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武康二线襄樊至胡家营段共有54座隧道,地质条件为石英云母片岩为主的软弱地层.结合54座隧道的爆破实践,提出了以地质复杂、围岩破碎、多变为特征的隧道爆破成型施工措施,特别是采用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调整爆破参数的类比法,进行爆破施工的模块化管理,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藏墨脱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2010年12月15日顺利贯通。隧道全长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施工隧道气象条件恶劣,穿越多条地质断裂带,岩体破碎,涌水量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相似文献   

3.
根据天河山隧道正洞进出口及1#斜井断层破碎带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情况,采取超前地质预报、断层破碎带施工及监控量测处理技术,为实现现阶段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快速、安全施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林兵 《铁道建筑》2012,(9):61-63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工程中难度大、极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段。本文结合新疆喀拉萨依隧道工程,运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该隧道F7断层破碎带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精度较高的地质预报,并制定了相应的开挖支护方案。同时,对该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拱顶下沉等进行量测和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于施工过程,最终实现喀拉萨依隧道安全、快速穿越该断层破碎带。其成果可以为隧道穿越类似断层破碎带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克金 《铁道建筑》2007,(9):108-108
日前,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承建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的大松林隧道完成仰拱施工,这是此项工程项目首座贯通的隧道。 全长206m的大松林隧道为双线隧道,地质条件为V级围岩和Ⅳ级围岩,最大开挖宽度15m,最大开挖高度13m,属浅埋隧道,最小埋深仅5m。隧道地处广州市与佛山市的交界处,地质条件差,地基受地表水影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李力 《铁路航测》2014,(3):66-70
山西中南部铁路发鸠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弱围岩浅埋段、水平岩层、断层破碎带、软弱富水及环境控制区域等风险因素,为I级风险管理隧道,给设计、施工及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通过对各风险因素给工程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给出具体的工程措施及作用机理,并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成功穿越复杂地层。  相似文献   

7.
特浅埋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围岩软硬不均,松散、破碎,地下水发育,机动车辆动载扰动大。针对牛田隧道特浅埋段(穿越公路)的施工实际,介绍了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地表注浆固结,道路架设栈桥,洞内利用大管棚超前预支护、小导管、钢拱架和锚喷综合支护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提前穿过特浅埋段。  相似文献   

8.
齐岳山隧道超前钻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岳山隧道是宜万铁路8座高风险隧道之一,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多,施工难度大。结合齐岳山隧道超前钻探施工技术在岩溶高压富水区、断层破碎带和暗河等不良地质段的应用,简要介绍超前钻探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分析判断和成果报告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北塬隧道DK6+ 200~ DK6+ 700段围岩呈破碎浅埋、土石分界、节理发育的分布情况.通过明洞浅埋段增做工作面的可行性分析,介绍了在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明洞浅埋段与主洞施工方案的确定与优化,施工工艺与几项关键施工技术.简述了地质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措施,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浩 《铁道建设》2006,(2):52-56
本文结合六潜高速公路汪岔岭隧道穿越大冲沟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跨沟浅埋段盖挖施工方法。为以后通过超浅埋、极破碎的沟谷地形的隧道施工。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锦屏山隧道工程是锦屏水电枢纽工程的关键性控制施工项目,隧道地处我国西南高地应力区,全长约17.5 km,隧道最大埋深约为2375 m,埋深大于1500 m的地段长度约12875 m。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锦屏山隧道岩爆独特的工程特点和综合防治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的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段施工,经常会出现洞口坍塌,甚至造成洞顶山体滑坡,主要原因是对地质情况认识模糊,施工方法不当,机具设备、材料选用达不到质量要求.以楚雄至大理高速公路九顿坡隧道上行线进口为例,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洞口段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位于兴蒙褶皱系与祁连山褶皱系之间的阿尔金断隆,隧道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高地应力是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通过对隧道区域地应力特征分析,分析预测隧道施工中与高地应力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结论:(1)当金山隧道区地应力高,以水平应力为主,属高地应力区;(2)根据切向应力准则判断,隧道施工中埋深较大地段较完整的云母石英片岩、花岗岩有发生轻微岩爆的可能,绿泥石英片岩发生岩爆的可能性小;(3)根据隧道区的地应力特征及岩性特征分析,断层破碎带(尤其是F5断层)岩质软弱,在施工中有发生较大变形的可能,其他地段发生变形的可能性较小;(4)本文采用的隧道地应力分析与评价方法及与高地应力有关主要地质问题的分析,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渝怀铁路彭水隧道是全线十大关键控制工程 ,该隧道集长隧、大跨、岩溶、瓦斯、暗河、突水、涌泥、断层破碎带、洞口顺层滑坡等众多工程结构与不良地质特点于一身 ,最大涌水量达到 3 6万m3/d。介绍该隧道洞口段施工中遇到的不良地质及灾害的防治 ,包括进口突水整治、出口浅埋富水大跨顺层滑坡体进洞技术  相似文献   

15.
超浅埋隧道在当前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越来越普遍,如何安全快速地通过超浅埋地段施工是隧道工程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以张吉怀铁路岩屋冲2#隧道DK224+287~DK224+307超浅埋地段为工程背景,本着安全、稳定和节约工期的原则,结合超浅埋地段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等工程特点和设计工法、工期现状,分析了扣拱施工方案的选择背景和施工优势,阐述了超浅埋地段明挖扣拱施工关键技术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通过扣拱方案的成功实施,保证了超浅埋段施工的快速和安全,为项目节约了工期,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地形偏压、地质偏压和施工偏压是造成隧道偏压的三种主要原因.在隧道结构地形偏压及地质偏压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通过施工来减小地形偏压及地质偏压在施工中以及施工结束后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具有相当的工程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某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地表位移以及塑性区的变化.各工法数值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从围岩塑性区、洞周位移、地表位移及围岩应力因素考虑,双侧壁导坑法更适于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7.
<正>6月7日,中老铁路国内段玉磨铁路通达隧道正洞进口与1号斜井实现贯通,标志着中老铁路高地热地质隧道建设取得突破。隧道全长11.3 km,位于云南省元江县与墨江县交界处,是全线17座重点控制性隧道之一。隧道设计为双线隧道,最大埋深745 m,最小埋深15 m左右,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是国家I级高风险隧道。全隧共穿越4个断层破碎带和1个大断裂带,集涌水、滑坡、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18.
地质破碎段上下重叠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主要在于如何减少上下重叠隧道的相互干扰,在确保下部已完成施工隧道安全的同时平稳通过地质破碎段,完成上部隧道的施工。重叠隧道里程范围内包含全断面硬岩、灰岩、含砾石黏土和黏土,溶洞和垂直穿越人防隧道,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该地质破碎带小间距上下重叠盾构隧道的成功实施,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小间距上下重叠隧道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 施工时发现溶洞最大的隧道宜珙线轿顶山隧道,长3376米,施工中发现长80米、宽50~6O米、高20~30米、深6O米的4层大溶洞,为铁路隧道施工时发现的最大溶洞。 贵昆线上的老虎嘴隧道,施工中发现直径45米、深约300米、高约200米的圆柱体溶洞,为铁路隧道施工时发现的垂直圆柱体最深最高的溶洞。  相似文献   

20.
在西安~安康铁路线上,我国目前最长的单线越岭隧道——秦岭隧道,已于1994年12月18日先行开工。 秦岭隧道位于陕西境内,西安~安康线青岔车站和营盘车站之间。隧道在此地穿过北秦岭。秦岭岭脊大致成东西分布,主峰海拔2802米,隧道进出口与主峰高差约2000~1800米。 秦岭隧道由两座单线越岭隧道组成,其中Ⅰ线隧道全长18.448公里,Ⅱ线隧道全长18.457公里,埋深达1190米,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单线越岭隧道,据资料记载,截止到1989年,在世界同类隧道中居第7位,其埋深是全路隧道之冠。 两座隧道基本平行,间距约30米。洞内坡度也基本相同,进洞以11‰上坡,长约14.7公里,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