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20):18-19
新一轮QDII(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措施终於在上周落实。内地银监会宣布,银行发售的QDII产品可投资於港股及有关基金。外界相信,有关措施创造了双赢局面:既为本港股市带来新一重动力.更同时帮助於内地股市泛滥的资金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2.
杨孟华 《经济导报》2007,(20):47-47
内地QDII放宽限制投资境外股市,对象主要是与中国证监会签署了备忘录的国家或地区。鉴于香港正是目前唯一签署了备忘录的地区,港股走出大幅上扬行情,一度创出年内和历史新高21088点。市场对消息的反映是惊人的.上周一恒指跳空向上急升500多点,几乎是一步到位,接下来的走势一直在高位震荡  相似文献   

3.
《经济导报》2007,(48):61-61
上期文章提到港股直通车虽停,但内地QDII资金仍会不断进港投资。本文将会就QDII这个课题再作多方面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谢丹 《经济导报》2007,(20):23-25
相较于刚刚放宽的QDII股票理财产品,开设内地居民直接投资港股的通道具有更大的意义,不仅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分散投资风险,还可推进两地资本市场的融合,同时以内地银行作为中介代理投资,[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朱毛齐 《经济导报》2007,(20):16-17
中国政府放宽ODII的新政策,刺激港股大升500点。业内专家认为,QDII新政为内地过剩的人民币资金和高企的外汇储备开辟了释放通道,有助於抑制内地资本市场的过热发展,有益於A股与H股差价收窄。但另有观点认为,QDII新政对港股的刺激有限,[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孙鹏 《经济导报》2007,(25):47-47
上周市场表现突出,恒指、国指均一度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中资股功不可没。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来自中央的政策面消息暖风频吹。其一,QDII机构范围——内地投资者不只通过银行,也可通过券商与基金公司投资港股。虽然QDII额度还维持原状,但市场人士普遍,中央会送港大礼,额度提高指日可待。其二,红筹回归的热潮势必促相关上市公司盈利增加。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报》2007,(47):45-45
近日,本港股市受到多个不利消息冲击,恒生指数於短短三星期内由高位调整多达五千点。先於11月3日,总理温家宝表示直通车落实执行前,先要考虑四个因素(包括对相关法律加以监管,分析大量资金涌入对港股的影响、谘询本港金融机构及教育内地股民投资港股的风险),才可以研究何事开车,这意味直通车於短期内未能开通。至11月5日,内地有报导指中国证监会限制QDll基金投资港股比重降至最多三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彭伟新 《经济导报》2007,(26):140-140
港股在中央继续送出“回归十周年”的大楼,包括放宽QDII来港投资的限制、在回归纪念前暂时不升市场息率,以及确认本港成为中国对外的资本市场下,恒指终于在6月中向上升破之前21000点的阻力位,除了指数最高升上22085点的历史高位外,成交额亦突破1,000亿港元,最高更达1,200亿港元,令到投资者继续看好港股,不单止未有跟随内地A股指数出现调整,而且更愈升愈劲,  相似文献   

9.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46):38-39
本月以来,港股寻底格局已呈技术性变数,在利淡因素冲击下,大市出现中期调整。财经界人士说,从近期香港股市舆内地股市的走势来看,两地市场之间的关联度越发密切。目前中资股已经占据香港市场的半壁江山,中港股市是祸福相依’短期港股有机会借势调整。后市则要留意热钱会否停止流人,又或者大鳄会否鸣金收兵,抽资离场,那时便要格外小心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高位震荡     
杨孟华 《经济导报》2007,(27):47-47
上周港股并没受A股回落调整的影响.而是在香港回归庆典,QDII政策推出及美国股市强劲攀升的影响下,恒指突破22300点、国企指数升穿12500点,创下历史新高。中资股特别是拥有回归概念的股票是引领港股上涨的中坚力量,建行、中国移动、中海油、神华等将发行A股的消息,刺激投资者持续买进中资股。  相似文献   

11.
李锦 《经济导报》2007,(3):44-44
2006年是港股大丰收的一年,中国经济表现强劲、大型国企来港上市,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有利条件,持续引领资金流入港股市场。恒指全年录得34%的升幅,为区内主要股市如日本、台湾、韩国及新加坡之冠,国企指数升幅更达到94%,不比升幅逾倍的国内股市逊色。  相似文献   

12.
姚迁 《经济导报》2010,(14):48-48
近期港股的升幅较亚洲区其他股市为佳,主要由于是复活节长假期后追回其他市场的升幅,以及受到内银股的升幅所带动。但美股在1.1万点的心理关口前受阻,外围市况转弱,内地股市又下跌,使到港股在2.2万亦初见阻力,4月8日早段恒指低开92点后就窄幅上落,下午曾倒升21点,  相似文献   

13.
孙鹏 《经济导报》2007,(36):55-55
上周港股明显受消息面左右起伏,港股直通车和周边股市的涨跌无不牵制大市神经,但成交量逐日萎缩,显示投资者观望气氛浓厚,恒指在24000点关口徘徊,国企指数亦在创新高後日落拉锯,市场等待或来自周边市场或来自内地市场的消息,作为港股後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孙鹏 《经济导报》2007,(39):47-47
上周港股在充沛的资金推动下,配合消息面利好,一举站上27000点高位,国企指数领涨大市亦冲破16500点,大市成交跟随放大,显示资金推动力仍有余威。消息面上,继南方基金之后,华夏亦开始发售QDII基金,加深市场对资金转战港股的想像。又传中国审计署将对内地五大电信运营商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市场憧憬国内电信业重组在即,短线资金遂热烈追捧中资电信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日,随着美股连续反弹,亚洲股市也从底部发力,走出一波小阳行情。港股、A股涨声一片。於是有人认为,金融风暴已经减弱,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经济复苏指日可待。现实的经济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16.
孙鹏 《经济导报》2007,(18):47-47
受周边股市显著造好影响,港股上周一度走强,美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和工业订单显示,制造业数据良好,经济持续向好,一定程度上成为A股休市时期刺激本港股市走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上周全球主要股市几乎全线下跌,港股处在中西方跌浪的夹击之中,连连下跌,目前已接近去年年底时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孙鹏 《经济导报》2007,(23):49-49
上周市场受内地影响颇多。周一内地股市暴跌,激发本港对“北水南调”的想象,中资股普遍有趁低吸纳的愿望,当日港股反向上升P63点。周二恒指受内地股市出人意料的劲跌拖累,大市倒跌逾百点,曾一度退守20600点,但午后传中央出手稳市,港股随即呈现V形反弹,与内地A股同坐“过山车”。不过周三后,随着A股市场呈现走稳态势,恒指围绕在20800点左右整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导报》2007,(33):47-47
受美信贷危机和日元汇价回升拖累,港股上周短暂反弹后即现暴跌,整个亚太股市也哀鸿遍野。从技术上看,此前人们普遍预料的21000点关口并未呈现强力支撑,不仅轻易失守,而且20800点的150日线也跌破,至上周五曾跌破20000点整数大关寻找支撑,国企指数也跌破11000点关口。在周边股市不振,美次按危机影响不明的情况下,港股将反覆寻底,向19800点的250日线寻求支撑。  相似文献   

20.
美国银行信贷紧缩的恶化上周给全球金融市场投下消极阴影,股、汇.债、原材料市场均激烈波动.次优抵押贷款市场已经出现信贷紧缩,并引起全球股市连锁震荡,港股上周五再跌646点。虽然内地股市似乎在次按风暴中独善其身,经济仍是暗涌处处。股市过热,房价猛涨,粮价飞升等问题接踵而来。而从对环球经济素有研究的普纳集团(1013.HK)主席邹艺尚看来,内地的经济暗涌未必从股楼泡沬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