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TRW(天合)汽车控股公司在德国Wueschheim举行的大型试驾活动中,展示了全方位领先的认知型或智能安全系统。其亮点之一,是最新研发的前视型行人探测与事故缓解系统能够借助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融合视频摄像数据和雷达传感器数据,并结合电子稳定性控制(ESC)系统实现自动制动,有助于降低行人被撞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专用汽车》2005,(2):31-31
由于卡车高度高,司机往往看不清前面行人,容易发生事故。为此,三菱扶桑公司开发一种为卡车和其它商用车使用的针对行人的防撞系统。该系统的中央控制器的数据库巳存有约一万个人体外型数据,车前端使用一对摄像机来捕获车前物体的影像与数据库的人体外型数据进行对比,以分辩车前的物体,并自动计算出行人与车之间的距离,对司机发出警报。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我国国内乘用车对行人下腿型碰撞保护现状,文章以35款国内车型下腿型碰撞试验为基础,对试验结果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段统计,并根据试验条件对结果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数据整体分布、车型特点及碰撞区域特征3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国内车型在改善行人下腿型碰撞保护性能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应当深入研究的方向。最后对行人下腿型碰撞保护试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杨娜  张臻  赵桂范  王剑锋  王大方 《汽车工程》2015,(12):1400-1405
为研究自动制动系统的参数对事故中行人发生MAIS3+损伤风险和死亡风险的影响,探寻适合中国道路交通情况的参数取值范围,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法构建了长头型车辆碰撞速度与行人MAIS3+损伤风险和死亡风险的回归方程。考虑事故中驾驶员转向避让与来不及转向两种情况,建立了事故前人-车相对位置数学模型,统计分析了探测角度、最大制动减速度、制动提前时间和制动协调时间等自动制动系统参数对降低行人MAIS3+损伤风险和死亡风险的影响,得到了一组最优参数值。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自动制动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丰富人车碰撞事故运动学理论,同时为面包车碰撞行人事故的分析鉴定提供理论支撑,对20~110 km·h-1车辆碰撞速度下行人被面包车碰撞后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利用多刚体建模系统PC-Crash软件构建面包车与行人碰撞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获得多种碰撞条件下行人碰撞后的纵向/横向抛距、抛射高度、抛射角度、空中旋转圈数、躯干合成速度和头部合成加速度等运动学数据。结合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14例具有可靠数据的事故样本进行比较验证。定义并提出了行人被面包车碰撞后的拱推型运动形态,以区别于长头车碰撞的卷绕型和平头车碰撞的推掷型。结果表明:拱推型碰撞中行人会在瞬间被加速到车辆碰撞速度的111%~127%;在高速(110 km·h-1)碰撞中,头部合成加速度值超过3 000 m·s-2,头部损伤指标(HIC)值超过7 500;行人空中旋转不超过3圈,被抛高度不超过4.0 m,抛射角度介于6°~11°;行人抛距与车辆碰撞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模型进行描述;碰撞接触位置、车型外廓参数、行人行走速度和行人碰撞姿势对行人被抛运动形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对标准碰撞的影响程度一般在5%以内,最大不超过10%(边翻型除外);行人头部损伤安全界限(HIC值为1 000)对应的车辆碰撞速度约为55 km·h-1;边翻型碰撞中行人的运动形态与拱推型差别较大,横向抛距最大可达12.0 m。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管理的需要,在逐步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外场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基于交通视频大数据的事件检测系统,提升高速公路管理者对拥堵、行人、停车、交通事故等异常交通事件的发现能力、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以2013年VOLVO V40汽车的行人安全气囊系统为例,来解析其功能、结构、原理与维修。1行人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系统功能行人安全气囊系统由行人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发动机控制模块、车身控制模块、制动控制模块、仪表、行人碰撞传感器、机盖铰链释放装置、行人安全气囊、机盖弹起限位装置(机盖挂钩和挂扣)组成,如图1所示。行人安全气囊系统的电气元件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行人安全气囊及机舱内限位  相似文献   

8.
行人保护系统产品提供:发动机罩提升,主动安全保险杠概念,行人安全气囊由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汽车制造商联合研发的一个伟大的发明,正逐步进入行人保护系统的领域。目前研发主要针对重新设计的汽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碰撞车祸时行人  相似文献   

9.
行人的安全问题是智能交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针对目前交通环境使用了一种融合了车载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数据的行人检测方法,将雷达和摄像头联合标定,将由雷达数据聚类得到的目标区域投影到图像中获取兴趣区域,然后根据行人对称度分析,腿部垂直边缘统计和基于Hausdorff距离的模板匹配的结果,分辨行人与非行人区域.并在交通仿真软件PRESCAN中把该车载的行人检测系统建模仿真,并添加该文的行人检测算法模块,论证了该算法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行人保护的重点是在行人交通事故中避免最可能致行人死亡的头部损伤,因此主动式发动机罩的研究和应用将成为行人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分析了主动式发动机罩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一种新型的前后同步升起的主动式发动机罩举升系统的概念设计,为主动式罩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处的行人可接受间隙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智勇  荣建  何民  苏永强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1):102-104,113
在我国城市交叉口,大量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导致了交叉口运行效率的下降,解决冲突问题是改善交叉口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信号交叉口处行人和机动车的冲突类型入手,利用Logit模型来描述行人选择间隙的行为。利用Track系统采集数据,标定车头时距、行人等待时间以及行人数量对行人选择间隙行为的影响系数。最后,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和验证,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拟合度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中,基于视觉的行人检测只能对摄像头视野范围内的无遮挡行人进行检测,并且易受天气的影响,在极端天气下无法工作。针对视觉检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利用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通信模块检测行人位置信息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卡尔曼滤波以减小误差,同时将得到的行人位置信息与基于视觉的行人检测信息融合,设定匹配规则防止多报警和误报警的情况。测试结果表明,融合方法能够增加对视野外以及被遮挡行人的危险预警,提高了行人检测预警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分析保险杠系统行人腿部保护和低速冲击特性的概念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试验设计分析.基于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保险杠系统的几何参数和刚度特性参数对其行人腿部保护和低速冲击特性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两方面性能的要求,进行了保险杠系统的联合优化设计,给出了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行人保护要求的汽车前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人保护是汽车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的前端系统设计参数对行人保护要求的影响,来确定前端系统的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要求,并大量使用了CAE方法,确定了针对前端系统功能、安全以及其它要素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相应的限制,提出了减少行人安全风险的前端系统的结构形式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常用的基于路基视角数据的行人轨迹和风险预测模型往往无法避免复杂的建模运算和人工判断。为简洁而有效地预测行人轨迹和评定风险等级,本文中采用车辆视角数据建立行人轨迹和风险等级的预测模型,并先后进行车辆视角行人数据的采集、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行人轨迹预测和基于聚类分析-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风险等级评定。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车辆视角数据所建立的数据驱动的模型能捕捉行人与车辆的运动趋势和交互特征,具有预测行人轨迹和评定风险等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行人下肢损伤生物力学的研究推动了行人柔性腿型的开发。行人柔性腿型在开发过程中,其生物逼真性、试验重复性及可操作性逐渐提高,最终达到测试用冲击器的要求。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外行人柔性腿型的发展及现状,包括行人下肢损伤机理、行人柔性腿型冲击器开发过程,以及不同版本柔性腿型差异,并提出了未来开发针对中国人的人体特征的行人柔性腿型冲击器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在建立对象输入和输出关系时,与传统的数学方法不同,它是基于数据的建模。本文利用这一系统特性,建立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数与进入交叉口内的左转交通量、右转交通量、直行交通量和行人过街交通量之间模型,提出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预测交叉口冲突数的方法,建立一种快速获取交通冲突数的预测方法,为交通冲突数的调查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汽车自动防撞是防止汽车发生碰撞的一种智能装置.它能够自动发现可能与汽车发生碰撞的车辆、行人或其他障碍物,发出警报或同时采取制动、规避等措施,以避免碰撞的发生.汽车自动防撞系统主要分信号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执行机构3部分,分别起到数据检测、数据处理和方案执行的作用.自动防撞预警系统是自动防撞系统的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下面简要介绍几种自动防撞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碰撞趋势     
预测人的动作有助于使行人交通意外降低多达80%。汽车企业和一级供应商正在研究有可能预测行人下一步准备做什么的技术。如果一行人疾走在你的车前方,你只有瞬间的反应时间。你可以略微放慢车速,安装在引擎盖内的行人保护系统可以减轻冲击,但是,行人还是有可能遭受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20.
针对行人隧道与公路隧道、交通隧道、地铁隧道在运营管理上的差异,从设计目标、监控策略和设计方案等3个方面对重庆市朝天门至江北嘴过江行人隧道(正在规划)监控系统方案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