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运用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某轿车车门密封条的插拔特性.采用MSC.MARC建立密封条结构模型并进行分析,求得密封条插拔力.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表明了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有效求解密封条插拔过程中的高度非线性问题.但两种结果均超出插入力设计值,对密封条结构进行改进后满足了该密封条产品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轿车导槽密封条的计算机仿真与结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槽密封条是车门玻璃升降系统中的核心零件之一,作为车门玻璃升降的引导件,它兼有导向、密封、防水、防尘、降噪等诸多功能.文章借助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导槽密封条进行压缩变形模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变形过程动画,判断设计是否合理及如何进行结构改进,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和零件性能实验验证结构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从密封条的产品性能、结构设计、产品材料三个方面对车门门框密封条的设计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SUV车型背门下垂的问题,运用ANSYS软件进行仿真揭示,背门下垂的主要原因是背门框整体变形及背门框承受较大偏载。为此,通过5种背门框结构改进方案的对比,确定了改进背门框受力状况的方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导向机构。实车道路对比试验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轿车玻璃导槽密封条结构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仿真分析、材料对比测试和快速样件装车评价,对某款轿车玻璃导槽密封条进行了唇边设计、涂层设计和接角设计的分析,确定原设计存在唇边压缩负荷过高、内外唇边支撑力不平衡、涂层耐磨性差、接角超声波泄露超标、接角易脱落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通过计算机仿真、零件性能测试、台架性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结构设计改进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轿车玻璃导槽密封条结构设计改进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6.
简介了汽车密封条所用原材料及产品种类、结构和性能。按安装部位,汽车橡胶密封条分为门外密封条(头道密封条)、门框密封条、行李箱密封条、发动机盖密封条、导槽密封条、内外水切、顶饰条和三角窗密封条等类型。其弹性体多由EPDM密实胶和海绵组成,骨架有钢带、钢丝编织带和铝带几种类型。不同结构的密封条安装固定形式不同。汽车密封系统主要性能包括材料的耐臭氧老化、耐大气老化、耐低温等性能及成品挤压力、插入力、拔出力、植绒面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汽车尾门密封条压缩进行仿真分析,并对两种影响因素下的压缩变形及压缩力进行仿真和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橡胶材料的Mullins效应明显影响汽车尾门密封条的压缩变形及压缩力;通过摩擦力试验获取的尾门及其密封条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可直接用于密封条压缩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客车车门密封不严、噪声泄漏等问题,进行其密封条压缩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为密封条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玉恒 《上海汽车》2013,(3):29-32,58
从车门的密封结构着手,介绍车门密封条的基本构造。研究了密封条的压缩变形特性、断面结构的设计要求,主要依据密封和关门力要求设定压缩变形特性曲线规格。提出了对密封条的外观和尺寸、物理-机械性能、化学-老化性能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解决一款商用车驾驶室车门防水问题,并对防水性能提升进行设计研究。在生产的过程中车门和驾驶室装配固定连接,车门防水由于受到车门钣金、车门密封条零部件、车门电器线束、防水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都是车门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车门钣金间和门框钣金间隙控制、门框密封截面、档水条密封截面流水方向引导、车门线束及拉丝固定的布置、同时防水膜隔音棉一体式结构控制要求等,提升车门系统防水和其周边相关零部件匹配要求。经过设计控制措施对该车车门系统防水结构设计研究进行实际验证。结果对每一台车淋雨试验,解决防水车门系统漏水问题。从而提高了驾驶员舒适性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1.
鉴于车门在碰撞假人时已有一定的变形,提出用预变形车门取代原车门来模拟侧面碰撞的方案以提高模拟精度,预变形车门从模拟过程的中间结果导出。以采用此法获得的对应30ms和50ms时的预变形车门模型,分别进行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用30ms预变形车门模拟结果比较接近原车试验结果。最后以此模型制作实物预变形车门,进行了台车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尺寸工程的轿车行李箱盖总成与尾灯装配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镝 《汽车技术》2004,(2):33-36
轿车车身尾灯区与周边零件的配合间隙和高度差体现了整车的设计水平和制造装配水平。分析了行李箱盖板总成和尾灯之间的装配偏差、与白车身之间的装配流程及相关的定位基准建立。介绍了如何利用均方根分析法RSS(Root Sum Square)分析装配偏差、总成偏差及进行零件误差分配,并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例分析。实践表明,通过分析零件的偏差来指导设计,可减少重复工作,提高设计合理性,尤其在结构方案设计初期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够实现机械化竖井作业以及提高竖井施工的预制装配率,垂直竖井自动挖掘法(VSM工法)在国外许多国家开始了应用。以东方路竖井式地下停车库为背景,考虑实际管片间的接缝与错缝拼装效应,建立沉井式预制拼装结构接缝的4环壳-接头模型,并利用已有的矩形管片接头试验进行模型验证。重点研究分析在正常使用工况下3种计算位置处各环的内力分布情况、整环水平径向收敛以及纵缝相对变形等。结果发现: 考虑接缝与错缝拼装的4环壳-接头模型计算出的管片环弯矩比不考虑接缝管片环弯矩的结果要小,轴力相差不大,管片环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径向收敛差异,使得变形类似于“圆台”状。  相似文献   

14.
在整车的侧面碰撞性能开发试验中,某车型左后车门出现开启现象,影响整车的侧面碰撞安全性能。分析表明侧面碰撞过程中后门的开启与门外板的变形模式及车锁结构的相关性。而车门外板变形对门板厚度、门包边强度的控制很敏感。通过稳健性优化设计,对各个控制因素进行优化选择,使后门系统在侧面碰撞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变形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碰撞过程中车门开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轿车车门刚度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万德安  赵建才 《汽车工程》2001,23(6):385-388
本文建立了车门变形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车门在理论间隙和实测间隙下的Y向变形、X向变形进行分析。最后,对车门的薄弱部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车门结构刚度的优化措施,通过对刚度加强前后比较,表明在加强刚度后车门变形明显地减小,从而对实际生产工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究关门压耳感的影响因素,进而解决目前车门关闭时车内压力过大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的重叠网格技术分析关门时不同车门开度对车内峰值压力的影响。将不同车门开度的瞬时速度作为仿真计算的输入,得到该车型关门耳压计算值,并通过试验测试相同状态下实际关门耳压。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显示车门开度35°与70°状态下得到的关门耳压基本一致,车门开度对关门时车内峰值耳压影响较小。在以后的测试和仿真模拟过程中可以快速提高仿真研究的进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某车型行李架安装导致的车顶瘪塘问题,通过对车顶行李架系统的结构分析建立了车顶变形量公式,提出了减小泡棉有效接触面积和减小泡棉弹性模量两种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车试验和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最终解决了该车顶瘪塘问题.  相似文献   

18.
某微型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某微型汽车在侧面碰撞时B柱和车门变形较大、假人伤害严重、在C-NCAP侧面碰撞时得分较低问题,建立了该微型汽车侧面碰撞仿真模型,对其侧面车身结构进行优化,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优化前、后的侧面碰撞仿真结果对比表明,优化后车门侵入量明显减小,假人伤害值降低,侧面碰撞得分提高,车辆的侧面碰撞安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传统现浇支挡结构存在现场施工工程量大、景观效果差的不足,预制拼装式并兼有自身绿化条件的新型支挡体系将是新的发展方向。通过现场填筑试验,对填筑过程中基底和墙后土压应力、构造柱弯矩、墙体变形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挡墙的结构体系可类比一般悬臂式挡墙,各项力学响应规律符合理论预期;倾斜墙背侧墙体整体稳定性优于竖直墙背侧墙体;墙高较高时,凸榫前缘土压应力应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0.
依托某城市富水盾构隧道,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地表沉降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富水地层中地表固结沉降占比较高,计算需考虑渗流。考虑渗流下,结构受力变形有不同程度提高;隧道四周剪切塑性区增大。围岩孔压在拱腰聚集,开挖后地下水指向内空,管片注浆后,地下水沿衬砌背后向下渗流;盾尾注浆会改善盾壳受力及不均匀性。考虑渗流,管片变形及弯矩由拱顶、拱底向拱底(变形)和拱顶(弯矩)转移;增大注浆圈为较实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