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应用于路面基层,既可以解决建筑垃圾处理困难问题,又可以减少道路工程对天然砂石材料的消耗。水泥稳定碎石是道路半刚性基层的主要材料,对比研究了采用再生粗集料,全再生集料以及天然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干缩特性,以及外加剂对水泥稳定再生碎石强度和干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天然集料相比,掺加再生集料的水泥稳定再生碎石强度提高,可以达到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强度指标要求。同时,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的收缩显著增大,可达到天然集料稳定材料的1. 7~2. 5倍,为此复配的专用外加剂可将全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减小50%,同时对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废弃混凝土为骨料制作了试件,对以废弃混凝土为再生骨料的二灰碎石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再生骨料制作的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和室内抗压同弹模量等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路面基层中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基础,通过与非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和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分析了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研究了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路用性能,铺筑了以水泥稳定再生集料为路面基层的试验段,并对再生集料的生产与使用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实践上,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半刚性基层中的再生利用都是可行的,从而为废弃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重新利用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以钢渣取代碎石集料,对其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以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混合料为对照,通过室内试验对二灰稳定钢渣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试验表明,相比于二灰稳定石灰岩碎石,二灰稳定钢渣的早期强度增长略慢,两者在各龄期下的抗压强度相差不大;二灰稳定钢渣的劈裂强度要远大于二灰稳定石灰岩碎石与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工程实例表明,采用二灰稳定钢渣作为路面基层材料,路面基层的强度与抗变形能力优异,路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材料和力学特性,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有重要的影响。结合云南新河高速公路路面基层的施工实践,探讨了低剂量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施工及关键因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半刚性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3种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碎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的强度特性、断裂韧度、干缩特性及疲劳性能,比较了它们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断裂韧度与弯拉强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灰碎石与水泥类稳定碎石相比,强度和断裂韧度较低,干缩性能和疲劳性能较好;水泥类稳定碎石抗弯拉强度比二灰碎石高,可弥补其疲劳寿命衰减过快的不足;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建筑垃圾主要分为砖混类、水泥混凝土类,循环利用可减少道路建设过程中新集料开采。该文以2017年北京市某大修工程为背景,对水泥稳定砖混类再生材料、水泥稳定水泥混凝土类再生材料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建筑垃圾再生基层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分析,认为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压碎值等关键性指标较弱,可用于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水泥混凝土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各项指标基本满足规范对于高等级公路基层指标要求,可替代普通粗、细集料,但由于破碎、除杂等技术问题,材料性能可控性较差,大规模应用存在一定难度;水泥稳定砖混类再生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规范二级及以下公路底基层抗压强度指标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水泥稳定水泥混凝土类再生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规范高等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基层抗压强度指标要求,抗压强度稳步增长,抗冻性能、抗弯拉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建筑废弃物骨料在水泥稳定碎石道路底基层中应用的可行性,将5~10mm规格的建筑废弃物骨料、天然集料、水泥和水,通过配合比优化设计,制备水泥稳定再生底基层混合料,对其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水稳定性和干缩等性能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在掺入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后,完全能够满足规范中对底基层路用性能的相关要求,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可以用作道路底基层集料。  相似文献   

9.
刘思涵 《公路》2011,(5):192-196
研究了水泥稳定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的再生机理,通过强度对比试验和微观结构分析,探讨了沥青和半刚性基层材料对水泥稳定再生材料强度的影响;试验证明随着沥青混合料比例的增大,材料的强度降低;旧集料与水泥水化产物间存在薄弱界面,对强度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上海市沪太路建设对再生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行了研究。研究通过对再生集料与天然集料比例的调整,得到7d抗压强度值,从而确定了再生集料的最佳含量和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水泥用量。文中还对再生集料用作水泥稳定碎石的延时强度和耐久性进行了研究,对再生集料用作水泥稳定碎石路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再生集料的性能分析,获取再生集料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并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得到再生集料加工工艺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将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囤积的废旧水泥混凝土板进行再生利用,有利于减少开山采石,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但再生集料是否会对半刚性基层抗裂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是工程人员的主要疑问。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该文开展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碎石的干缩、温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碎石累计失水率超过3%以后,干缩系数快速增长;温度为20~0℃时,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碎石的温缩系数值及变化幅度较小;建议在工程应用时以20~0℃的条件养生30d左右。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包括液塑限试验、击实试验、强度试验、收缩试验以及稳定性试验研究了水泥再生灰土材料石灰稳定细粒土的材料组成设计及其路用性能,研究了旧路面底基层材料石灰、水泥或二灰稳定细粒土能否通过再生技术进行冷再生.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旧路面灰土材料与典型半刚性材料相比具有类似的物理特性,同时也发现冷再生材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适宜作为道路底基层材料.这对于旧路面材料的综合利用,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干缩裂缝,对延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根据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使用情况,针对苏南地区高温多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干缩裂缝这一缺陷,展开了相关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干燥收缩的影响因素,并从材料组成方面,探讨了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干缩裂缝的方法。结果表明:集料级配组成、失水率、暴露时间、强度、空隙率等,均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干缩变形特性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依据,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废弃水泥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并且利用再生集料重新配制了水泥混凝土.通过与普通碎石集料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试验比较,论证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依据,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废弃水泥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并且利用再生集料重新配制了水泥混凝土.通过与普通碎石集料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试验比较,论证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废弃混凝土再生材料的使用量,以100%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作为路面基层集料,进行了原材料试验、配合比设计、不同水泥掺量稳定再生集料的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集料规格良好,最佳含水率在5.5%~7.5%之间;在水泥掺量为3%和4%时,再生集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天然集料的强度,可以满足高等级公路和重载交通路面基层的建设要求;建立了针对再生集料的静压成型和振动成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废弃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需水量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徐桂萍 《公路》2004,(12):182-185
废弃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在配制混凝土或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做基层材料时,存在明显的需水量改变的问题。通过试验和分析认为.需水量的改变一是再生集料配制混凝土时要额外吸收一定的水分,二是因为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在击实时将再生集料中原有的结晶水成分累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改造,可通过对旧板块轧制加工获取再生集料用于水稳基层。从水稳基层的性能要求出发,对相同试验条件下全天然集料、全再生集料及再生料(0.6 mm以下天然料替代)3种方案的混合料性能进行试验比较,分析其力学特性及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集料能够符合基层施工的质量要求,稳定混合料性能满足工程路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再生混凝土集料完全替代天然集料,开展了掺加3.5%和4.0%水泥的两种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碎石组成设计研究。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天然集料,再生混凝土集料的密度小、吸水率和压碎值较大,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的最佳含水率偏高;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抗压强度与采用天然集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基本相当。再生混凝土集料在水泥稳定基层中应用具有一定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