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翔 《驾驶园》2010,(7):61-61
配气机构由凸轮轴、挺杆、推杆、摇臂、摇臂轴、气门弹簧及气门导管等一些相关部件组成。  相似文献   

2.
486Q、491Q型发动机配套于万山牌WS6430型小客车和金杯牌SY622型小客车。其配气机构是采用现代高速内燃机较成熟的先进机构。实现气门无间隙及配气系统零件尺寸变化的自动调解补偿。系统工作时,具有配气正时准确、振动小、噪音低、磨损小与寿命长等优点。提高了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排放污染。一、配气机构的组成该型机的配气机构(见图1),图例:由凸轮3、液压挺柱4、挺杆5、摇臂6、摇臂轴7、气门弹簧及旋转机构1、气门2等组成。凸轮轴通过链轮由主轴驱动。由于采用液压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维实体模型,运用刚柔耦合理论,把摇臂视为柔性体,采用动态子结构法,建立了某顶置气门发动机配气机构凸轮轴-摇臂-气门系统三维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得出气门的动力学响应、摇臂动态应力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发动机配气机构气门升程曲线连续光滑,凸轮与摇臂工作接触过程中无脱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顶置凸轮配气机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耿强  张云清 《汽车科技》2001,1(1):8-10,18
运用多体力学的方法对配气机构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采用数字多体程序的方法,建立了配气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除了得到气门的升程、速度、加速度外,还考虑了摇壁与气门之间的碰撞,以及摇臂支座的柔性。因此得到气门与摇臂之间的碰撞力,摇壁支座的柔性衬套的受力,气门弹簧力,凸轮轴支座反力,气门座反力及凸轮与摇臂之间的压力角等。为凸轮型线、摇壁形状和整个配气机的设计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ADAMS的四气门配气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DAMS/View对某型号车用柴油机的配气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发现四气门配气机构中气门运动不同步的现象,增大了气门与气门导管之间的摩擦力,影响气门的升程,最终影响配气机构的性能。结合实际测量的结果,分析了这种不同步原因及对气门组的可靠性影响,讨论了减小运动不同步的方法,建立目标函数对所分析的配气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配气机构改善了气门的不同步现象.减小了气门轭与摇臂之间的滑移距离及气门与气门导管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气门轭的偏转,配气机构性能得到了提升,而且用虚拟样机技术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6.
王伟 《汽车技术》2000,(7):12-17
综合比较了5种典型汽车内燃机配气机构的性能,选择出适合CA498高速柴油机的配气机构,CA598采用顶置气门、下置高位凸轮轴、中心固定摇臂、每缸2个气门、预留气门间隙式配气机构。重点介绍了CA498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总布置设计、结构特点、典型零件的设计难点,工艺特点及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7.
傅鸿斌 《车用发动机》1991,(2):59-59,50
<正>上海牌SH760汽车用680型发动机在工作中曾出现单只气门摇臂折断使发动机工作失常,或数只气门摇臂折断导致发动机无法运转。气门摇臂折断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疲劳损伤是造成单只气门摇臂折断的主要原因,而数只气门摇臂连续折断则是配气和位错乱造成的。现将数只气门摇臂连续折断与配气相位错乱的关系做一简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尔锋  李晶 《汽车工程》1991,13(4):249-256
本文针对以往内燃机配气机构动力模型的不足,首次将多柔体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配气机构,建立了配气机构动力分析的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气门初始间隙以及由此产生的冲击现象,并研究了凸轮轴刚度、摇臂支座刚度及凸轮升程高阶频率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最后本文以6102Q柴油机配气机构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所得的气门运动规律与实测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CG125顶杆式汽油机噪声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G125摩托车汽油机采用的是顶置式气门,下置凸轮驱动配气机构,这种配气机构的气门与凸轮轴相距较远,需要用顶杆(推杆)及摇臂等传动零部件。高速运行时,配气机构的传动组件会产生较大的惯性力,因而加剧了零部件的振动与磨损,产生较大的敲击和碰撞声。  相似文献   

10.
我厂生产的490Q 型汽油机采用顶置凸轮式配气机构。这种配气机构(图1)与下置凸轮式配气机构的传动关系不同,其摇臂比随着凸轮轴的转角变化而变化,气门升程不能简单地求得。为了提高发动机质量,我们在上海市计算中心的协助下,用X-2型电子计算机对490Q型汽油机现用配气机构作了详细分析,为减弱气门弹簧弹力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改善凸轮摇臂摩擦副早期过度磨损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