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液晶显示屏(LCD)是地铁乘客信息系统(PIS)的主要耗能部件,因此,解决LCD电源的控制问题可以实现地铁PIS节能降耗的目标。本文从当前国内地铁PIS中的LCD电源控制技术方案入手,针对PIS当前及未来业务需求、应用现状及技术原理进行分析,提出适合于PIS业务需求的电源控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铁路客运服务的客户满意度关系到客运业务的发展,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用的主要目标。阐述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铁路客运业务的影响,并提出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车辆计划性维修模式存在维修不足或过度维修的现象,为使维修工作更精准、精益、经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均大力尝试智能化的维修模式。文章以探索车辆维修模式创新为目标,明确了车辆维修业务发展的方向,分析了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健康管理的维修业务管理系统方案,并介绍了该方案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所形成的维修模式,在经济性、针对性两方面较传统模式有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4.
对于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而言,仅仅应用云存储技术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还需要通过视频云平台,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分布式架构,业务虚拟化,并提供统一业务入口,实现故障检测、自动恢复、纠删码冗余等功能。在铁路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将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为视频云平台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建议。重点就铁路视频云平台方案的基本架构、部署方案、业务运行、高可用性的优势与实现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流程及业务特点的分析,介绍了铁道部办公核心业务中会议管理系统的目标和主要功能,研究提出了系统结构、应用模式、网络方案和用户权限等设计思想和方法,论述了系统设计采用的关键技术,并说明了系统的特点,实现会议组织管理的网络化和电子化,提高工作效率,操作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云计算在铁路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和建设中应用方案,阐述云计算在铁路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分析铁路总公司级和铁路局级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云计算技术的需求,并提出应用目标和应用模式,铁路业务系统迁移云平台方案。  相似文献   

7.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针对客运业务中存在的交流不畅而影响客运组织工作的问题,提出了对客运信息进行综合利用的思路,结合现场实际,确定客运信息综合利用的应用目标,对功能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引入项目管理方法,利用强有力的团队实施组织方案。客运信息综合利用符合全路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解决长期困扰客运业务的信息不畅问题。  相似文献   

8.
柳州站15、16道调车线改到发线方案研究的背景,是为了近期恢复因2013年12月28日湘桂线扩能改造工程衡柳线正式开通运营后柳州站所暂停办理的货运业务,以充分发挥柳州站既有货运设施的作用,实现铁路货运增收,为地区经济发展做更大的贡献。根据柳州站现状,结合周围建筑物、地形高程、铁路纵坡、设备维护及管理等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按照柳州站及货运部门的有关要求,最终确定采用安全线设在站场内的方案进行实施,既满足了铁路相关部门的要求,也有利于缩短工期和便于设备维护管理,使柳州站办理货运业务的能力得以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铁路防洪抗汛业务及现状的分析,规划了铁路专业气象服务系统的目标和主要功能,研究并提出了系统结构、应用模式、网络方案和数据处理流程等设计思想和解决方案,论述了系统设计采用的关键技术,并说明了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现有的网络技术、特征和缺陷进行分析,提出利用EPON EOC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该方案支持多业务的开展、投资少、网络升级扩容方便、运营维护简单、性价比高,能顺利开展数字电视、IP宽带接入和IP电话等业务,真正实现"三网合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Supermap环境下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空间数据库的技术特色和设计原则,对基于GIS公路路线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空间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采用关系型的数据模型,使用Supermap Objects提供的SDB数据引擎进行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数据来源于现有的地形图,为此建立专有的数据转换模块,将DXF地形图文件转换成Supermap Objects中的数据集;为完善属性数据库,提供人机交互窗口,修改属性表结构,编辑空间要素对象的属性值,为用户提供灵活、便捷的修改、编辑属性数据库的功能,成功地进行了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为后续的路线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车站客票异地灾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具体分析铁路客票系统备份及容灾手段现状的基础上,讨论基于Sybase的Warmstandby复制技术及全库复制技术实现的客票异地灾备系统,论述该系统的软硬件结构、设计思想、研究方法、复制策略的制订以及复制的性能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铁路信息系统灾备建设现状出发,立足铁路主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环境和灾备中心建设需求,重点研究数据复制、主备/双活、业务切换及自愈、云灾备服务等灾备关键技术;对铁路信息系统灾备保障程度进行等级划分,提出基于铁路主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环境的信息系统灾备方案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铁路信息系统灾备中心的建设及应用系统灾备架构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铁路云灾备服务化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浅谈信息化建设中的容灾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容灾已经成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课题,容灾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但由于容灾方案的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用户很难搞清其中的优劣。为此,从容灾的等级以及技术指标出发,论述容灾中用到的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基于SAN的互连、远程复制技术,以及现流行的CDP(持续数据保护)等技术;同时.对主机型远程容灾、存储型异地容灾、虚拟化容灾和CDP连续数据保护容灾解决方案进行对比,从而合理规划和选择适合自己业务特点的容灾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轨道交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数据通信子系统的车地无线网络需求进行梳理,分析采用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组建车地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讨论LTE(长期演进)技术的特点,对比LTE与WLAN技术,阐述LTE技术应用于CBTC的可行性并提出组网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79名炼钢和轨梁厂的行车女工为调查对象,另以57名健康女职工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行车女工的免疫功能发生了明显改变,细胞免疫功能(总E花环形成率和酸性α-醋酸奈酯酶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显著增高(P<0.01);血清宏量元素Ca、Mg明显降低。多因素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免疫功能和必需元素改变与环境因素显著相关,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为噪声。  相似文献   

17.
在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中,加固后构件的疲劳寿命受到被加固结构本身性能、加固材料性能以及荷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加固效果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加固后疲劳寿命难以显式表达。本文采用AFN法预测加固梁的疲劳寿命: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对影响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用模糊聚类法(Fuzzy clustering)确定训练样本;运用神经网络方法(Neural network),建立疲劳寿命隐函数关系式,从而预测CFL加固梁抗弯疲劳寿命。以疲劳试验数据为样本,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最大荷载、CFL的应力水平、初始挠度、循环次数为200时跨中挠度的试验数据作为疲劳寿命隐函数的随机变量输入单元,以CFL加固梁的抗弯疲劳寿命作为输出单元。通过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分析,验证了AFN法预测CFL增强RC梁抗弯疲劳寿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集中在IEEE 802.16e标准的前向纠错-FEC编码及其实现.所研究的系统环境为标准中的OFDMA物理层的上行链路部分(WirelessMAN-OFDMA),所研究的编码为卷积码(CC)和卷积Turbo码(CTC),并用C语言设计这两种编码方案的实现程序.对所设计的程序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符合IEEE 802.16e标准的FEC编码的CC和CTC编码方案的实现设计是成功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虽然CC码在高码率情况下误码率明显不如CTC码,不过CC码的编码过程相对CTC码而言要简单得多.在低码率且信道情况相对尚可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CC码以节约信道编码的复杂度;而在码率较高或者对误码率要求严格时,应选用CTC码的方案以保证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宋娟  王立德  严翔  申萍 《机车电传动》2012,(2):59-61,81
针对现有分布式车载故障检测记录系统所用控制器局域网(CAN)不适合用作车辆总线的情况,提出采用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的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结构改造及工作原理转换等关键设计理念,设计了一种基于SOPC(可编程片上系统)技术的多功能接口MVB网卡,给出其软硬件实现方案,最终在实验室进行组网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改造后的系统网络传输距离更远、速率更高,并且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灰色GM(1,1)模型预测沉降的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现场沉降监测数据的不等时间间隔性及数据的不断更新性,建立了不等时距等维新息GM(1,1)沉降预测模型并研发了相应的预测程序RIID,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沉降预测,验证了预测模型合理性和程序的可行性。分析了实测数据时间间隔和预测步数对GM(1,1)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时间间隔相差太大,将导致模型失真;GM(1,1)模型只能进行短期预测,若要预测未来较长时间内的沉降,必须有新增数据,这就使得该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