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铁路隧道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隧道工程各专业族库,实现铁路隧道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实现基于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隧道安全远程监控和基于4D理念的隧道施工组织管理,培养参建各方掌握BIM的技术人员,实现整个铁路行业三维信息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铁路分布式隧道在线安全自动监测系统中由于相互独立、互不兼容而造成的安全监测信息综合处理困难及难以共享的问题,提出了隧道安全监测数据仓库的概念,同时还提出了面向对象的隧道安全监测时空数据建模与时空表达技术。基于上述方法设计实现的隧道安全监测信息共享与时空表达原型系统已投入乌鞘岭隧道安全监测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环境参数的全面监控,为隧道运营管理部门提供隧道安全监测的数据管理、时空分析和可视化等决策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3.
针对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软弱围岩地质区段多的特点,对软弱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从超前地质预报与预加固、施工方法选择、初期支护施工以及围岩监控量测等方面提出了软弱围岩隧道的安全施工方法和应对措施,对于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沪昆客运专线姚家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施工位移监测对于评价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合理性起着重要作用,但监测数据具有离散性,测量误差具有随机性.将隧道拱顶下沉数据序列视为随机过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自回归模型,对姚家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利用 Matlab 软件中有关时间序列函数编制计算程序,运用有理函数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拱顶下沉量进行10 d的预报,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符合较好.通过对观测沉降数据序列动态建模,并依据预测数据和围岩支护变形管理规定动态指导隧道施工和防护,有利于提高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渝黔引入贵阳枢纽铁路龙宝冲隧道下穿6座已建及在建隧道工程为例,结合现场,详细分析、介绍了下穿隧道施工方案、原则、施工方法;提出了新建铁路隧道近距离下穿隧道交叉点附近施工爆破控制、防护方案,以及新建、既有隧道的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安全性评估与评价等施工技术;解决了下穿隧道施工中既保证新建隧道施工安全,又保证既有隧道不受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结合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铁路高风险隧道——龙洞堡机场隧道下穿新人工填筑土及机场敏感构筑物施工实例,综合多种监控量测方法,施工过程中采取密切监测围岩变化、及时优化初期支护参数控制围岩变化,实现了隧道的信息化施工。主要介绍了新人工填筑土段及下穿地表敏感构筑物段隧道洞内沉降、地表沉降及地表建筑物变形的监测,对新人工填筑土中土体的变位和稳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将监测结果准确应用到隧道现场施工中,可为中长隧道不良地质施工监控量测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结合新建宜昌—万州铁路工程地质情况、实际施工状况和齐岳山隧道、马鹿箐隧道、云雾山隧道、大支坪隧道、野三关隧道、龙麟宫隧道、石院子隧道等高风险隧道8个工点的结构安全性监测设计及现场实施情况,介绍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结构安全性的监测技术,采用BGK-M ICRO分布式网络测量系统及配套的BGKLogger软件系统进行用户管理、测量管理、数据管理和通讯管理,实施自动监控和数据分析处理,及时提供安全监测信息,有效地指导了施工,保障了结构的安全性,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新建工程上跨既有铁路隧道施工越来越多,需严格考虑对下方铁路隧道的附加位移、附加应力、平顺度等多方面影响和施工步的动态作用结果;而理论解是难以考虑复杂地形和施工过程的.结合上杭县北站新区内拟建的新站北路上跨赣龙复线铁路工程,应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探讨上方公路施工对下方铁路隧道的影响,以指导设计,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基于实际地形条件及隧道衬砌设计的三维模型研究得出:铁路隧道的最大附加位移在1 mm左右,最大附加内力为1 810kN·m/m;公路路堑开挖面最大水平位移为41.0 mm左右.认为在做好有效施工组织和监控量测的前提下,可保证铁路的运营安全.建议施工中应尽量分段、分区、分层、对称地进行路堑开挖,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施工步的适当调整,以进一步降低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瓦斯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为提高瓦斯隧道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在瓦斯危害严重的隧道已普遍采用矿井瓦斯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瓦斯监测.文章结合兰渝铁路梅岭关高瓦斯隧道的特点,介绍了高瓦斯隧道瓦斯监测及监控技术,通过优化配置,加强管理,有效预防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当前隧道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管理不到位、风险监测手段不科学、风险识别方法不落实等问题,从隧道施工方案编制、现场施工管理、安全风险评估、围岩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外部环境监控等方面,阐述了加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些做法,以加强隧道施工风险管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新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新建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针对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开发了一套由人员管控、围岩沉降自动监测报警和视频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的隧道安全监控信息系统,重点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点。该系统提高了隧道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降低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管控难度,提高了隧道安全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结合华蓥山高瓦斯隧道的工程地质特点,介绍了瓦斯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监控步骤,并对施工中瓦斯检测所取得的数据举例进行分析,提出了高瓦斯隧道安全施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瓦斯突出隧道揭煤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六沾铁路复线瓦斯突出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瓦斯突出性预测、揭煤防突工艺和关键技术,以及施工过程中对瓦斯浓度的监控和通风措施,以此保证了瓦斯突出隧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群健 《铁道建筑》2007,(12):36-38
宜万铁路堡镇隧道施工遇到特殊地质条件,在极高地应力软岩段施工中通过对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和对围岩压力、初支应力、结构内力的测试结果分析,根据极高地应力段软岩大变形的规律,及时调整相应施工参数,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可溶岩地区隧道施工存在突泥突水、围岩变形、塌方、沉陷等诸多风险因素。通过贵广铁路岩溶风险隧道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实践,介绍了在可溶岩地区铁路隧道施工监理工作中,应重点注意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风险评估、专项施工方案及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等关键事项;对岩溶风险隧道开挖、初期支护、施工防排水、衬砌、围岩监控量测等各工序的监理工作控制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介绍了在实施现场监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岩溶风险隧道施工安全及质量,监理单位应该采取的监控手段、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铁隧道在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时,保证铁路运营安全是施工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建立FLAC三维数值模型,对南京地铁S8线某段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宁启铁路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建议对铁路路基采取地基注浆加固措施。对加固后的地基重新进行计算,同时制定了地基变形监测方案。监测结果表明,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时,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由地基和施工参数共同作用组成。在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施工时,对铁路地基进行的注浆预加固保护措施和盾构掘进过程中对施工参数进行的动态调整,保证了地铁隧道施工期间该铁路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7.
结合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小龙坎铁路隧道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方法,对既有铁路隧道受下穿区间隧道近接施工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既有铁路隧道受影响范围为90 m;通过及时对监测结果的反馈,及时调整了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最后确保了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小龙坎铁路隧道和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某铁路隧道施工排水后,附近泉水断流,影响居民生产生活.通过地质调查,结合隧道涌水量监测和隧道渗漏水流量分段测量结果,并参考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情况描述,查清天然水文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分析隧道施工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并确定了隧道施工的影响范围.所采用的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文观测系统在山区复杂岩溶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文观测系统的应用是指通过在复杂岩溶隧道建立水文观测系统,收集降雨量、涌水量、水压、深孔水位变化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突水、突泥等)发生的可能性,据此可及时作出预警,确保施工安全。同时,这些监测数据也可作为结构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此文结合宜万铁路的施工经验,对复杂岩溶隧道条件下建立水文观测系统的全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距离既有铁路小间距二线隧道的建设经常会对既有铁路建设时间较早隧道的安全使用及新建隧道的安全、质量、工期、建设投资等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就新蛇皮沟隧道通过爆破监控安全顺利通过近距段施工,并引伸所有软弱片岩施工,提出粗浅建议,以供探讨及提高,并尽快投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