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广东省的港口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地步,广州主动提出来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无疑对带动整个广东省港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来留意到广州的消息,满满的都是正能量。从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国际航空枢纽,本地港航业有没有一种"春天来了"的感觉?今年的两会让广州港航业很振奋,有人形容特别"高大上"。从广东省两会开始,到全国两会结束,不时有好消息传来:  相似文献   

2.
<正> 在前不久召开的广州市人代会上,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尤其要着眼强化广州国际商贸中心、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功能,编制相关专项规划,推进重大配套项目建设。"这标志着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市政府这个层面,这也是本刊近期对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颇多关注所期待的。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广州港务局副局长杨练军。  相似文献   

3.
<正>广州最新最热的城市定位,非"国际航运中心"莫属。在1月底的市委全会上,广州市委领导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这一目标。那么,广州离国际航运中心还有多远?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广州,还需要跨过几道坎一、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内建设实践国内最早实施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战略的城市为上海,1996年上海市启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最初想法主要是促进上海港发展,支持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及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2009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上海  相似文献   

4.
<正>广州市长陈建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广州打造为"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国际航运中心和华南交通枢纽",后来在报告修改时又把"国际航运中心"的位置提到第二位。至此,"国际航运中心"首次进入广州市正式的城市定位,而且,是四个城市定位中最大的亮点。相比较而言,"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都没有相关的认定标准,世界上符合这些提法的城市多得很,很难体现出广州在世界城市坐标体系中的地位。华南交通枢纽则广州早已是之,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航运中心应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支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紧紧围绕提升城市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而展开,国际航运中心尽管是一个城市的定位,但其辐射能力和服务范围并不限于城市本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是201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如果说城市发展是一局棋的话,"国际航运中心"则是一着活棋,它使得"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城市定位有了更稳固的支点,也使得  相似文献   

6.
<正>11月19日,广州国际航运仲裁院、广州市贸促会南沙自贸区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以后在南沙有有关航运方面的纠纷事件,就有专业的机构可以解决了。其实,早在今年4月的"组建广州国际航运仲裁院专家论证会"上,广州仲裁委员会主任陈忠谦就表示:"国际航运中心不是只看港口和吞吐量,还要看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南沙建立国际航运仲裁院具有先天的优势。"南沙自贸区法律服务中心是广州市贸促会  相似文献   

7.
<正>广州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而珠三角港口林立,何不整合资源,建设环珠江口组合港?广州市政协常委会,围绕"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开展专题议政,并给出了一份100多页的调研报告及建议。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是本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也是市政协今年的重要政治协商内容之一。在今年二、  相似文献   

8.
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低碳金融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爱平  庄崚 《中国水运》2010,334(6):12-13
<正>"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近期在上海发布,根据"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和"低碳智网型"评估世界660多家港口中50个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力,中国有10个城市进入全球50强之列:上海、天津、大连、广州、深圳、宁波、青岛、厦门,以及香港与高雄。国内航运中心在吞吐总量、集装箱吞吐量、空港货运量全球名列前茅,航运服务也高起点启动,但在低碳金融服务方面和其他国际航运中心有较大差距。那么什么是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如何做好金融服务都是理论界和业界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7月公布的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显示,上海跃至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实力第五位,实现了战略性的提升。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上海国际航运综合实力的战略提升是必然的。"天时"是我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国家层面确定的强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目前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成效非常显著。一方面,上海港国际贸易集装箱量中,"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就占据了35%,增  相似文献   

10.
<正>广州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远洋航运的重要节点。长时间海洋文化的沉淀和海上丝绸之路经验的积累,成就了广州这个商业城市在海洋产业方面的傲人成绩。在我国推进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广州正在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在广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任学锋明确提出,广州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并抓紧制定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而在日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是指基本航运业务聚集地,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业务是航运服务,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业务是智能航运,目前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处在第一代航运中心向第二代航运中心过渡的阶段。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港口前列,201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超5亿吨,集装箱1663万TEU,分别位居世界港口第五、第八位,已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123条,江海联运支线200多条。在广州注册  相似文献   

12.
<正>到2017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准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新增港口通过能力8000万吨;新增国际班轮航线20条,新增喂给港、内陆港20个,初步形成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框架。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蓝图"终于发布了!近日,《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单纯从货物吞吐量来看,广州港称为世界级港口"当仁不让",但离世界航运中心的差距却不止一丁点。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到底是野心大过行动,还是危中有机?值得寻味。2015年,广州最大的事莫过于许下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宏图伟略。从某种方面来说,这其实是对广东自贸区建设的一次有力补充。毫无疑问的是,广州对广东自贸区的贡献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4.
<正>全球海运市场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谋求共存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时代给海运业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广州将如何建设国际航运中心?11月5日~6日,有"海事达沃斯"之称的"国际海运年会2015"再次在广州举办。作为目前唯一两度承办过"国际海运年会"的城市,广州在会上向世界展现了自己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雄心壮志,提出要以珠三角城市群为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加快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深入研究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广州市、珠三角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积极探索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广州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特举办以"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征集活动,《中国水运》杂志提供学术和媒体支持,具体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对行业发展而言,经济复苏还是萧条,其实并非绝对正相关关系。甚至,越是经济萧条,越是行业发展的好时机。航运中心建设,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机。2015年,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雄心壮志,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付诸实施和《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力推,引起一片叫好。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已然强势来袭。  相似文献   

17.
<正>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可谓"一石激起三层浪"。这对广州来说,是好消息,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9月17日,广州航运散货物流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作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系列活动之一,它的成果令人期待。9月17日,广州航运散货物流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国内大型煤炭、电力、油品、港口、航运、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100家单位约200多人参加。论坛着力于集思广益,探讨基于大数据的增值航运信息服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加快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为了加快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深入研究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广州市心建设对广州市、珠三角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积极影响,积极探索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新理念理念、新思路,广州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特举办以"建设广州国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加快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为了加快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深入研究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广州市心建设对广州市、珠三角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积极影响,积极探索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新理念理念、新思路,广州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特举办以"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际航运中心"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征集活动,《中国水运》杂志社提供学术和媒体支持社提供学术和媒体支持,港口圈提供电子媒体支持,具体事  相似文献   

20.
莫灿  许秋仪 《珠江水运》2023,(11):39-42
广州作为“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正全面发展现代航运业,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为系统考察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并结合可视化工具,对1993-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广州国际航运”、“广州国际物流”、“广州国际贸易”三个主题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广州国际航运方面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广州国际贸易和广州国际物流方面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学者和机构合作网络方面,都存在合作规模过小且没有形成聚集的问题,学者与机构的地理位置主i要集中在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