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室内台架试验道路模拟试验能够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研发费用,逐渐成为了各主机厂进行产品开发验证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某重型车发动机悬置支架为对象,首次搭建发动机悬置支架多轴加载试验台架,通过开展载荷谱采集、数据处理、模拟迭代、损伤分析等方法研究,再现发动机悬置支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状态,且台架迭代精度较高,试验重复性好,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可靠耐久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某车型电动汽车右悬置隔振差,引起车内振动问题,测试实际动力总成转动惯量并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运用扭矩轴理论对右悬置位置做出改变,根据解耦优化结果对右悬置刚度进行调整,对右悬置衬套结构进行优化以优化电机启动倒转位移量,最后对悬置支架进行模态频率优化消除原有共振频率.对整改后项目样车测试表明,整改后车内振动情况满足优化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某乘用车实车18阶次噪声问题进行整改分析,采用CAE技术对右悬置支架进行了性能优化,解决了车内的共鸣音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某重型柴油机运输支架在海运中存在的发动机掉落故障,利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故障件完成模型构建和仿真研究,分析了发动机悬置支架与运输支架发生脱落的原因。结果表明,运输支架与发动机悬置支架之间的滑移量超限,导致悬置支架与运输支架的连接螺栓发生断裂。针对滑移超限的情况,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式运输支架,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案成本优于原方案,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ANSYS软件为工具,对某型号越野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支架进行受力分析,详细准确地确定了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支架的受力情况和应力分布部位,依托分析结果对支架结构进行优化,达到降低驾驶室后悬置支架关键部位应力的目的,并通过实际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支架有效地改善了关键部位的应力,解决了支架断裂问题,提高了整个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可靠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SUV AT车型起步工况"哼棱"异响问题,通过问题噪声频谱分析、模态/结构灵敏度验证等分析手段,系统的排查了异响问题的激励源、传递路径及振动体,得出异响产生机理是发动机轮系激励引起发动机悬置支架共振。借助有限元分析评估发动机悬置优化方案,通过优化悬置主簧结构,悬置支架模态避开轮系激励频率,解决起步异响问题。  相似文献   

7.
常州依维柯客车有限公司为了使客车上的各种形状不规则的钣金件方便加工成为可能,引进了先进的等离子数控线切割复合机床,它可以完成以前的切割机床无法完成的各种不规则曲线轮廓断面的零件的加工,并且还可在其上进行冲孔加工。以下就我公司的CNC661型等离子机床的设备、软件编程两方面进行介绍:1CNC661型等离子数控线切割复合机床的组成简介等离子数控复合机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等离子切割系统、冲孔系统(含模具库)、GE-FANUC系列操作系统、多力特(TORIT)除尘过滤器、电控柜、液压缸装置。其外貌见图1。以下简述主要部件的功能:1…  相似文献   

8.
现代汽车模具快速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数控加工技术的介入。而高效切削刀具的使用也将带动数控切削加工技术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切削加工工艺与高效切削刀具两者的紧密结合与相互促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作为模具加工企业,我们在数控加工工艺的改进、数控刀具的统一规划及刀具装备的选用等方面正在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某车型车内加速噪声的异响问题进行分析和控制,运用CAE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系统性的NVH问题诊断流程,找出车内异响问题是由发动机右悬置动刚度在390 Hz频段较弱引起。对发动机右悬置支架改进设计,并进行主观评价和试验验证,最终选取一种性价比较高、能够快速工程化的改进方案,车内加速异响被很好抑制,整车的NVH性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对于汽车的NV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某款皮卡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车身端支架一阶模态频率不达标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通过拓扑优化对结构进行减重分析,优化后车身端悬置支架结构不仅模态频率达到了设计要求,还实现了该悬置支架的轻量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了本分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对于车身端悬置支架及车身上其他零部件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液压转向器油缸径向孔加工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数控冲孔机和滚珠丝杠滚珠花键技术进行冲孔加工的工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完全满足油缸加工的质量要求,并且实现了零废品加工和数控冲孔机高效、高可靠性运行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油缸加工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纯电动车在加速工况车内啸叫声大和滑行至20 km/h啸叫声突出的问题,通过“激励源-传递路径-接受者”分析模型,分析了电机啸叫原因和传递机理,根据试验诊断分析和工程经验快速锁定两个不同啸叫问题的主要贡献点。加速工况车内啸叫声大的关键因素是电机辐射噪声大,滑行工况啸叫声大关键因素是后悬置支架共振。从传递路径方面着手,提出了电驱动加声学包裹和后悬置支架加强的优化方案。通过优化方案的对比试验分析,高效地确定可工程化的优化整改方案,有效解决车内电机啸叫声问题。该优化方案和分析思路,对其他车型电驱动啸叫问题的解决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文针对某型纯电动客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动刚度不足的问题,采用模态贡献量法找出关键模态,以加权柔度和加权模态最小化为多目标,对悬置支架进行拓扑和形貌联合优化。结果显示,悬置支架动刚度提升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悬置支架动刚度对车辆的噪声-振动-平顺性(NV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介绍了动刚度分析原理,利用ABAQUS软件对某重型发动机前悬置支架进行动刚度分析。针对局部频率点的动刚度响应较大的问题,对悬置支架及发动机机体局部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5.
金安鹏 《时代汽车》2024,(5):118-120
商务车是一种多功能交通工具,其发动机前悬置支架的设计对于车辆的性能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优化商务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的设计,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通过对商务车前悬置支架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其在车辆运行中的受力情况和工作原理。然后,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发动机前悬置支架的三维模型,并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针对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改善支架的结构和材料选择,降低支架的重量,提高了刚度和强度。同时,采用减震装置和隔振材料,有效降低振动和噪声。通过对优化设计方案的验证和实验测试,证明新设计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在性能和安全方面的显著改善,优化设计后的商务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减振效果,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模具结构插铣加工方法应用时,由于插铣刀具的磨损、修磨、刀片更换等原因引起刀径变化,可通过改变编程方法、二次开发辅助编程软件和开发数控宏程序,对刀具实际半径值进行测量、修正和计算,无需更改NC加工程序,利用CNC半径补偿功能,可实现工艺设计要求。实践证明,通过插铣刀补功能的开发,现场加工更容易、灵活、高效,精度更容易控制,是保证数控加工精度和质量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驱动电机总成噪声的产生机理和隔振原理的分析,建立了评价工况下基于电机参数、轮胎参数在悬置支架固有频率的设定方法。以某纯电动车急加速工况车内电机噪声存在异常为研究对象,通过整车测试、数据分析、路径分析、隔振分析等最终确定,直接原因是左悬置隔振率不足,根本原因是左悬置壳体支架的固有频率偏低。基于悬置支架固有频率设定方法,提出左悬置“加安装点”以提高固有频率的优化方案。经过实车测试和主观评价,该方案不仅彻底解决了急加速工况下车内电机异常噪声问题,而且在全转速下整车的噪声水平和左悬置隔振率均得到了显著的整体提升。从而证明,纯电动汽车电机悬置支架固有频率设定方法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能够为电机悬置支架固有频率的正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悬置支架作为悬置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模态性能的高低对于整个悬置系统很关键。文章基于Optistruct软件的拓扑优化算法得到一种悬置支架的优化设计,在提高模态性能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对悬置支架设计开发的指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1问题分析由于薄壁件结构形状复杂,相对刚度较低,故加工工艺性差。本文根据本企业加工实际(被加工零件如图1所示),提出一种解决薄壁件内孔车削加工变形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薄壁件内孔的加工精度。引起薄壁件变形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1工件的装夹条件薄壁零件加工时装夹在三爪卡盘上,在三个卡爪处夹  相似文献   

20.
特殊测试     
正魔夹S5车载无线充电器手机支架参考价:228元魔夹S5车载无线充电器手机支架采用纯铝合金CNC阳极氧化喷砂工艺,拉丝纹精工研磨,质感出众。该手机支架支持4.0~6.5英寸屏幕手机。出风口夹头与手机夹均带有柔韧硅胶,加强缓冲,保护车辆和手机。操作简单,拿取之间通过智能感应,利用静音步进电机自动锁紧手机,夹臂能够提供稳定臂力加紧手机,并通过三角固定原理,使手机托与臂夹形成三角固定适应急刹车、减速带、崎岖山路等各种路况。同时,该手机支架还提供10W无线充电功能,在不影响驾驶视野的情况下提供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