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历史演变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近年来长江北支进口段滩槽时空变化、成因和影响机制。利用数学模型,对进口段规划整治方案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周边整治工程实施等综合影响,长江北支进口段拦门沙经历了舌状沙体→崇头暗沙→崇头沙的发展变化,北支进口入流条件恶化;沙体两侧深槽则呈现“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交替变化的态势,目前主槽位于崇明侧,其走向与南支主流交角已达105°,主流流路极度弯曲。在北支中下段规划整治工程已实施的情况下,进口段的治理已成为北支兴衰的关键;北支进口段规划疏浚工程实施后,进口段流路有所归顺,北支分流比增加0.1%,工程实施有利于河势稳定,可达到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2.
从河床冲淤、断面变化等方面,对白茆小沙近年来的演变、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受来水来沙条件变化、涨落潮水流流路分离影响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作用,近年来白茆小沙的演变特征为上沙体滩面高程降低、尾部冲刷上提、下沙体冲失;预计白茆小沙将处于自然变化状态,但其变化将逐渐趋缓。白茆小沙的整治作为规划治理中的一部分,在下沙体的冲失后,已经失去治理的最佳时机。建议加强观测,以便分析其演变对河势及周边涉水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深遥感的长江口南支演变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口南支为研究区,对通过遥感影像反演出的1999年水下地形和该河段2002年实测水深,进行河道冲淤变化和沙体迁移分析。由分析结果结合近年长江河口来水来沙现状和南支河道特征、沙体迁移特征和水流特点,探讨长江口南支演变趋势及所需采取的相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南支下段扁担沙护滩工程整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焱 《水运工程》2012,(11):145-150
长江口南支下段暗沙罗列、州滩变迁,是长江口河势变化最为频繁、也最为复杂的河段.采用mike21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该河段自然状态下以及实施扁担沙护滩工程情况下水动力条件、河床冲淤变化进行模拟,为该河段河势演变以及河势控制工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坝下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坝下游沙卵石河段的河势演变规律发生变化。通过总结、分析实测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坝下河段床沙组成特点,采用双层铺沙法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较好地复演了本河段河势变化,为开展坝下沙卵石浅滩治理研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6.
许清文  史本宁 《水运工程》2020,(S1):150-153
郁江的河道演变对河流的堤防安全、河势稳定、防汛抢险等影响重大。以郁江贵港市区河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研究河段的历史演变,对24个典型断面的断面特征和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在近30 a河槽变化不大,河势相对较为稳定,河道各个断面有冲有淤且变化幅度较小;在现有水沙条件下,未来河段将呈缓慢淤积的趋势,贵港和桂平航运枢纽对河势及冲淤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长江南支白茆沙河段自1965年开辟海轮航道,航道经常调标改道。分析表明航槽不稳定与河势、滩槽不稳定有关,没有稳定的河势就没有稳定的航槽。汊道兴衰使航槽改道,而深槽变化使航道经常调标,航道变迁也与上游通州沙河段河势不稳定及北支水沙到灌影响有关。随着上游河势趋于相对稳定,徐六泾主流稳定南偏,长江主流走南水道的格局趋于相对稳定,海轮航道稳定在白茆沙南水道。从河势变化趋势、航道水深条件等考虑选择白茆沙南水道为深水航道通航汊道。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近期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江口历史研究成果和近期的水、沙及地形监测资料,系统对比分析和总结长江口水沙特性和河势变化规律,预测长江口河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以来长江口河势总体保持稳定,该工程和南北港分汊口工程的建设对稳定河势起到了重要作用;长江口水沙运动基本规律无明显变化;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对长江口滩槽及口外地形变化的影响已有所表现,对北槽深水航道冲淤的影响暂不明显;长江口河势仍会基本按近期变化趋势发展,部分河段的不利变化趋势应当高度重视,必要时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南港长期以来是一条上下贯通、水深条件良好的入海通道。长系列水沙、地形实测资料表明,近期南 港河段发生了一系列的河势变化,突出表现在瑞丰沙下沙体的冲刷和中部串沟的发展。在近期河床演变特征、演变趋势分 析,以及南港12.5 m深水航道回淤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南港航道的整治策略,并提出初步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南支河床近期冲淤演变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8年以来多期水下地形资料和两次水文测验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南支河床近期的冲淤变化,讨论了其演变的过程、特点和机制.结果表明,近10年,南支河床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呈现出以下主要变化特点:1)白茆沙北水道进口段淤积,南水道冲刷发展;2)七丫口以下的南支主槽北冲南淤;3)下扁担沙南侧上冲下淤;4)新浏河沙包、新浏河沙和中央沙"三沙"沙头冲刷后退;5)河槽容积扩大等.上述演变特点具有内在紧密的联系,突出表现为河床冲淤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北支泥沙倒灌是南支河床近期冲淤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而南支落潮水流优势和粉砂质河床边界条件,促使了主槽河床冲淤的自上而下传递.河槽容积的扩大则是河槽冲淤对流域来沙减小的响应结果.由于南支近期冲淤演变的内、外因子仍将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南支仍将延续近期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影响河口地区水文特性的问题,对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涨落潮历时差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的方法,模拟在长江口上游大通的洪枯季及年平均径流量条件下,海平面上升100 cm对涨落潮历时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减小了长江口北支上半段、南支和南北港等中上游区域的涨落潮历时差,对靠近外海的北支末段和南北槽的涨落潮历时差影响很小。海平面上升加大了河口地区的涨潮动力,使长江口的涨落潮历时差有所减小,由此对长江口地区的盐水入侵和泥沙输运带来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瓯江口水文泥沙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瓯江口海区的地貌特征、河道径流特征、河道输沙特征、潮汐特征、潮流特征、余流特征、波浪特征、含沙量特征、泥沙来源、盐度特征、悬沙粒径和底质粒径特征、瓯江南北口的分流和分沙特征、中水道和北水道的分流和分沙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得到了瓯江口挟沙力公式,得到了平衡水深公式,为瓯江河口的工程开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瓯江口的潮汐属正规半日潮类型,平均潮差在4 m以上,属强潮河口;(2)潮流属正规浅海半日潮流类型,呈往复流动,潮流动力强;(3)瓯江为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年悬移质输沙量为205.1万t;(4)瓯江南北口的平均涨潮分流比为21%和79%,落潮平均分流比为26%和74%;(5)瓯江南北口的平均涨潮分沙比为20%和80%,落潮平均分流沙比为22%和78%。  相似文献   

13.
伶仃洋滩槽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培九 《水道港口》2001,22(2):73-79,90
伶汀洋水面开阔 ,岛屿众多 ;径流来水来沙量大 ,入汇口门多而分布不均匀 ;潮汐弱 ,潮流强弱平面分布不均匀 ,因而造就了当今的三滩两槽的淤积形态。两槽的形成与中滩的发育演变相辅相成 ,随着东、西滩淤积抬高和中滩淤积南移 ,必将导致东槽南段的西南汊进、排水能力不断减小 ;与此同时西槽北端因西滩的挤逼和推移质淤积也将日益萎缩 ,中滩北段漫流日益增强 ,必将导致切滩夺主 ,在伶仃浅滩与拦江沙之间将重新冲开通道。顺应滩槽演变趋势 ,因势利导 ,挖通拦江沙与伶仃浅滩间的沙梗 ,不仅可使伶仃洋航道收“一劳永逸”和事半功倍之效 ,而且还可提高排沙能力 ,使伶仃洋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口河段护滩限流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口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限流潜堤工程是长江口深水航道上延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南北港分汊口河势控制的关键工程。根据现场水沙测验和地形监测资料,从治理工程实施前后汊道分流比、河床冲淤变化、航道条件以及工程结构稳定性等因素入手,初步分析了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限流潜堤工程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南北港分汊口河段局部河势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宝山南、北水道航道条件明显改善,整治建筑物结构安全稳定,总体达到了预期的治理目标,有利地保障了10.5 m深水航道稳定运行,同时也为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洋山深水港海区水深、流大、含沙量高、水流流态紊乱,泥沙淤积问题是建港中的关键问题。文章总结了1998年以来在洋山深水港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归纳总结了洋山深水港区泥沙研究的科研成果及创新点,并对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作出评述。研究认为,洋山港海域泥沙运动形态以悬移质为主,潮流对泥沙具有起悬和搬运双重作用,水流强弱是港口建成后水深维护的关键;一、二期工程方案封堵小洋山—镬盖塘—小岩礁汊道,建设顺岸式码头,不宜采用挖入式港池方案;北港区规划方案以汊道方案较为稳妥;远景规划方案可采用单通道的南北双汊道规划方案;并基于平衡含沙量理论,提出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公式和顺岸式港池淤积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近期来沙量变化及其对河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保  付桂  杜亚南 《水运工程》2012,(7):129-134
长江来水来沙变化影响因素众多,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运动影响越来越显著。作为长江流域的终端,长江口地区既受自然因素影响,同时也显著地受到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大通站近几十年的泥沙监测资料,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大通站的年均输沙量一直呈下降趋势,2003年大通站的年均输沙量出现显著下降。长江口来沙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流域来沙量的显著减少,与水库工程拦沙、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人工采沙及中游河道泥沙淤积等因素有关。长江口来沙量减少对南支及口外三角洲影响相对明显,均表现为冲刷特征,对此长江口综合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充分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刘林双  李明  刘林  郑力  张明 《水运工程》2014,(12):37-45
三峡蓄水以来,清水下泄条件下芦家河水道发生明显冲刷,受河段边界条件、水动力条件、来水来沙条件影响,近年来沙泓进口河段泥沙淤积逐渐开始形成新的浅滩。分析了芦家河水道河道形态、水文泥沙、冲淤演变以及洲滩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床演变机理,分析了芦家河水道沙泓进口淤沙浅滩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芦家河沙泓进口泥沙冲淤变化、滩槽变化以及水流条件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下游安庆水道航道条件与整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期安庆水道的河床演变表明,安庆水道进出口狭窄、中间开阔,河心洲滩发育,进口主流居中。目前的河势有利于新中汊的发展,左汊航道条件有向不利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对安庆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确保航道达到6.0 m×200 m×1 050 m的标准。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首先,进行了控制守护方案的计算,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护底带和潜坝能够较好地限制新中汊分流;其次,进行了各整治方案的计算,经过对比分析和综合考虑,提出了航道整治控制守护推荐方案;再次,对推荐方案实施的航道条件变化进行了系列年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可供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