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时培成  高立新 《汽车工程》2011,33(12):1057-1061
针对某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偏高和振动耦合严重的问题,建立了该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模型,并对悬置元件的主刚度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以分析找出的少量敏感参数为设计变量,结合振动解耦和固有频率匹配理论,对该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置系统隔振能力有了...  相似文献   

2.
使用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在悬置刚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以悬置安装角度为变量,以各自由度方向的解耦率最大及传递到车身侧的动反力最小为目标,对某车型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对优化前、后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转角进行对比,且依据优化结果制作样件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动力总成在垂直方向的振动和绕曲轴的扭转振动,减少车身振动和降低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客车车身振动过大的问题,利用ADAMS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解耦分析,得出车身振动过大的原因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软垫刚度值不匹配,导致系统在六个振动模态方向上的能量分布相互耦合,使振动加剧。通过优化计算悬置软垫在不同方向上的刚度值,使系统在不同方向上的振动能量解耦,从而提高悬置系统隔振率,达到减振的目的,并经过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改善整车的噪声和振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以某国产轿车为例,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与底盘的耦合模型,并根据解耦应该与某一特定的激励有关的理论,以转矩轴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能量解耦度为目标,运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在整车中对优化后的悬置系统进行仿真验证,证明所采用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动态特性及悬置系统振动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的橡胶悬置、液阻悬置、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的静态、动态特性,探讨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设计方法及隔振设计的5个方面(建模;振动频率和解耦率的优化;动力总成的位移控制;低频大振幅激励下,动力总成的振动控制;隔离发动机的激励传递给车身或副车架),从而降低转向盘的振动和减少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某款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问题,结合多自由度系统振动解耦和固有频率匹配理论,应用ADAMS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同时以解耦率目标函数,通过MATLAB软件中的遗传算法对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能有效提高解耦率,改善系统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量法解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能量法解耦理论的推导,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某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改进中,结果表明,垂向和绕发动机曲轴转动方向的振动和其他自由度方向的振动基本实现解耦。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结构差异较大,动力总成的改变致使电动汽车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燃油汽车的NVH问题,动力总成振动对整车的NVH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文章以某款电动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真软件Adams对两种不同布置形式悬置系统进行了模态和振动能量解耦率分析,选择出合理的一套动力总成悬置方案,并结合整车的NVH对动力总成悬置垫块的刚度进行优化,提升了整车的NVH性能,研究内容对工程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某矿用载货车舒适性,降低发动机传递给人体的振动,在ADAMS中建立了某重型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动力学仿真模型,应用ADAMS/Vibration模块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并在ADAMS/View中对怠速工况下Z方向支撑反力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质心处加速度响应幅值减小了3.20%,4个悬置点支承处动反力合力减小了14.05%,减轻了发动机的振动,使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牵引车轻量化考虑,使用铝壳代替铸铁壳变速器后,动力总成质量减轻引起整车怠速振动较大。利用ADAMS对悬置系统刚体模态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找出引起整车怠速振动的原因和优化方向。以悬置刚度为优化参数,以悬置系统主振动能量分布的加权组合为目标函数,给出优化后的悬置参数。最后,在怠速工况下对转向盘振动量和悬置传递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整车振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新蓬  周垚  章应雄 《汽车工程》2007,29(6):507-510
针对某重型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不同设计方案,利用ADAMS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实测其基本参数,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悬置系统参数匹配的合理性,以达到提高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有限元技术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拓扑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并获得载荷数据.进而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支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技术对支架模型进行拓扑优化,减轻了悬置支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NVH性能道路试验中,全油门缓加速工况受发动机频率激振影响,某悬置主动侧支架发生共振,导致在260Hz左右产生车内结构噪声的情况,采用hypermech-nastran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对其模态进行分析,并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对该悬置支架设计优化。最后通过道路试验结果验证悬置支架结构设计优化的正确性,可使整车在全油门缓加速工况260Hz附近的振动和车内噪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对于汽车的NV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某款皮卡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车身端支架一阶模态频率不达标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通过拓扑优化对结构进行减重分析,优化后车身端悬置支架结构不仅模态频率达到了设计要求,还实现了该悬置支架的轻量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了本分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对于车身端悬置支架及车身上其他零部件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高橡胶悬置装配状态下刚度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某型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进行模态试验时,发现橡胶悬置的装配状态对刚体模态频率影响较大。针对该橡胶悬置结构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影响橡胶悬置装配后刚度特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改进后的结构消除了装配状态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提高了悬置刚度的稳定性,对改善整车振动与噪声性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汽车动力总成液阻型橡胶隔振器的研究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利荣  吕振华 《汽车工程》2001,23(5):323-328
本文对被动式液阻型橡胶悬置及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系统的设计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述评和总结。首先介绍了汽车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的应用概况,总结,阐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所要求的理想隔振特性,然后综述了节流孔型,惯性通道型,惯性通道-固定解耦膜型,惯性通道-活动解耦膜型等典型被动式液阻悬置元件的结构原理,集中参数模型,动态特性及其参数设计分析结果,同时综述了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系统隔振生能研究概况及设计分析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德国Freudenberg公司,美国Ohio州立大学,日本Nissan公司等主要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及结果。  相似文献   

17.
悬置支架的优化设计与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孝勇  柴国钟  刘飞  徐驰 《汽车工程》2007,29(4):341-345
针对某型轿车变速器悬置支架在道路试验中失效的现象,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建立了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并获得载荷数据。进而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变速器支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技术对支架模型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台架试验和疲劳寿命预测对变速器悬置支架疲劳寿命进行分析以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robust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based on Six Sigma quality control criteria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a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PMS). The powertrain is modeled as a rigid body having six degrees of freedom (DOF) connected to a rigid base by four rubber mounts, and each mount is simplified as a three-dimensional spring-damper element in its local coordinate system (LC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energy decoupling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decoupling ratios of a PMS. The location and static stiffness of each mount and the orientations of the two anti-torsion mounts are selected as uncertain design variables, and the nominal values of these design variables are optimized to obtain a robust Six Sigma design for a PMS. The uncertain design variab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perturbation or percent variation around their nominal values. The generalized reduced gradient (LSGRG2) optimization method is employed to solve the robust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a second-order Taylor series expansion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performance constraints and objectives.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bust design ensures good robustness or high reliability for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decoupling ratios, and frequency separation constraints of a PMS.  相似文献   

19.
Hydraulically damped rubber mount (HDM) can effectively attenuate vibrations transmitted between an automotive powertrain and body/chassis and reduce interior noise in the car compartment. Predict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DM faces challenges due to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ubber spring and fluid in the chambers, nonline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rubber parts and turbulent flow in the chambers and fluid track linking chambers. In this paper,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hydrostatic finite element (FE) modeling technique are integrated in a nume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 to model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DM with a lumped-parameter HDM model.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typical HDM with a fixed decoupler are predicted and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Moreover, a parametric effect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parameter influence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 which provides a concise design guideline for the parameter adjustments necessary for a HDM to meet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requirements of a powertrain mount system.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传递路径优化方法和能量解耦优化方法,应用这两种优化方法对某轿车的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并从悬置刚度、能量解耦、振动传递率和车内振动4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能量解耦优化方法相比,传递路径优化方法虽然在能量解耦方面相对较差,但在振动传递率和车内振动控制方面都较好,因而是一种可以满足整车要求并能更好地衰减振动的有效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