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对各类危岩发育的宏观影响因素做了详尽分析,在宏观机理层次指出,结构面及其组合关系、软硬相间的岩层组合、地形地貌、岩性等是危岩发育的内在条件,地下水、重力卸荷作用、风化作用等是危岩发育的外在环境条件,暴雨、地震及人类活动是危岩发育的激发条件。并结合工程实例,对万州区长江沿岸的太白岩危岩带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论指出,弄清危岩的环境务件对岩坡稳定分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危岩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危岩稳定分析方法很多,基于静力平衡的定量分析方法由于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给出确定的稳定系数,是目前危岩稳定性评价和防治设计的主要方法,但静力平衡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针对静力平衡定量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危岩特征、静水压力和地震力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不同主控结构面组合危岩稳定性,研究得出了孤立式、软弱基座式、楔块式、倾倒式、贴坡式和悬挂式等不同类型危岩的稳定系数计算方法,并根据稳定系数对危岩进行分级。利用研究的计算方法对典型危岩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与分级,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一致。所得成果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危岩崩塌灾害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以主控结构面贯通长度、危岩断裂韧度和裂隙水深为随机变量,基于断裂力学和可靠度理论对危岩稳定可靠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危岩稳定可靠度的优化求解方法并考察了危岩可靠指标和失稳概率与随机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最后以三峡库区万州太白岩南坡危岩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危岩可靠指标随主控结构面贯通长度、主控结构面倾角、主控结构面贯通长度标准差、裂隙水深标准差和断裂韧度标准差的增加而减小,而危岩的失稳概率除了随断裂韧度的增大而减小外,均随其余各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各变量的改变中断裂韧度标准差的改变对危岩可靠指标和失稳概率的影响较小;且该方法与规范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公路危岩稳定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影响危岩稳定性的指标着手,找出7类对危岩稳定性影响比较重要的因素,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危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实体工程运用中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经验得出的情况基本吻合,证明本方法对危岩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维极限平衡理论的传递系数法和平面滑动法,计算了四面山危岩带四个剖面的稳定性,并对危岩带后部沟槽在不同充水高度下,危岩带的稳定性作了评价。结果表明:危岩带整体稳定性主要受控于后缘沟槽的充水高度,采取措施控制其充水高度,是治理危岩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对危岩危险性评价中,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具有准确、快速的优点。介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危岩危险性的方法,建立危岩危险性的评价模型,提出各类评价因素的隶属度、指标权重。该法在云南省水麻高速公路沿线危岩危险性评价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宜万铁路是铁路史上桥隧比例最高的铁路,沿线的大量隧道口危岩给铁路行车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工程防护手段并不能完全解除危岩落石的威胁.结合目前铁路危岩落石监测主流技术和宜万铁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红外激光轨面扫描成像和非接触式振动波信号检测技术的融合检测技术体系,研制了宜万铁路危岩落石监测预警系统.已建成的9套监测系统在宜万铁路近1年的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监测能力完备可靠,与其他的危岩落石监测技术相比具有极低误报率,能够充分保障宜万铁路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
刘树林  雷杰  祝建 《路基工程》2023,(1):234-240
基于某隧道进口处3处危岩单体,详细进行野外调查、勘查、测绘,查明危岩的自然环境、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危岩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形成危岩的内外因素,认为危岩形成的内因是活动断裂、地层岩性和地貌条件,外因是风化作用和大气降水。并采用定性分析及结合计算模型定量评价危岩的稳定性,危岩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根据危岩体的发育特征、破坏模式及隧道洞口的建设条件,采用清危、镶补凹腔、回填洞穴、锚固、封闭注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规避危岩崩塌风险,在现有研究成果及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概括设计阶段危岩崩塌风险评价指标。以贵州省兴义环城高速公路峰林特大桥岸坡危岩体为例,从地形地貌、危岩体规模、地质因素及工程措施方面着手,建立适用于依托工程的危岩崩塌概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标体系法定量计算危岩崩塌概率,结合专家调查法得出的崩塌后果严重等级,对危岩崩塌风险开展评估。  相似文献   

10.
危岩在山区公路边坡中广泛发育,其失稳崩塌对公路沿线的行车通畅和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该文基于稳定性分析法,建立危岩力学模型,给出危岩体失稳弹冲动力参数计算方法;通过数学与物理描述,得到了判别崩塌体失稳的重要指标;指出危岩体动力失稳瞬间系统的临滑聚能释放并转换为崩落动能,揭示了动力系统能量释放量与弹冲动力参数的关系.为确定危岩的致灾能力及致灾范围提供计算依据,有利于更好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大量调查和综合分析,对广北高速公路K40+300~K41+800段高边坡危岩的变形破坏类型、破坏特征、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归纳出场区主要的变形破坏模式为:倾倒~拉裂、滑移~拉裂和蠕滑~拉裂三种模式。同时根据变形破坏特征将场区危岩进行分区,并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最后对危岩区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危岩落石作为我国山区3大地质灾害之一,已经成为威胁山区铁路行车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针对蒙西铁路三荆段既有西峡站危岩落石情况,结合边坡落石治理中积累的经验和理论,综合分析了危岩落石失稳机制,提出了综合治理落石病害工点的措施。经过治理,确保了蒙西铁路西峡站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树鼎 《路基工程》2016,(5):158-162
危岩落石是西部山区道路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之一。以雅泸高速公路花岗岩开采区高陡危岩工点为例,采用了坠落式与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公式和落石轨迹的计算方法,评价了开采区危岩的稳定性,提出了危岩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家湾危岩带位于云台村6社惟一通村公路的边坡上,由于危岩带表层较破碎,危岩体数量较多、方量大、裂隙贯通性好,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本文在分析危岩带成因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危岩带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块体理论是分析解决岩土工程中块体塌方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三峡库区A公路边坡岩体结构面发育,岩体被切割形成不连续的块体危岩,分析确定危岩的稳定性对防治工程类型选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现场勘察资料为基础,运用块体理论的全空间赤平投影方法分析结构面的组合关系、块体危岩的稳定性,针对不同可动块体分析评价边坡开挖的坡度或走向,根据分析讨论结果为设计有效的防治工程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洪法 《路基工程》2018,(5):197-201
危岩落石是山区铁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由于危岩落石运动的不确定性,目前对于落石区域的预测及危险等级的划分没有可靠的方法,在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亦无规范或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对此,在现场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运用ROCKFALL软件,对某铁路停车场边坡危岩落石进行综合模拟,并预测危岩落石可能达到的区域,揭示崩塌落石的冲击特性;通过统计分析划分出落石危险等级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铁路停车场边坡崩塌落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17,(6)
山区公路边坡危岩体崩塌、落石灾害频发,对公路交通的安全运营具有重大影响。危岩崩塌具有多发性、突发性、强破坏等特点,且危岩分布点多、线长、面广,在有限的公路养护费用下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公路危岩进行监测是十分困难的。文中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出了一种新的危岩监测预警方法,提出了工作原理与流程,构建了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架构,研发了声、光报警装置及时将崩塌灾害信息告知来往车辆,避免二次事故发生。该监测方法成本低,易于安装布设,可丰富危岩监测方法,为危岩监测预警和治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危岩落石对山区铁路工程的风险,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三维运动仿真的危岩落石风险评价方法。以新寨隧道进口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调绘、无人机遥感、室内外试验等获取基础数据;建立危岩落石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辨识标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了危岩落石发育区稳定性等级;基于真实三维地形模型,采用三维运动仿真分析了代表性危岩落石失稳后对铁路工程的不利后果;综合判定了新寨隧道进口工程危岩落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新寨隧道进口危岩落石稳定等级为Ⅳ级不稳定,风险事故不利后果等级为4级特大;综合判定危岩落石风险等级为Ⅳ级极高风险,严重威胁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9.
肖智勇 《路基工程》2021,(2):187-192
以某公路经过花岗岩开采区危岩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危岩段的边坡特征,对危岩体特征进行了分类,运用RocFall软件模拟滚石崩落轨迹,综合预测了滚石冲击能量。研究表明:C片区滚石风险最高,部分危岩对公路冲击能量可以达到20 070 kJ,冲击速度高达47.38 m/s;建议加强该路段的被动防护网设计。  相似文献   

20.
崔明  裴宏宇 《路基工程》2023,(2):195-200
依托新田长江大桥上有危岩的岩质边坡重力锚碇基坑开挖工程,危岩处理后爆破振动速度需控制在1 cm/s。通过爆破振动场模拟分析,径向、切向、竖向振速数值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平均误差18.73%,优化后单响炸药量低于18 kg,危岩无破坏。综合非煤露天矿边坡和建筑边坡设计规范要求,考虑到临时边坡、爆破振动和边坡重要性等因素,锚碇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阈值设定为1.25;自重、爆破振动、降雨、地震各荷载组合工况下,三维边坡安全系数、最不利剖面二维边坡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