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4月18日零时起.中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列车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浙赣、胶济等既有铁路干线上实施时速200公里的提速,部分区段列车运行时速达到250公里。提速后,全国铁路客运能力增长18%以上.货运能力增长12%以上。铁道部有关负责人说,这次大提速标志着中国铁路既有线提速跻身世界先进铁路行列.也是中国铁路既有线最后一次提速。  相似文献   

2.
2009年前五个月,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完成投资1486.73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64.6%。其中铁道部投资完成1185.55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37%;地方政府及企业投资完成301.18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388.5%。地方铁路完成投资4.17亿元。全国铁路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14909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61.8%。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完成新线铺轨19283km,复线铺轨1923.8km;新线投产O.8km,电气化铁路投产13858km。地方铁路新线铺轨14.2km。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1942.5km。国家铁路更新改造完成投资33.28亿元,国家铁路机车车辆购置完成投资165.50亿元。  相似文献   

3.
翟文 《铁道知识》2004,(4):46-46
全国铁路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铁路部门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以确保列车安全,改善旅行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在此次提速当中,采用了哪些新技术呢?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成渝铁路的现状后,找出了影响成渝铁路提速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提速的迫切性。结合成渝铁中和的特点,提出了提速的目标值以及为达到这一目标值所应采取的措施措施,使成渝铁路客车运行时间缩短3-4h。  相似文献   

5.
列车提速是当今中国铁路采取的重大举措,低标准山区铁路的提速同样也是铁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龙岩-漳平-厦门铁路线的现状,分析了线路的技术标准,比较几种提速方式和客运需求,提出了开行摆式列车的提速模式,并就该模式的曲线限制、线路标准、信号控制等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进行了投资收益分析。  相似文献   

6.
既有线提速与铁路企业扭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颢 《中国铁路》2000,(4):35-37
回顾了铁路提速的历程,并总结了铁路大提速取得的显著经济效益、铁路企业形象改善、社会效益提高的效果。展望了铁路巩固扭亏成果,扩大提速范围,建立旅客出行“一日行动圈”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铁道建筑》2004,(11):44-44
2004年6月1日—5日,全国铁路货车周转时间从计划的4.98d平均压缩到4.90d,平均每天压缩0.08d,相当于不增1人1车,全路日均节约使用货车8005辆。货车中转时间压缩至17.8h.比计划减少0.2h;货物列车停留时间压缩至4.4h,比计划减少0.1h;货物列车旅行速度平均每小时提高至32.8km,比计划增加0.3km。  相似文献   

8.
我国铁路自1997年4月1日全国实施第一次大提速以来,繁忙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已由原来的11Okrn/h提高到160krn/h,有些线路最高达到200krn/h。截止2002年,全国铁路提速总里程已达到13838km,占全国铁路繁忙干线总里程的70%。  相似文献   

9.
《四机科技》2004,(4):16-16
中国铁路自1997年以来,已经进行了5次全面大面积提速.这5次大提速在大幅度增加铁路提速线路资源的同时,相应提高了列车运行的最高速度,其中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每小时160公里,非提速区段快速列车最高速度达到每小时120公里。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铁路》2007,(5):12-13
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1997年4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这次提速调图是对中国铁路传统运输组织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不仅列车运行速度实现了飞跃,运行图编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对全国铁路的运输组织、经营理念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2月 2 2日从铁道部获悉 ,明年我国铁路将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 ,部分提速干线列车时速将提高到 2 0 0km。铁道部部长刘志军 2 0 0 4年 2月 2 2日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说 ,技术经济分析表明 ,实施时速 2 0 0km的提速 ,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算。我国铁路固定设备基础较好 ,只要进行必要改造 ,采用先进机车车辆 ,加强提速安全管理 ,运输安全可以保证。提速目标值达到 2 0 0km ,能够节约旅客大量旅行时间 ,增加铁路客运量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 ,将于今年 4月 18日实施的全国铁路第五次提速的大部分基础工作已经完成 ,…  相似文献   

12.
铁路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包括铁路投资建设活动本身对增加国民生产产值、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带来通过能力增加、行车条件改善、运输费用降低、客货在途日寸间节约、交通事故)咸少等由铁路使用者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以及由于改善投资环境对地区经济和其他产业发展发生巨大波及作用而产生的社会效益。其作为基础设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持续日寸间也很长。但众所周知,社会效益目前以定性分析为主,而得到公认的量化方法不多。特别是由于中国基础统计数据不足,社会效益分析中可量化的部分就更少。因此,在铁路提速至200km h的社会效益评价分析中,所做的量化分析只能反映其社会效益的一小部分。现对铁路提速的社会效益定性分析和提速至200km h的社会效益量化分析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铁路客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是中国铁路亟待解决的问题。自1997年以来,铁路进行了4次大提速,在主要干线上开行了最高速度为160km/h的旅客列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提速的范围目前仅为全国铁路总长的2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运输发展的需要。修建高速铁路不仅投资高,且工程周期长。作为一种在既有线路上提高运行速度的有效措施,摆式列车近20年来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运用。现就摆式列车的特点、运用和发展情况及中国发展摆式列车的前景和模式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间铁路建设也随之加快了脚步.一些特大、大型城市及大型城市之间都在积极发展轨道交通系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沈阳等城市已经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专项规划,还有部分城市根据自身需求提出了单个项目的建设计划,北京至上海,上海至杭州以及各大城市之间的铁路也频繁提速,并推出了磁悬浮列车等新型机车,铁道系统的投资曾一度引起全国人民的热烈关注。但是,众所周知,轨道交通本身造价高昂,前期投资过高,筹集巨额建设资金就成了制约轨道交通发展的首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既有铁路提速改造线路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既有铁路提速改造线路方案研究方法:提出提速路段最小长度建议值;提出"时间价值"和"工程投资与节时比"两个新概念;采用提速改建工程所引起的"工程投资与节时比"与"时间价值"进行比较,来判断路段提速方案的取舍;以胶济线为例,根据限速因素及提速路段的划分,研究分路段提速方案;汇总组合各路段提速方案,提出全线提速改造比选方案;对全线提速改造比选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全线提速改造方案。同时,对"时间价值"这一衡量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需要结合国情研究"外部成本",以便更好地结合提速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定提速改建的合理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既有山区铁路提速分达速、提速两步走的设想,详细论述了采用摆式列车是山区铁路提速的最佳选择,并强调了山区铁路提速要以市场进行调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林晓莺 《铁道货运》2007,(11):29-29
以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为重要标志,中国铁路拉开了向高速时代迈进的序幕。如今,中国铁路在高速驶过半年后,迎来客货运能充分释放,自2007年4月18日至今,全国铁路日均运送旅客389万人,同比增长8.2%,全国铁路日均发送货物856万t,同比增长7.6%。[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鼎恒 《铁道知识》2006,(5):16-17
俄国铁路宣布:为了使俄国铁路基础设施达到标准,到2010年,俄国铁路还需要增加大约4200亿卢布(约合150亿美元)投资。虽然政府计划投资13000亿卢布,但俄国铁路认为:“为了改善正在恶化的铁路线路,上述投资是不够的。”俄国铁路副总经理莫若扎夫(MOROZOV)先生说:俄罗斯铁路网的8%线路,大约7000公里,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世界轨道交通》2006,(2):11-11
巴西铁路货运公司计划在2005年-2008年问投资71亿列阿利(巴西货币名)建设货物运输铁路网.与此同时,政府还将拨款42亿列阿利给以支持。2005年即安排了投资计划21亿列阿利,与之相比.国家投资发展公路建设为19亿列阿利,体现了对铁路的倾斜。  相似文献   

20.
《铁路计算机应用》2006,15(6):58-58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以铁路为核心的物流、人员运输迎来了新的高峰。为此,2006年铁路系统将开始第6次列车提速,届时客车时速将高达200km。同时,以青藏铁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客运、货运铁路线也开始运营。伴随铁路行业运输能力的提升,运政管理、行程安全等各类问题也与日俱增,信息化成为化解这一矛盾的重要武器。据权威机构计世资讯预计,2006年铁路信息化投资将不断增加,达到25.2亿元,同比增长1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