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碳平衡法和Vmas系统的汽车燃油消耗测试方案,即通过Vmas系统测得汽车尾气中CO2、CO和HC的排放质量,再根据碳平衡原理计算消耗的燃油量;根据这一方案设计和开发了汽车燃油消耗测试系统,并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测试系统软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在用车燃油消耗量非嵌入检测的目标,满足在用车燃油消耗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汽油含碳量的碳平衡法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测量方法难以实现不解体快速测量。依据碳平衡法原理,建立测量汽车燃油消耗量的碳平衡法模型,并设计测试系统。为减小由于碳平衡法基本假设所带来的偏差,对碳平衡法模型进行修正。由此,可通过测量尾气中CO、CO2、HC的含量,得到汽车燃油消耗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度及稳定性,可用于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生物柴油的排放情况,在一台单缸直喷柴油机和一台四缸涡轮增压直喷柴油机上进行了排放对比试验。分析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和柴油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生物柴油HC排放明显降低;不同负荷下生物柴油对CO排放无影响;生物柴油NOX排放明显增加。小负荷工况时,碳烟排放基本相同。而在大负荷时,生物柴油碳烟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4.
排放物与空燃比的关系排放状态与发动机的燃烧直接相关。通常有3种排放物被加以限制,CO,HC或THC,NOX,从图1可看到CO,CO2,HC,NOX及O2与空燃比A/F的关系。概括地讲:·当A/F等于理论空燃比(化学计算值)时,HC最低。这是因为燃油在燃烧过程中基本完全燃烧。偏浓或偏稀的混合气或点火问题均会因燃烧未完成而增加HC。·当A/F接近理论空燃比(化学计算值)时,因有足够的氧,且不易形成积碳,使CO最低。这是由于在理论空燃比处燃烧比较彻底,比理论空燃比浓的混合气将导致CO增加,而较稀的混合气对CO影响较小。·当A/F接近理论空燃比(化学…  相似文献   

5.
汽车是人类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但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硫SO2以及微粒碳烟等对大气造成污染,破坏地球生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成为社会公害。随着汽车保有量激增,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结合发动机台架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GDI发动机喷雾、燃烧和碳烟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混合气浓区、池火是碳烟生成的主要原因;早喷工况,燃油撞击活塞顶部形成油膜,燃烧过程出现池火现象,碳烟生成量明显增加;晚喷工况,油气混合时间较短形成了局部浓区,导致碳烟质量生成增加。相同工况下两次喷射策略有助于实现均匀混合气,显著降低缸内碳烟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使用CONVERGE软件对缸内流动、喷雾、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尤其对喷射策略的变化对燃油湿壁、混合气分布和碳烟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分析了二次喷射方案和三次喷射方案仿真结果,包括滚流比、湍动能、湿壁量、Lambda分布、火焰面发展、碳烟排放等。结果表明:在发动机2 000 r/min,BMEP=0.8 MPa工况下,三次喷射与二次喷射相比,其混合气形成过程更为合理,点火时刻混合气质量较优,缸套湿壁量较高,活塞湿壁量较低,碳烟排放较低。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喷水技术在汽油发动机上应用的潜力与挑战,能增强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氮氧化物与碳烟排放,但会增加HC的排放,对CO与CO_2排放的影响很小。研究表明,在NEDC驾驶循环条件下,通过喷水技术结合提高压缩比可优化发动机燃油经济性4%。  相似文献   

9.
目前柴油机特别是直喷式柴油机因其燃油经济性好,CO2排放量低而得到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与同类汽油机相比.车用柴油机排出的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较低,但有很大潜在危害性的碳烟(排放以黑烟为主)排放量却较高,一般要高出20-60倍.甚至达到70倍。试验检测表明,柴油汽车排放的黑烟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柴油/汽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排放及燃油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准均质燃烧方式(QHCCI)在保留柴油机良好的燃油经济性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降低NOx和碳烟排放;在自然吸气状态下,试验样机的这两指标都达到了欧洲Ⅱ号标准,但HC、CO排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排放的微粒物可分为燃油SOF(硫化物),润滑油SOF(硫化物)和SOOT(碳烟()三大类,采用热量分析法和CO2(二氧化碳)浓度转换法并通过排气系统及采样装置可对微粒物进行试验分析,排出了的微粒物的剩余质量不受温度上升速度的影响;发动机载荷和发动机转速对于SOF的质量降低率影响非常小;70%-90%的SOF是由发动机润滑油产生的;氧化反应可使SOOT的质量降低;SOOT相对于温度变化的质量降低特性可用一直直线来表示,试验结果指出,燃油SOF,润滑油SOF和SOOT的数值之比辚20%,23.4%和74%。  相似文献   

12.
基于SC7H涡轮增压柴油机试验台架,开展了非道路瞬态试验循环下的柴油机排放试验,研究了瞬态循环的工况对碳烟颗粒质量浓度的影响。收集与碳烟颗粒质量浓度相关的各类传感器数据,构建一个大型的柴油机碳烟排放数据集。构建LGB梯度树模型和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数据集对它们进行训练,然后采用自学习算法对两种模型进行融合,获得一个更高准确度的预测碳烟质量排放融合模型。预测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构建的融合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柴油机排放的即DPF入口的碳烟质量浓度实时变化,为柴油机后处理过程中碳载量的准确计算以及控制策略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申东 《汽车运用》2006,(10):29-30
柴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及危害柴油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包含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具气、液、固等3态。有机物(主要是碳氢)来源于未燃烧的燃油和机油,也有一些是未完全燃烧的产物;无机物包括硫化物、碳粒和含氮的化合物。气态排放物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气态碳氢;固态排放物是微小的球状碳粒(直径10~80微米),称为固态物,一般也称作碳烟;液态排放物是碳氢(HC)和硫氧化物(SOx),其中碳氢的氢(H)、碳(C)原子比例从2:1到9:1,包括醛、烷烃、稀烃(直链或支链)和芳香烃(单环和多环)。在碳粒表面吸附有…  相似文献   

14.
以车载排放试验数据为基础,对某柴油乘用车实际道路行驶速度、加速度、比功率、发动机转速、负荷、空燃比、排气流量、排气温度、燃油消耗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所提取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5%。通过多项式回归建立了柴油乘用车实际道路THC、CO、CO2、NOx排放与综合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建立回归模型的THC、CO、CO2和NOx排放预测误差分别为1.9%、6.2%、2.4%和2.7%,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公路隧道环境对车用柴油机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车用增压柴油发动机上模拟了公路隧道内外进气环境下的碳烟、NOx和CO排放。结果表明:与隧道外环境相比,在隧道内环境下柴油机的NOx排放量降低,碳烟排放增加,CO排放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个基于平均反应率的碳烟氧化模型,将其应用于柴油机数值模拟中,并结合试验方法研究了后喷射对碳烟排放的影响。将Hiroyasu碳烟生成模型和文中提出的碳烟氧化模型耦合在CFD源程序中构建多维模型,利用数值解析的手段,根据不同的后喷射方案计算柴油机碳烟的生成和氧化历程,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后喷射影响碳烟氧化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碳烟氧化模型和试验方法能真实反映柴油机碳烟的生成和氧化历程以及后喷射对碳烟排放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对单缸直喷柴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的甲醇和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燃烧特性以及排放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基本结构和参数不作改动的情况下,随着混合燃料中甲醇添加比例的增大,柴油机的动力性有所下降,燃油消耗明显上升,NOX和CO排放量下降幅度较大;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得到改善,具有较高的燃烧热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分析了南汽NJ8140.43C增压中冷柴油机的排放特性。指出其CO及HC排放量总的来说比较低;NOx排放量随着负荷的增大而迅速升高,高速时较低速时有所降低;微粒排放中碳烟排放占绝大部分。微粒比排放中,小负荷是有机可溶成分为主,高速大负荷时碳烟为主。  相似文献   

19.
燃烧和排放对于发动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运用三维模拟分析软件CFD-fluent对ZS195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进行模拟,通过改变外部EGR率和甲醇柴油双燃料喷射来模拟缸内温度,NOx、Soo(t碳烟)的变化规律,分析NOX和Soot的生成机理,模拟结果表明EGR在有效减少NOX生成的同时导致Soot的排量增加,而甲醇柴油双燃料结合EGR则可以有效地减少NOX和Soot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正>严防汽车发动机过热导致不良现象1.发动机的充气系数下降气温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发动机的实际进气量减少;由于发动机过热,发动机罩内温度更高,发动机充气能力降低。充气系数下降,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使汽车行驶无力。另外,由于充气系数下降,混合气相对变浓,汽车废气中的有害物质(CO、HC、NOX、碳烟)浓度增大,增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