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utomated People Mover systems,简称APM,下同),是国内第一条商业运营的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线路。APM线整个运营模式没有先例可循,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全地下的APM线路,由于其使用的车型、信号及系统运作等诸多技术特点与国内外其他APM线及地铁运作均存在较大差异。结合目前广州APM线运作特点,对APM线路采用故障工况下车务运作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胶轮导轨自动捷运系统(APM)是一种新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在国外广泛应用于机场旅客自动运输系统及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本文通过总结阐述APM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并与其他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比较,对APM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简要分析。明确了APM系统相比其他中运量轨道交通的优缺点,提出APM系统适用于作为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延伸线、饲喂线、加密线,以及中等城市中运量轨道交通线网的骨干线。  相似文献   

3.
丁耿  卢曙光  刘乐 《城市交通》2007,5(6):73-77
基于深圳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AFC系统由单线运营转向多线运营所存在的问题。在多个运营商共存且实现付费区换乘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清分管理经验,结合深圳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提出建立轨道交通清算管理中心的建议。进一步分析了清分管理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及主要功能,并研究了清分管理中心对现有单线运营中票务运作的影响以及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认为轨道交通清算管理中心对多线运营的AFC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简化了系统的车票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上海首条胶轮路轨全自动无人驾驶APM(旅客自动运输系统)——浦江线试运行,前来尝鲜的市民不少。据悉,APM浦江线主要服务于上海浦东新区浦江镇居民,缓解最后1公里出行难问题,全程共6座车站,耗时16分钟。至此,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增至673公里,车站数增至395座。浦江线采用全自动胶轮路轨APM无人驾驶系统,是上海地铁首  相似文献   

5.
公交票务管理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票制票价是关系乘客出行和公交吸引力的主要因素,票款收入是公交企业可持续运营的基本条件,也是政府财政补贴的主要依据。公交票务管理规划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本文提出公交票务管理规划包括票务管理体制、票制票价结构和票务服务设施规划。在总结国内外公共交通票制票价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体化的公交管理体制,其中设立独立的公交票务管理中心是关键。简述了公共交通定价的原则和方向、票种体系、换乘优惠、票价调整机构与流程以及票务服务设施等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3月31日,上海首条胶轮路轨全自动无人驾驶APM线(旅客自动运输系统)——浦江线通车试运营,全车不配备司机和跟车人员。据悉,APM浦江线采用目前国际领先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运行,由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和监视系统运行车辆并保证安全,全车不配备司机和跟车  相似文献   

7.
票务管理是公共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北京公交票务管理还保留着传统的纸上作业方式,存在信息处理易错,信息不透明、交互不及时等问题。本文从系统需求分析出发,设计了基于ASP.NET的北京公交票务管理系统,实现了票务管理中配票,结款,统计报表等核心功能。系统的实施情况表明使用该系统可有效地提高公交票务管理效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最后提出了系统的可进一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8.
隋谦明 《轨道交通》2009,(12):46-48
本文通过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专线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中票务系统的研究分析,针对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方案的特点,重点对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票务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探讨了车票方案和票务管理,并提出应通过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车站建筑、票务系统等相关专业进行综合研究以及其他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2009,7(2):93-93
深圳市近日举行了轨道交通4号线特许经营协议签署仪式。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将投资、建设、运营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续建工程,这也使其成为国内第一条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港铁将运营4号线全线30年,以票务收入收回建设成本,并承担30年运营期内更新改造和设备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冬运期间进一步加强全集团票务管理工作,规范票务操作流程,完善票务管理规定,迎接2013年元旦、春节运营,堵住票款流失漏洞,杜绝重大票务违纪行为的发生,集团日前开展了“百日票务专项治理”活动。据介绍,本次专项治理活动主题为“迎双节、保增长、严管理、堵漏洞、努力提高客运人次”,时间从今年12月1日至2013年的3月10日,为期100天,范围是公交一至四公司、巴士公司和滨海公司。活动将实现“两降低、两提高、一杜绝”的目标即:降低票务违纪行为、降低票款流失,提高票款收入、提高运营人次,  相似文献   

11.
AFC系统(地铁票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系统)随着地铁客流的增长,其储存的数据也在迅速增加。如何对AFC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票务管理部门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深圳地铁AFC系统数据的管理和维护过程,对地铁票务数据的管理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是客流集散的场所,客流引导工作是车站的重点工作之一。车站上的AFC终端设备的主要作用是能出售单程票、为储值卡充值和检验车票的有效性,并能处理日常票务工作。通过确定跟客流相匹配的设备数量,合理布局设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乘客的使用效率等手段,合理设置AFC终端设备,对客流有正确的引导,缩短乘客在车站的时间,一方面有利于车站组织客流,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公路客运票务服务已从人工操作走向计算机管理,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实现票务管理的网络化和社会化服务。本文对如何利用银行等窗口联网售票,通过Internet网上订票,以及建立票务中介服务的方式和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介绍深圳地铁售检票(AFC)系统的安全管理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通过加强售检票设备的安全设置及系统的安全保护,提高整个系统抵抗安全冲击的能力,保障票务收益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多数地铁在运营中都采用了AFC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深圳地铁自2004年底开通以来,AFC系统在整个地铁运营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圳地铁AFC系统是以非接触式IC卡为车票介质,高度安全、可靠、保密的自动售检票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完成地铁票务运营的车票制作、售票、检票、财务、统计分析等全过程自动化业务实时管理工作.因为AFC系统与地铁运营的票务收益密切相关,所以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保证票务收益和服务质量,深圳地铁票务管理部门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经历了多次大客流的考验.本文从硬件、软件、管理三个方面对深圳地铁AFC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广州地铁线网各乘务分部的运作现状的了解,通过分析其乘务分部各项工作内容如运作管理、安全管理、综合管理等方面,对三号线两个乘务分部合并实施难度,以及合并后所带来的风险进行研究与探索,为广州地铁日后的运作管理奠定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票务系统的统一与协调问题是实现城市客运系统间无障碍换乘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基本实现地铁与公交系统间的票务统一与协调,但市域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间还存在困难。在阐述国内外地铁票种、票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国内外地铁票制主要有固定票制、多级票制和复合票制3种;我国地铁车票分为所有公交方式可用和地铁专用2种。分析了地铁票务系统的组成和票务处理规则。在对成灌高铁与成都地铁票务协调的需求及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取消成灌高铁客票实名制,采取IC卡和磁票相结合的票务系统模式,统一设立清分中心的解决方案,初步实现成都地铁与成灌高铁间的票务协调。最后,提出了两者间票务协调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列车轮对系统的安全性是保障列车正常运行的关键指标。通过对国内外中高速轨道交通车辆轮对探伤设备调研,发现相控阵探伤设备已成熟应用于国外轨道交通系统及国内高速铁路系统。我国市域快线车辆具有发车密度小、运行时间长,折返次数多等特点,车辆日运行里程与高速铁路相近,其日常维护需要配置先进的轮对探伤设备。以平谷线为例,结合市域快线线网级需求,得到燕郊车辆基地轮对探伤检测设备的配置数量及方案。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系统目前已经在许多城市形成了线网结构,在运营范围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票务管理的难度。系统投资高、回收期长的特点决定了轨道交通系统必须设置具有吸引力的票种和探讨线网条件下的票务规则。在根据系统客流时空特性的基础上,设置了单程类和储值类2大类13种轨道交通车票,并根据系统运营的实际情况把轨道交通运营状态分成正常、降级和紧急3大类工作模式,探讨了不同工作模式下各类车票的票务规则,有利于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邓建峰 《轨道交通》2014,(10):36-38
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飞速发展,对接触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线岔.作为接触网的关键设备之一.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其自身结构的优越性,通过对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设置关键点和日常运营维护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无交叉线岔设置的关键技术和维护管理方法,为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革新和运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日后高铁设备检修维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