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本文依托云南省跃(跃进)龙(云龙)二级公路路基病害为实体工程,通过对工程的概况及滑坡基本情况进行仔细分析,阐述了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利用传递系数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4个典型剖面4种工况计算结果表明滑坡目前处于极限稳定状态。最终将抗滑桩成功运用于该易滑的滇西红层滑坡整治上,为抗滑桩在此类土体滑坡整治中起到实践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大理(平坡)~保山(永平)段高速公路“滇西红层”的地质特征,分析边坡病害产生的原因,结合具体的防护实例,介绍“滇西红层”地质区滑坡处理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云南高原山区红层滑坡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红层滑坡的特征,提出红层滑坡的治理应采取抗滑支挡、锚固、排水、护坡和生物防护等综合治理措施,并以实例加以说明,对红层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在金华市区,连续出现了几起因工程建设引发的红层滑坡灾害,通过对红层滑坡实例的调查分析,认为红层滑坡已成为金华城市建设的主要危害之一,建议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云南元磨高速公路多沿山坡展布,穿越了不同时代的地层,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质灾害发育,特别是"红层"路段内滑坡发生的频率更高。通过对K303~K371路段长68 km范围内51个滑坡的地质条件和滑坡成因的分析研究,确认"滇西红层"是易滑地层。地形、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是滑坡发生发展的内部因素,切坡和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连续强降雨极端天气下,四川红层地区某高速公路填方路基发生滑坡,导致高速公路断道,影响车辆通行.为尽快恢复通车,需科学合理地分析滑坡成因,以便采用高效、经济、快捷的工程措施进行处治.在详细调研某路基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物质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对其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了处治方案和措施,得出在红层地区高速公路滑坡...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0,(2)
万源地区大部分为红层覆盖,且处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存在诸多人工开挖的边坡或天然形成的斜坡,地质灾害频发。红层具有其特殊的岩土体工程性质,在内、外动力共同作用下斜坡变形破坏,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的道路建设与经济发展。文章通过系统的工程地质调绘和参数试验,基本查明了万源市红层的岩土体性质和斜坡变形特征。因砂岩和泥岩抗风化能力和力学特性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斜坡破坏方式,主要分为滑坡(土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和崩塌(倾倒式、坠落式),文中结合已知斜坡变形和岩性组合特征研究该地区地质灾害演化规律、诱发因素及构建该地区地质灾害成因模式,对万源市乃至整个川东红层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和预警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舒中潘  黄小东  李大鑫  杨关 《路基工程》2020,(1):174-177,183
推导了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Janbu法稳定性计算公式,以川东某红层堆积层滑坡为例,采用几何数值模拟,评价和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并提出合适的抗滑桩位置。结果表明:该红层堆积层滑坡中后部的变形大,前缘的变形相对较小,滑坡为推移式滑坡。在长期地下水作用下,滑坡滑带土不断蠕变,加上人类工程的加载,导致滑坡滑动。滑坡中部-前缘蠕动变形量较大,但该滑坡的滑面还未完全贯通,因此其两侧边缘变形不甚明显。抗滑桩设置在滑坡中部陡坎的坡脚位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舒中潘  高政  张军  杨关 《路基工程》2019,(4):116-120
推导了平面转折复合型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并以川东红层区某平面转折复合型滑坡为例,评价和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分为H1,H2滑坡,H2滑坡的剩余滑坡推力侧向作用给H1滑坡。H1滑坡前缘变形大,为牵引式滑坡;H1的滑动降低了提供给H2滑坡的滑坡抗力,导致H2滑坡滑动。天然工况下,H1,H2滑坡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及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H1滑坡的稳定性总体差于H2滑坡。考虑H2滑坡推力对H1滑坡的影响时,原本在天然状态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的H1滑坡变为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巴东组红层是中国红层的典型代表。以湖北宜巴高速公路红层路堑边坡为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失稳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作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原因,并对路堑边坡治理,提出以抗滑挡墙与锚杆框架梁等相结合的加固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