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大型编组站技术作业时分仿真进行了电算模型设计,开发了大型编组站技术作业时分仿真软件,该软件利用C++编程实现。首先介绍了仿真系统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实现过程,然后通过对该仿真系统进行测试和测试结果分析并进行编组站作业过程仿真,证明了该仿真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编组站是铁路货物运输重要节点,货车(车辆)技术作业大多在此进行,其设备利用率是衡量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分析编组站技术作业,设计技术作业仿真系统的理论结构模型,结合仿真软件总结仿真建模流程并建立编组站技术作业仿真模型,该模型能够进行技术作业演示以及技术作业影响参数变化实验。  相似文献   

3.
双向编组站列车调度调整的优化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双向编组站调度优化问题,以解决到达列车接入系统和出发列车编组系统的实时调度调整。在分析双向编组站作业机理和规律的基础上,以列车的编成辆数、编组内容、接续时间、集结地点和作业能力为约束条件,以列车的走行距离、所产生的交换车数为综合优化目标,构造双向编组站列车调度调整的非线性优化模型。根据模型NP-Hard性和变量高度相关性的特点,建立基于网络流技术的遗传算法求解理论。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在假定0-1变量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将整数变量的确定归结为求解网络最小费用流问题。以郑州北编组站为背景,给出算法的实际求解过程。求解算例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到达列车和出发列车作业地点的实时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模拟计算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旭  谭立刚  杨浩  聂磊 《铁道学报》2002,24(5):11-15
利用计算机模拟法计算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一般方法,包括到达流的生成、编组站技术作业过程的模拟模型和车站最终能力的确定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模拟计算系统,并以郑州北编组站为背景,对在列车到发不均衡条件下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适应性进行模拟实验,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评估现有各种编组站模拟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各自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编组站作业过程实时模拟模型,主要有:1.运用专家系统的原则,构造了评价和优选编组站作业组织方法的模拟模型;2根据编组站按图行车的特点,建立了以到,发运行图为基础,动态模拟编组站各作业过程的宴时模拟方法;3.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和评价了编组站按图行车组织的有关方法,井给出了车站作业计划的计算机模拟资料,为编组站的作业计划的自动编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驼峰解体效率关系到编组站运输组织的畅通及各项技术指标的完成,是编组站技术作业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以南京东站为例,归纳了影响编组站驼峰解体效率的三个因素:单位时间内到达列车数、单位时间内出发列车数及取送调车次数。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各因素与驼峰解体车辆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此提出了加强编组站驼峰解体作业效率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
在编组站设计、生产及运营管理中,对车站作业能力的准确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编组站系统复杂,作业过程多样,作业能力既取决于车站技术设备,又与车站的外部条件密切相关,要得到准确的作业能力并不容易,国内外学者和专家进行过大量研究.文章通过分析编组站的作业特征,综述编组站作业能力计算的理论和模型,探讨和论证采用计算机方法和仿真理论...  相似文献   

8.
利用随机Petri网对编组站作业系统建模及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随机Petri网运行机制,提出了流量的概念,并利用流量平衡的原理,给出计算Petri网各状态出现概率的算法。提出建立编组站作业系统模型的方法,并以列车到达-解体环节为例,阐明利用这一算法对编组站各作业环节进行建模、计算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拟人工铺画的方法编制车站技术作业基本图,在满足全天调机使用效率最大化,列车到发技术作业时间约束和股道占用约束的前提下,连接调机和列车,再根据调机空闲情况进行调整,使生成的基本图更好地符合车站作业需求,能够高效地利用车站的各项资源,并大量降低了用户绘制图表的劳动强度。以南昌火车站和昆明东编组站为例,实现了客运站和大型编组站技术作业基本图的自动铺画,证明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编组站列车编组顺序的调整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编组站出发列车按发车时刻的先后安排的编组顺序有时难以保证每一出发列车均满轴,此时需要调整。在分析编组站作业特点的基础上,以作业时间标准为依据,定义了紧凑接续编组、相邻列车最大调整等概念。由出发列车的最晚必须开始编组时刻分析了发车间隔时间、待发时间与编组作业时间之间的关系对编组顺序调整的影响,推导出相邻列车的调整条件及方法,给出了调整后时间推移的定理,并通过实例证明用此方法可以分步进行跨列车编组顺序的调整,从而为编组站列车解体顺序与编组顺序的协调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枢纽运量的分析,确定了编组站近、远期车站规模。探讨了大型编组站设计中应注意的车流新特点,对大型编组站两端疏解区的布置原则提出了看法,简述了编组站折角车处理方式以及对驼峰溜放作业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编组站作业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高效地利用编组站既有设备完成各项作业组织是车站的核心工作。在列车运行图和站型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编组站接发列车作业、本务机作业、调车作业以及站内技术作业等业务,建立以各项作业等待时间之和的二阶矩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编组站模拟运输的数学模型,讨论模型目标函数的求解。通过实验评价模型的兑现率和目标函数值(均衡紧凑度),说明通过模型较好地拟合现场作业,其作业的均衡性和紧凑性都明显优于实际现场作业,采用模型优化能够均衡、紧凑地安排各项作业的次序、时机及占用资源,使车站作业组织整体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编组站编组摘挂列车、地区车流作业时间长和占用股道多等问题,通过分析摘挂列车编组作业方式,提出编尾辅助调车场技术方案和采用箭翎线编组摘挂列车技术方案。重点论述了编尾辅助调车场的设置、平面布置;箭翎线的形式和布置,以及箭翎线设计的主要问题。说明除了优化编组站作业组织外,可以通过建设辅助调车场和采用箭翎线布置等技改方式提高编组站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列车提速对编组站运营工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提速导致的列车不均衡到发对编组站运营工作的影响问题,提出新的基于列流分析的编组站运营组织模拟分析模型,该模型准确描述了编组站车流接续、到发线占用与调机运用三部分间的协调条件,自然地揭示了变动车流条件(列车运行图、编组计划等)、编组站设备与不同运输组织措施的相互关系,并给出了用于分析编组站运营组织效能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已开发的模拟仿真软件系统,以某干线为案例,对1993年、199  相似文献   

15.
编组站到解子系统是编组站改编作业的核心,对其作业能力的准确计算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离散系统仿真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符合编组站系统复杂、作业过程多样的特征,可以综合考虑到达流分布、作业时间分布、解体方法多样、作业进路冲突、设备配置变化、固定作业时间不同等多种条件,可以准确地得到计算结果,是编组站作业能力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铁路编组站调车场尾部防溜效果对调车场的作业安全、解编列车作业效率及车站的其他列车作业有着显著的影响。概述目前编组站调车场尾部主要使用的防溜设备及优缺点、防溜安全评估方式及其局限性,阐述编组站调车场尾部停车防溜仿真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参数设置,以Z编组站下行方向调车场线路和设备布置情况为例,利用编组站调车场尾部停车防溜仿真系统对车站调车场尾部防溜设备防溜效果进行仿真评估,通过对3种不同勾车方案下各条股道车组停车位置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车站解编最大车组数和防溜安全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双向编组站车流接续的综合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双向编组站车流作业的特点,将各车场能力、解体能力、交换作业能力、衔接方向的通过能力和编组场的股道数作为约束条件,将车辆在编组站的走行距离和集结时间,交换车的作业费用以及在其它车场的作业作为目标函数,构造了车流接续的综合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并从多方面对遗传算法提出改进策略,仿真计算表明,该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了双向编组站的车流接续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阶段内正点出发列车数最多为目标,构建考虑列车解体顺序和配流问题的广义动态配流问题模型;设计按照先到先服务的原则和贪婪思想为每一列车分配车流的启发式算法,并确定到解列车的解体顺序。在解体顺序的基础上,运用已编制好的编组站到解作业计划自动化编制系统确定到解列车到发线和调机运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和编制的系统较好地实现编组站到解作业计划的自动编制,能为编组站实际工作中作业安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当货车跟随列车到达编组站时,通常要进行解体和编组作业,货车中转方式的不同对于推算货车停站时间有很大影响。通过分析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内容,整理出直达列车数据表和直通列车数据表。在推算单个车辆时,分析该车辆走行计划中的经由编组站串,依据直达列车数据表判定此货车是否属于直达列车。对于直达货车,所经过的编组站都按无调作业处理。对于非直达的货车,依据直通列车数据表,设计判断货车经由编组站中转方式的递归判定算法。使用此方法可以快速判定货车在编组站的中转方式,从而使车流推算结果更加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货物品类、列车种类、作业特点等快运货物列车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编组站分类线运用紧张、阶段性调车机车能力不足、车辆结合部工作增多、调度指挥信息化配套不足的问题,提出加强日常工作组织优化、强化节点作业组织管理、开发拓展信息化功能、完善结合部管理、完善考核机制等编组站快运货物列车作业组织优化对策,为提高编组站快运货物列车运输组织能力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