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清洁剂选择有讲究。SUV车内清洁工作,是一项日常的工作,但是根据SUV的行车特点,车内清洁工作不能只依赖某一种清洁剂和保护品。由于车内各部位材质不同,而且比较零乱、分散,应注意选择使用不同的消洁剂。选用碱性较大的清洁剂,虽然有增白、去污的功效。但会有一定的后患,碱性过强的清洁剂会浸透绒布、皮椅、顶棚,最终出现板结、龟裂。专业的做法应该是选择PH值不超过10的清洗液。  相似文献   

2.
一要坚持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擦洗轿车车厢。驾驶员在擦洗轿车时,应该选择阳光直射和没有风沙的天气最好。在车身处于冷态下,采取先冲后擦的顺序。先用清水冲洗车顶,发动机舱盖,车门两侧后壳,轮胎等部位,按一定方向绕车身清洗,然后使用软毛刷子、毛巾和海绵配合擦干刷净。水冲洗之后,再用两块合成麂皮分别擦净车身和车窗。二要坚持选用清洁剂擦洗车厢。驾驶员要根据不同颜色的轿车分别选用不同漆色的洗车清洁剂,按照说明用毛巾或海绵醮上清洁剂的液体泡沫,彻底洗净车身上的油垢,这样可以避免发生刮痕。最后使用剩余的清洁剂清洗排气管出口、…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道路交通运输中汽车车内次声声压级(ISPL)的大小,找出车内的主要次声源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车内次声对司乘人员的影响和车内次声的控制提供参考,对几种不同类型汽车的车内次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次声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成分;当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内有较高的次声级,开窗时轿车内部的最高次声级达到120.5dB(ISPL),车内次声主要是由道路不平度随机激励引起车身板件的次声频振动及车外空气的紊流扰动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次声形成的;随着车速的增加,车内的次声级也随着增大;当车窗打开行驶时,在车速为20-120km/h的范围内,轿车和大客车的车内次声增加2-10dB(ISPL),对于空气动力性和车身悬置减振性能差的部分面包车和平头客货两用车,车内次声反而减小。在窗口处采用加装导流板的方法,可以使轿车开窗高速行驶时的车内次声降低约7dB(ISPL).  相似文献   

4.
<正>坐车时想舒服自在,座椅的清洁实在不可忽视。汽车座椅一般分为皮制和绒布两种质料,它们各有不同的特性。清洗两种不同质料的座椅,方法上大致相同。使用清洁剂之前,无论是绒座还是皮座,都要先确定所用的清洁剂是否适合座椅质料。"在车厢内,身体接触最多的地方当然是汽车座椅,所以坐车时想舒服自在,座椅的清洁实在不可忽视。汽车座椅一般分为皮制和绒布两种质料,它们各  相似文献   

5.
贺银芝  卢春阳  吴宇  杨志刚 《汽车工程》2018,(10):1179-1184
本文中通过整车气动声学风洞试验,分别采用A计权声压级、响度和语音清晰度3种指标,对不同风速和不同偏航角下,车内气动噪声的变化以及后视镜密封和雨刮器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车内气动噪声的频谱特征相似;随着风速的增加,车内的A计权总声压级和响度几乎呈线性增加,而语音清晰度呈线性降低。不同偏航角下,车内风噪水平也有明显变化。随偏航角绝对值的增加,A计权总声压级和响度增大,而语音清晰度下降,但上升或下降的线性度稍差。此外,后视镜密封在0. 5-3kHz的中高频段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较大,而雨刮器的影响则主要在3-6. 3kHz的高频段。从数值上看,无论对后视镜的密封还是雨刮的影响进行分析时,语音清晰度都比响度和A计权总声压级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当前汽车车内顶灯的亮度不能随着外界光照强度而改变。本文对汽车车内顶灯电路进行改造,增加光照传感器,在打开车内顶灯时,当外界光线弱时,车内顶灯亮度增强,当外界光线强时,车内顶灯亮度减弱,直至不亮,达到智能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究关门压耳感的影响因素,进而解决目前车门关闭时车内压力过大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的重叠网格技术分析关门时不同车门开度对车内峰值压力的影响。将不同车门开度的瞬时速度作为仿真计算的输入,得到该车型关门耳压计算值,并通过试验测试相同状态下实际关门耳压。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显示车门开度35°与70°状态下得到的关门耳压基本一致,车门开度对关门时车内峰值耳压影响较小。在以后的测试和仿真模拟过程中可以快速提高仿真研究的进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对车辆在不同静止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车内VOC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的影响,从而更科学、客观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给出应对策略。对日常人们使用汽车的状态进行模拟,进行车内VOC数据测试,对比分析模拟测试方法与国标测试方法的差异,规范人们对车内VOC的正确认识,为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中通过整车气动声学风洞试验,分别采用A计权声压级、响度和语音清晰度3种指标,对不同风速和不同偏航角下,车内气动噪声的变化以及后视镜密封和雨刮器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车内气动噪声的频谱特征相似;随着风速的增加,车内的A计权总声压级和响度几乎呈线性增加,而语音清晰度呈线性降低。不同偏航角下,车内风噪水平也有明显变化。随偏航角绝对值的增加,A计权总声压级和响度增大,而语音清晰度下降,但上升或下降的线性度稍差。此外,后视镜密封在0. 5-3kHz的中高频段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较大,而雨刮器的影响则主要在3-6. 3kHz的高频段。从数值上看,无论对后视镜的密封还是雨刮的影响进行分析时,语音清晰度都比响度和A计权总声压级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对整车48V电源线束不同的布置方式对车内电磁发射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电源线双根走线时车内电磁场测量值比单根电源走线时的测量值偏低;单根走线时测试点距48V电源线距离越近的点,测量值越大。为针对整车人体磁场防护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故障现象有1辆2007款2.5L别克GL8,行驶里程10万km,该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现此车遥控解锁时,车内灯不能点亮;挂P挡或关闭点火开关时中控锁无法自动解锁;车内报警失灵。故障诊断首先对车辆进行故障检查,发现车内灯在车门打开时能够点亮,通过车顶的强制开关能够关闭。在车门关闭的情况下,点亮的车内灯能够逐渐熄灭;车内灯开关(和仪表亮度一起  相似文献   

12.
车内污染及其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尤可为  葛蕴珊 《汽车工程》2006,28(5):495-498,503
介绍车内污染的成因,车内存在的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分析了汽车的工作状态(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对车内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工作状态下车内污染物浓度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车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趋势。最后简单介绍了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车内空气取样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找到高温下车内零部件甲醛散发源,通过模拟汽车零部件在高温条件下的甲醛散发试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对车内常用的13种材料进行试验测试,分析出不同材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甲醛释放量,结合不同材料在车内的使用情况,确认车内甲醛散发的主要来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改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故障现象一辆宝马新3系车(F30/F35)车,在行驶过程中车内右前方偶尔会发出"嗒嗒"声,经过连续不平的路面时,异常产生的频率较高。故障诊断起初笔者依次拆下了右前车门门板、手套箱及右前A柱饰板(包括右前脚部侧饰板),并调整了发动机室盖铰链固定螺栓,但异响仍然存在,后来通过不断路试终于发现异响是由洗涤器储液罐上部固定卡槽在其安装支架内移动产生的。故障排除首先拆下洗涤器储液罐,用清洁剂清除其上部固定卡槽上的  相似文献   

15.
燃料电池轿车车内噪声特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自由场消声室内四轮转毂试验台上对燃料电池轿车进行了声振特性测试,采集了不同车速工况下车内噪声信号及运动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分析了不同车速工况下车内噪声的分布状况及主要频率成分。通过信号分析表明,车内噪声来源于驱动电机总成和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氢泵、风机,产生的噪声通过空气直接传到车内,同时引起车身板件振动并向车内辐射噪声。根据样车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减振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6.
车内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次级声源布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车内双次级声源有源消声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中次级声源的布放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双次级声源的布放、次级声源与误差传声器的相对位置对车内消声区域和消声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的合理布放方案。研究表明,当误差传声器与次级声源的数目相同、误差传声器位于次级扬声器的中心线上,且与次级声源相距200 mm左右时消声效果最好。讨论了不同车型车内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布置的可行性,给出了客车、货车和轿车车内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布放的合理方案,可为多次级声源车内有源消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改变传统的换气方式汽车行驶时,空气在车辆周围包括车顶天窗处快速流动,形成车内空气压力高于车外的负压状态,从而利用负压换气原理.将车内污浊的空气抽出,外界空气通过汽车空调系统过滤后进入,完成车内空气的交换.保持车内空气新鲜。这种换气方式一方面降低了风噪.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车辆高速行驶时驾乘人员被侧窗打开时产生的侧风所困扰,没有风直接吹在身上的不舒适感觉,同时也可避免车外尘土进入车内,保持车内清洁.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汽车舒适性、安全性,研发具备智能监测车内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及强制换气功能的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在原车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加装一个便携装置,当检测模块检测到车内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设定限值时启动预警装置进入预警状态,当车内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时强制进行通风换气,起到安全保护、智能调节车内空气舒适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晓青 《驾驶园》2008,(10):106-108
1、堵车时开窗有害健康、绿灯亮时有毒气体最浓现在很多车主都认为,车内饰物和装备会对车内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车内要经常通风,才能保证空气畅通。但是,车内开窗通风也要注意时间、地点。比如当遇到交通堵塞时,发动机在运行时燃烧不完全,便会造成一些有害气体。当汽车刹车,轮胎和地面磨损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悬浮性的颗粒物也会造成一些危害的气体。业内专业人员曾用仪器在红绿灯路口进行过监测,发现那里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绿灯亮时,众多发动机开始启动,释放出有毒气体最多。在汽车的主干道,由于车辆密集且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车身A柱和后视镜的风噪,建立汽车简化模型。基于气动声学风洞试验,设计了外形配置不同的5种模型。以A计权声压级和语音清晰度为评价指标,对侧窗外表面、远场和车内风噪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柱涡区域内高频风噪衰减较快;方形A柱对后视镜风噪具有明显掩蔽作用;后视镜风噪中存在压力级峰值,对应特征频率随风速升高而增加;随风速升高,各模型车窗、远场和车内风噪均明显增加;偏航时,车窗风噪在全频段内表现出迎风侧降低、背风侧升高的趋势,远场风噪与车内风噪在不同频段展现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