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动态     
《中国海事》2015,(3):73-75
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服务平台2月4日正式上线运行2月4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今后,公众可通过该平台,免费了解和掌握航行于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的实时动态数据。按照国际公约及相关标准要求,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在我国建设了402座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台站,覆盖全国沿海及内河高等级航道和相关水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平台可提供我国及全球部分水域的船舶交通实  相似文献   

2.
<正>2月4日,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自主研发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这是中国首个免费对外开放的实时查询船舶动态的官方平台,也是海事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发挥专业优势,便民惠民的一项新的成果。那么,该平台主要提供了哪些功能和服务,具有哪些特色,如何最大程度地便民惠民,给用  相似文献   

3.
<正>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信息服务平台近日正式上线运行。今后,公众可通过该平台,免费了解和掌握航行于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的实时动态数据。AIS由陆基岸台和船载电台构成,在船—船、船—岸之间采集和交换船舶实时位置、航向、航速等船舶航行动态信息,船舶尺度、所载货物等船舶静态信息和相关的安全信息。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介绍,AIS平台可提供我国及全球部分水域的船舶交通实况的综合服务。按照国际公约及相关标准要求,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在我国建设了402座AIS岸基台站,覆盖全国沿  相似文献   

4.
屈君 《珠江水运》2023,(18):66-68
针对信息技术在内河海事管理中的实际运用展开探讨,从信息技术在内河海事管理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入手,明确了信息技术的具体作用,进一步分析了内河海事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手段,包括AIS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最后,结合信息技术实际运用情况,提出了提升技术运用效果的措施和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可知,通过扩大AIS覆盖范围、提升动态跟踪能力等措施能够有效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效,提升内河海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事》2015,(4):24-25,45
<正>一、系统简介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是在海事信息系统顶层设计框架下,遵循SOA架构,J2EE技术路线,以海事云中心数据服务为依托开发的一套集船舶动态监管、应急搜救、海事服务于一体的海事监管服务系统,平台在功能上充分吸收了海事系统同类监管系统的优点,实现了现场监管的便捷化、应急搜救的科学化、海事服务的即时化,是广东海事局在遵从海事信息化顶层设计要求下对佛山模式的有力推广,目前平台已在湛江、珠海、中山、江门、东莞、肇庆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二、平台主要特点(一)技术特点1.应用海事云中心技术和资源,实现了大数据和云  相似文献   

6.
AIS在内河海事监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IS及其特点,并结合长江内河航运海事监管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要求,阐述了将AIS应用于内河海事监管的必要性及将AIS与VTS等系统结合成统一的监管平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预防远海船舶交通事故、海盗事件以及恐怖袭击等,通过分析我国远海海事监管的现状和国际低轨卫星发展趋势,针对我国远海海域急需有效监管的问题,提出了应用低轨卫星AIS数据建立我国远海海域船舶监管的方案.方案发挥了低轨卫星的特点,突破岸基AIS系统监管的局限,实现远海海域船舶监管低成本、高效率、大范围的目的,实现我国对全球AIS数据掌握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AIS虚拟航标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沿海现存的航标以视觉航标和无线电航标为主。近年来,随着AIS岸基系统的建成及船用AIS的普及,该技术已不仅用来识别和避撞,而是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诸多海事功能的复杂系统,特别是基于AIS的虚拟航标的出现及逐步应用,给航标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目前,中国沿海的AIS岸基网络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基本能够形成对沿海水域的连续覆盖。按照SOLAS公约2002年修正案要求,500总吨以上船舶在2008年以前应安装AIS。AIS在沿海已得到广泛应用,为拓展AIS功能、充分发挥AIS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对航标而言,它使虚拟航标的设置成为可能,这将对未来航标的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艳飞 《水运管理》2007,29(5):30-32,37
综合分析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法律制度的现状、内河运输业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风险,认为在我国制定有关内河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制度是必要的,提出在我国完善内河船舶的责任限制制度应仿照沿海船舶责任限制制度以及建立内河船舶责任限制的规章制度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东 《水运管理》2009,31(4):29-31
介绍VTS(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和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功能及其在海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根据两者在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建议:(1)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操作员队伍;(2)制定我国VTS服务等级;(3)加强船员及VTS值班员的相关培训;(4)加强AIS在VTS中的应用及联系。  相似文献   

11.
非法涉海运输内河船和非法入境船通过关闭AIS、篡改套用其他船舶信息甚至涂改船舶名称等违法手段,给海事现场监管执法带来一定困难。结合现行海事法律法规的要求,就如何确认船舶主体的方法进行归纳,并结合海事监管实践和自身执法经验,提出加强船舶主体确认的建议,以期形成对该类船舶的有效打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沿海AIS岸基骨干网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是一种船舶与船舶之间、船舶与岸台之间交换船名、位置、航向等信息的现代化航海装备。它在GPS导航定位的基础上,使船舶不但可以精确知道自己的位置,更重要地是可以获得周围其他船舶的信息,从而可以达到船舶避碰的目的,提高航海的安全性。文中对这一系统的主要性能、技术标准、以及中国沿海AIS岸基骨干网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AIS信息在海上搜救、海事调查等方面已经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作为新兴的海事管理技术,在当今的海事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AIS结构及功能特点以及国内AIS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AIS系统在海事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对AIS系统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AIS航标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海事机构也在内河和沿海设置了相当数量的AIS航标。海警舰艇执法执勤的水域主要是在内河和沿海,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利用AIS航标技术来提高海警舰艇对辖区水域的监控质量以及对遇险船舶人员的搜救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详细分析AIS航标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AIS航标在海警舰艇进行维权、执法、服务中的应用效能,以及海警舰艇在使用AIS航标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世界海运》2007,30(2):36
中国海事局有关负责人在“全国海事系统危险品管理与防污染工作会议”上表示,近两年来,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发生的多起重大船舶污染事故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结合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实际应用,分析海事部门利用AIS的重大意义,总结目前尚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拓展AIS使用范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余锦超 《珠江水运》2012,(14):57-59
本文以西江干线的通航环境为背景,通过分析内河船舶航行特点,从AIS船台设备,特别是B类AIS船台设备在内河水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海事AIS岸基系统在内河水域提供应用服务的解决方案,并对AIS在内河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船舶AIS数据在内河应用中易缺失,难以形成对内河船舶安全监管的数据支撑,考虑到内河船舶VITS数据中包含船舶标识码、位置、时间、航速和角度等信息,基于VITS的内河船舶数据建立了相邻指数和碰撞指数相融合的安全指数,结合实际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可形成安全态势,形成船舶运行态势的量化和可视化,并可有效支撑内河船舶运行的安全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9.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作为新兴的海事管理技术,在当今的海事管理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结合了AIS结构及功能特点,结合国内AiS发展现状,探讨当前AiS系统在海事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对AIS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力求使AIS更好的服务当前海事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世界海运》2005,28(6):32
交通部海事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船检机构、海事部门、航运企业及中国船级社进一步加强沿海航行船舶安全管理,部分沿海航行船舶必须于2006年4月30日之前配备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