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如今,消费者对于汽车内饰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仪表板作为汽车内饰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不仅体现了美学造型的诉求,同时也需要满足苛刻的性能要求以满足不同的工况正常工作。仪表板系统的开发成为了各车企内外饰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旨在对于仪表板系统中主要子零件的结构、材料、工艺类型进行了对比分  相似文献   

2.
乘用车仪表板是汽车内饰系统中构造最复杂、装配零件最多、最受关注的模块之一。近几年来,各大主机厂对汽车仪表板的低成本、高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模块化设计和得到充分验证的工程结构是主机厂缩短生产周期(快),提高整车装配质量(准),降低总装线投入成本(省)的杀手锏。作者结合10多年汽车设计、制造经验,归纳总结出一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仪表板正向设计思路,为后续仪表板正向开发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3.
汽车驾驶室内部的仪表板是内饰中重要的功能件和装饰件.仪表板的造型、材料、加工工艺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整车内饰的评价.文章介绍了商用车不同发展阶段仪表板的成型材料、工艺、工装等.重点论述了半硬质仪表板、硬质仪表板、搪塑仪表板成型时的选用材料、制造工艺及工装.认为聚氨酯喷涂成型仪表板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汽车轻量化,对钢制仪表板横梁骨架总成进行了镁合金替代设计。依据制造工艺将镁合金仪表板横梁骨架按挤压件和冲压件分别设计,并确定了镁合金材料及连接工艺;建立镁合金仪表板横梁骨架总成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对比分析和碰撞侵入量分析;建立仪表板横梁管材的弯曲仿真模型,模拟管坯的弯曲成形。结果表明镁合金替代设计满足仪表板横梁的轻量化、整体模态、碰撞安全以及可制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支持汽车整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绿色设计研发,以提高汽车产品的环境友好性、可再生利用性为目的,针对主要材料为改性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的两款汽车副仪表板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比分析,采用GaBi 4软件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物料消耗、能源消耗以及对外排放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CML2001方法评价了生产制造及回收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型汽车副仪表板较B型来说,在生产回收过程中,能耗、环境酸化和温室效应影响较严重,故优化现有的原材料制备工艺与成分含量,改良汽车副仪表板结构设计是减少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结构最为复杂,零部件数量最多的总称零件,其外观质量和风格决定了用户对整车内饰的评价。本文以某MPV车型仪表板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仪表板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加工工艺。仪表板简介仪表板位于驾驶员正前方,上面一般配有行驶里程表、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燃油表以及警告灯等灯光信号等。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结构最为复杂,零部件数量最多的总称零件,其外观质量和风格决定了用户对整车内饰的评价。仪表板组成1.仪表板本体:它是坐舱系统的载体和框架;2.各种电器仪表、开关及音响娱乐系统;3.通风系统:主要由空调机、空调控制器、各种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人们对于汽车知识的掌握更加的全面,对汽车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的内容也更加的丰富多样。人们要求汽车安全性更高,动力更强劲,空间更大,外观更美,对环境更友好,视听更舒心,人机交互内容更宽广。对于汽车仪表板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套箱,人们对它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设计工程师们在仪表板手套箱方面的开发能力,本文将从手套箱位置,基本功能,基本结构,常用材料,人机空间,运动机构,安装方式以及品质的评判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系列的启迪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平台化共用被认为是控制成本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一般的平台化开发多针对动力总成、底盘、下车体等架构系统,而对于易被消费者感知的如仪表板等内饰系统,则鲜有平台化研究。企业的竞争优势一般来源于产品的差异化及成本,内饰系统平台化的难点正在于此。一方面不同车型的内饰系统需要通过差异化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一味的差异化并不利于企业控制成本。本文以仪表板系统为例,探索了一种平衡内饰系统差异化与成本的开发方法,将仪表板系统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阐述各区域的核心功能及关键边界,并将这些边界与平台架构开发中的布置要素进行了关联。从而建立了仪表板各区域与布置要素的关联,得出了在不同车型之间,当布置要素变化时,可以灵活实现不同程度平台化的开发策略,为企业实现差异化与成本的平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汽车内部最大、最复杂且可视的零部件之一的汽车仪表板(IP),将在近期成为新的、主要的内部设计焦点。同汽车的其它零部件一样,汽车仪表板也正经历着一场新的由安全、节油、环保、舒适等综合因素推动的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有如下几个趋势十分明显: 1.简化设计 汽车仪表板越来越复杂,因为汽车的仪表越来越多。但是,汽车仪表板的设计者们在充分满足汽车性能要求的同时,又必须满足汽车工业降低成本的总要求。一项研究表明,在1996年汽车设计工程师中还只有37%的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能源短缺、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的日益突显,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日益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对汽车的节能降耗、性能提升以及降低制造成本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某款电动车的副仪表板系统,通过结构设计弱化以及零件集成的方法对该款车型的副仪表板系统进行轻量化优化,优化完成后通过CAE仿真技术来验证本次轻量设计的可行性,并最终实现了该款车型的副仪表板轻量化。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报》2006,(3):92-93,95,96
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改变了汽车工程师对汽车的开发方式。随着处理能力的提高,将一辆新车推向市场的周期已大大减少,加工和物理测试的设计质量也得到了改进。  相似文献   

12.
宋庆杰 《时代汽车》2022,(2):135-136,139
仪表板简称IP(Instrument Panel),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与装饰性为一体的部件,仪表板应有较好的吸能性,能抵抗一定的冲击,使其在发生意外时,减少外力对正、副驾驶员的冲击;仪表板区域布置各种形式的出风口、储物盒、烟灰缸以及扶手箱,安装设计非常巧妙,设计风格各异,充分考虑人机...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智能座舱产品丰富的人机界面,车载双联屏越来越成为SUV车辆的标配产品,在享受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如何提高车载双联屏产品的EMC性能也成为很多汽车行业内EMC工程师需要面对的新问题。本文结合车载双联屏产品的设计特点提出了一些EMC设计风险的分析方向。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optimal design of ground vehicles and their subsystem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active' safety and comfort. A review of state-of-the-art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solving vehicle system design problems, 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controls, is given, thus further encouraging the use of such methods as standard tools for automotive engineer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devoted to the class of methods pertaining to complex system design optimization, as well as approaches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complex systems under uncertainty. Some examples of design optimizations are given in the fields of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powertrain/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sign, active safety and ride comfort, vehicle system design and lightweight structures, advanced automotive electronics, and smart vehicles.  相似文献   

15.
The convergen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with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has already resulted in automation features in road vehicles and this trend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in the future owing to consumer demand, dropping costs of components, and improved reliability. While the automation featur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so far are mainly in the form of information and driver warning technologies (classified as level I pre-2010), future developments in the medium term (level II 2010–2025) are expected to exhibit connected cognitive vehicle features and encompass increasing degree of automation in the form of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lthough autonomous vehicl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research purposes and are being tested in controlled driving missions, the autonomous driving case is only a long term (level III 2025 +) scenario. This paper contributes knowledge 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s regarding automation, policy challenges for each level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context, and the essential instrument of cost-effectiveness for policy analysis which enables policy decisions on the automation systems to be assessed in a consistent and balanced manner. The cost of a system per vehicle is viewed against its effectiveness in meeting policy objectives of improving safety, efficiency, mobility, convenience and reducing environmental effects. Example applications are provided that illustr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ethodology in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supporting policy decisions. Given the uncertainties in system costs as well as effectiveness, the tool for assessing policies for future generation features probabilistic and utility-theoretic analysis capability. The policy issues defined and the assessment framework enable the resolution of policy challenges while allowing worthy innovative automation in driving to enhance future road transportation.  相似文献   

16.
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的新型工艺方式,它以材料层层堆积的形式加工零部件,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节省了模具费用,适用于小批量复杂零件的生产加工。3D打印在汽车行业主要应用在底盘、总成及内外饰件,如仪表板、护板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打印工装夹具、检具,或用作设计验证、造型评审用件。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为“三电”技术,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设计以吉利EV450纯电动汽车的电控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优化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研究设计方案,以汽车电器技术为基础,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设计示教装置电路,实现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展示,模拟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运行状态、信号处理及状态监控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黄忠仕  农应斌 《时代汽车》2021,(7):131-132,145
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拉动了汽车产业的崛起。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汽车内部装饰也成为了产品销售的独特优势,实用、精良的内饰材料会给消费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适体验,从而有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汽车开发设计中也开始注重内饰制造工艺的研发,从而提高内饰材料的实用性、精美性、以及环保性。IMD成型技术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下衍生的一种新型表面装饰技术,代表了未来汽车内饰工艺的主流趋势。本文将通过阐释IMD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工艺流程,明确IMD技术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对IMD各技术产品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了 IMD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表明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刘锋 《时代汽车》2021,(8):93-94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为了减少汽车的污染,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市场,而进一步的减排措施就是汽车轻量化目标的发展,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也是需要重视的。根据相关的证明,利用汽车轻量化技术中的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构造,不仅可以降低车辆的重量,而且也能提高整个汽车的质量,加上电池和性能的改造,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提高汽车的整体稳定性和科技性能。本文从集成化超轻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的车身、集成纤维增强热塑性地板以及大型全塑车身模块化旋塑模具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研究汽车声学包的轻量化设计,要求在保证声学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轻量化的目标。首先运用统计能量法建立了包含车身结构和各声腔的整车模型,提取80 km/h匀速工况下发动机舱的声辐射激励、动力总成激励和车身表面脉动压力激励,并将其施加在该模型上,获得驾驶员头部声腔声压,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接着根据各子系统对驾驶员头部声腔声压的贡献量分析结果,对内前围和前地板声学包提出了改进方案。最后以改进方案中各层材料厚度为设计变量,以驾驶员头部声腔总声压级和声学包总质量为目标构建Kriging近似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声学包材料厚度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声学包声学性能与原来相当,而总质量减轻了20.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