骨组织再生的新理论。本文就此新理念的提出的背景、机制、应用前景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用复合人工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4组 :bBMP 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组 (5侧 )、肌骨瓣组 (5侧 )、单纯珊瑚组 (4侧 )、对照组 (1 4侧 ,为以上各组的对侧 )。造模及植入后定时行X线、核素骨显像、MRI及CT检查。结果 ①核素骨显像示 :6周及 1 2周 ,Ⅰ组股骨头核素摄取量静态相头 /干比升高 ,但血流相及血池相不升高。②MRI:1 0周示Ⅰ组骨缺损内多量新生骨形成 ,Ⅳ组骨缺损内囊腔中为脂肪性信号 ,周围为低信号的硬化带。③拍片及CT示 :1 4~ 1 6周 ,Ⅰ组骨缺损大多完全闭合 ,珊瑚已吸收 ,其余各组骨缺损部分残留 ,Ⅳ组骨缺损囊壁硬化带形成。结论 该复合人工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 ,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 ,但它不能改善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HA-bBMP仿生骨作为替代骨对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实验组:MHA-bBMP仿生骨+钛网管;对照组:自体髂骨移植+钛网管。于股骨干中段截除10 mm,建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将MHA-bBMP仿生骨/自体髂骨植入骨缺损处加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修复骨缺损。观察兔一般情况,检测血碱性磷酸酶,进行X线片、病理组织、电镜等观察。结果钛网管组织相容性好,固定稳定有效,两组均修复了骨缺损。两组血碱性磷酸酶、X线片表现、病理组织、电镜检查的数据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对植入物和骨缺损断端起到可靠的固定作用;MHA-bBMP仿生骨与自体髂骨植入相比较,诱导成骨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7.
髓腔内恒定低压直流电刺激修复家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髄腔内恒定低压直流电刺激对家兔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去抗原牛松质骨(DBX)植入家兔桡骨节段性骨/骨膜缺损模型中,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给予骨缺损区髄腔内恒定低压直流电持续刺激;B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2、5、9周取材,测定血清钙离子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行X线拍片、组织形态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同术前和对照组相比:血清钙离子浓度及ALP含量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成骨细胞及微血管增生活跃; 9 周新生骨桥接缺损,有骨改建进行;骨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髄腔内恒定低压直流电刺激能明显促进骨缺损愈合与修复,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骨诱导后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与β-磷酸三钙(TCP)构成的人工植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人UCB-MSCs;取传3代细胞应用条件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2周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OCN)和钙离子的含量;成骨诱导后UCB-MSCs与β-TCP复合培养后形成人工植骨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在β-TCP表面的生长状况;按人工植骨材料的形状制作兔颅骨全层缺损模型,术后4周行颅骨X线摄片,分析人工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采用Percoll(1.073 g/m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得到的UCB-MSCs大小较为均匀、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成骨诱导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测定无明显变化;UCB-MSCs内AKP、培养基中的OCN含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成骨诱导的细胞在β-TCP表面生长良好,在细胞周围有白色的钙盐沉积。人工植骨材料植入骨缺损4周后,发现复合材料与颅骨缺损中间大部分被高密度影所充填。结论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呈现成骨细胞特性,在β-TCP表面生长状态良好;与β-TCP构成人工植骨材料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制成双侧牙槽骨缺损模型后 ,将表面电极置于双侧骨缺损处 ,采用 2 0 μA脉冲直流电进行治疗 ,通过牙片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愈合情况。结果 X ray及病理切片显示实验侧骨缺损处骨痂钙化较早 ,对照侧骨缺损处骨痂则钙化较慢 ,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有促进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提高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皮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复合可溶性载体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是否能促进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 ,探讨治疗股骨头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将 2 0只成年兔犬股骨头部制成骨缺损模型 ,实验分四组 ,注射BMP与PVP复合组 ,单纯注射BMP组 ,自然修复组和正常组。通过X线片、组织病理学、碱性磷酸酶、新生骨钙磷含量测定和生物力学等手段检测其成骨性能。结果 注射BMP PVP组术后 1 2周全部发生骨性愈合 ,而单纯注射BMP及自然修复组无 1例发生骨性愈合。结论 经皮注射BMP PVP复合物具有促进骨修复的作用 ,有可能成为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国内外学者所采用的高温处理异种无机骨(HHAB,900℃~1400℃处理骨)为对照组,通过χ线片,光镜组织学,四环素标记荧光和扫描电镜等观察和分析,证明只需要较低温度处理(400℃)即可去除骨有机成分。同时,这种低温处理异种无机骨(LHAB)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具有骨引导性,移植后能修复一定的骨缺损,是一种可望用于临床的异种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UNAMPUTATEDTREATMENTFORMALIGNANTBONETUMORATLIMBSWITHINTERNALRESECTION,CURETTAGEANDDEACTIVATIONHuDongyue;XueYing;XuXinjun(Depa...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不脱钙骨切片技术,配合四环素双标记法和红外线吸收光谱分析,比较了大鼠诱导性异位成骨与自身股骨的骨质形成,矿化过程及骨盐的晶体组成。结果显示,诱导成骨第21天至26天、第26天至30天的骨质形成、矿化速率明显快于自身股骨;诱导成骨第30天的骨细胞计数增多,体积增大十分显著;诱导性骨与自身股骨的晶体构造相同,均为碳酸羟基磷灰石,其分子式为Ca_5[(OH)/(PO_4CO_3OH)_3]。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氟中毒大鼠骨、软骨氨基多糖各组分含量,观察过量氟化物对大鼠骨、软骨氨基多糖代谢的影响以及硼、硒、氟宁和苁蓉等药物的抗氟效果。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氟中毒时大鼠软骨己糖醛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骨己糖醛酸和硫酸根含量低于对照。说明过量氟化物可影响骨、软骨氨基多糖代谢。从上述指标的生化改变来看,4种药物中苁蓉的抗氟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骨悬臂梁弯曲实验,测量人离体湿密质骨受力后产生的应变和力-电电位,得到了它们之间初步的定量关系,并对此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密质骨力-电电位与应变间具一定相关关系,在生理变形范围内,骨的力-电电位随应变增大而呈非线性增加,且骨的力-电电位大小的分布与骨受力作用后的应力大小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股骨头内骨缺损自然修复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本实验分脱位组、未脱位组及正常组 ,对犬股骨头内骨缺损修复过程进行计量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研究。结果 脱位组股骨头均塌陷 ,未脱位组囊腔硬化带形成 ,两组囊腔均未完全闭合。脱位组的骨小梁体积及软骨下骨厚度、软骨下骨生物力学特性均较正常组及未脱位组低。脱位组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较未脱位组低。结论 股骨头脱位可致股骨头坏死塌陷 ,股骨头塌陷与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厚度有关 ,后两者间亦存相关关系。囊腔硬化带形成是一种代偿反应 ,但可产生应力遮挡 ,不利于囊腔闭合。  相似文献   

17.
Cytomegalovirus(CMV)interstitialpneumonitis(IP)isoneofthemosturgentprobleminorgantransplantationbecauseofitshighincidencean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