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成渝客运专线响滩子双线大桥上跨既有成渝铁路,不可避免地需要开挖既有路堑边坡,但路堑边坡分布大量危岩落石,工程有安全风险。通过对危岩进行测绘和调查,分析形成条件,判断崩塌类型,进行力学计算,评价危岩的稳定程度。总体上,危岩体均处于稳定状态,但是,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李萍  王首智 《路基工程》2019,(5):219-223
选取S210省道两河口危岩有代表性的三块危岩单体W-4,WBD-2,WBD-3为研究对象,调查危岩体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S210省道危岩体在暴雨,地震下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易发生崩塌及滑塌变形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3.
以蓉遵高速公路K338+850上行线危岩带为背景,介绍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公路高陡危岩体调查评价方法。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带有坐标信息的高分辨率图像,基于SFM法合成三维高清实景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拟合提取坡面岩体结构特征,明确调查区7处危岩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Rockfall软件对危岩体的运动路径及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高陡危岩崩塌对公路的危险性,采用赤平投影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危岩在山区公路边坡中广泛发育,其失稳崩塌对公路沿线的行车通畅和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该文基于稳定性分析法,建立危岩力学模型,给出危岩体失稳弹冲动力参数计算方法;通过数学与物理描述,得到了判别崩塌体失稳的重要指标;指出危岩体动力失稳瞬间系统的临滑聚能释放并转换为崩落动能,揭示了动力系统能量释放量与弹冲动力参数的关系.为确定危岩的致灾能力及致灾范围提供计算依据,有利于更好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西部山区典型危岩体为例,通过现场调查、赤平投影整体稳定性评价、典型单体稳定性计算和运动轨迹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危岩带在自然工况下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和地震工况下欠稳定;危岩体一旦发生崩塌,会以滚动、跳跃、撞击的形式威胁到坡脚处人员及设施安全。针对研究区危岩体在暴雨及地震工况下所处的稳定状态、失稳方式及危害对象的特点,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树林  雷杰  祝建 《路基工程》2023,(1):234-240
基于某隧道进口处3处危岩单体,详细进行野外调查、勘查、测绘,查明危岩的自然环境、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危岩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形成危岩的内外因素,认为危岩形成的内因是活动断裂、地层岩性和地貌条件,外因是风化作用和大气降水。并采用定性分析及结合计算模型定量评价危岩的稳定性,危岩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根据危岩体的发育特征、破坏模式及隧道洞口的建设条件,采用清危、镶补凹腔、回填洞穴、锚固、封闭注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水平软硬互层边坡在我国西南有广泛分布,在差异风化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大量岩腔,导致凸出的岩层形成危岩体并产生大量的拉裂型崩塌灾害.人工切坡从形成到因差异风化产生岩腔,从岩腔上悬臂危岩崩塌到边坡达到最终稳定状态,反映了边坡演化的典型过程.以万州地区人工高切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万州地质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软硬互层边坡差异风化岩腔的形成过程和的形成模式,分析了高切坡悬臂危岩崩塌失稳条件和崩塌规模控制性因素,推导了悬臂拉裂型崩塌灾害的岩体失稳判据,模拟分析了岩腔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应力场分布及特征,为此类边坡的工程防护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风力大、山高陡峭的高陡边坡上,用人工识别危岩的实施难度很大,文章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解译提取了崩塌危岩体的主要地质信息,包括确定危岩坐标、进行结构面识别、产状解译和剖面生成等,解决了高陡边坡危岩识别勘测难和精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6)
山区公路边坡危岩体崩塌、落石灾害频发,对公路交通的安全运营具有重大影响。危岩崩塌具有多发性、突发性、强破坏等特点,且危岩分布点多、线长、面广,在有限的公路养护费用下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公路危岩进行监测是十分困难的。文中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出了一种新的危岩监测预警方法,提出了工作原理与流程,构建了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架构,研发了声、光报警装置及时将崩塌灾害信息告知来往车辆,避免二次事故发生。该监测方法成本低,易于安装布设,可丰富危岩监测方法,为危岩监测预警和治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危岩落石对山区铁路工程的风险,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三维运动仿真的危岩落石风险评价方法。以新寨隧道进口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调绘、无人机遥感、室内外试验等获取基础数据;建立危岩落石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辨识标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了危岩落石发育区稳定性等级;基于真实三维地形模型,采用三维运动仿真分析了代表性危岩落石失稳后对铁路工程的不利后果;综合判定了新寨隧道进口工程危岩落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新寨隧道进口危岩落石稳定等级为Ⅳ级不稳定,风险事故不利后果等级为4级特大;综合判定危岩落石风险等级为Ⅳ级极高风险,严重威胁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万州新田长江大桥北岸锚碇工程位于危岩带下,在爆破开挖扰动下极易出现崩塌,危及施工安全。目前国内外对于危岩带下锚碇基坑施工尚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鉴于此,该文介绍了危岩带下锚碇基坑的施工技术方案,包括危岩处置和爆破方案设计,并对施工期爆破振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所提施工技术方案完全可行,施工期危岩体整体稳定,振动监测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确保了锚碇基坑施工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造成崩塌滚石灾害的诱因之一。以青川某崩塌滚石灾害为例,运用DDA方法,对地震诱发斜坡危岩破坏,发生崩塌滚石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及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的危岩体因地形及高程产生放大效应时,破坏加剧,运动能力增强;崩塌滚石运动主要以滑动、滚动、跳跃为主;坡面摩擦增大时,能够显著限制滚石的运动能力;DDA方法能够模拟崩塌滚石的运动路径,可以为防护结构的设置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百色市凌云县弄福屯危岩体发现已久,近年来多次发生零星崩塌掉块现象,严重威胁山下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查明了弄福屯危岩体发育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危岩体形成的原因、破坏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其破坏方式分别进行稳定性计算,评价危岩体的稳定性并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危岩的治理方法有主动加固、被动防护、定向爆破等,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治理费用高、施工强度大、破坏当地原始生态环境等缺点。为避开这些缺点,针对粱沟村后山危岩体所处的实际地质环境条件及危岩体自身特征,考虑岩体抗拉强度小的特点,运用力矩平衡原理,采用类似于伐木的方式,巧妙地清除粱沟村危岩体。通过简易的工程措施,减少了工程费用,达到了减灾防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危岩体的防治和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从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变形特征分析了肖家湾危岩体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赤平极射投影和极限平衡法对该区危岩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经分析判断危岩均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进行治理。针对每个危岩体的具体特征,提出了人工清理+砂浆锚杆+砂浆填缝+凹腔支顶+拦石墙+SNS被动防护网等综合治理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崩塌落石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汶马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山体发育大量的危岩体,崩落后对路线施工和运营安全造成影响。对此,通过古尔沟隧道出口崩塌实例,对危岩的特征、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治理效果明显,已投入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7.
以宜(宾)-水(富)路K120 125剖面所在地段的边坡危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压力分散型锚索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对加固前后危岩体的应力、位移及安全系数进行对比,揭示了坡面结构体-预应力锚索-岩质边坡相互作用效应,为类似边坡岩体工程危岩段预应力锚索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地区等级较高的地震,常常发生在岩体强度高的深切割地貌区,因而震后次生灾害的危害预测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以G213映秀至汶川公路抢险保通的工程实践为例,总结了极震区崩塌灾害对公路造成的危害,结合震区地质环境,对崩塌物源的危岩体的发育和崩塌体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危岩体防治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魏征  李旭龙 《路基工程》2020,(1):131-135
依托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岩质路堑边坡危岩体处理工程,系统阐述了钢绞线支护结构用于岩质边坡危岩处理特殊工程中的设计计算与监测,探析了钢绞线用于支护路堑边坡危岩体处理工程中施工的可行性。根据现场危岩体处理后的监测结果得知,所选择的典型性危岩体的开挖过程中所反映的力学特性与数值分析计算结果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所用数值分析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并计算了龙沟湾崩塌危岩体失稳后的的运动路径和运动形式,推算出崩塌危岩体的防治能级,提出了防治建议,为危岩体的整治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