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公路》2020,(5)
基于292个泥炭质土土样室内试验成果,对斯里兰卡泥炭质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数值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与云南滇池、吉林地区泥炭(质)土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斯里兰卡泥炭质土物理力学指标主要分布范围及平均值;斯里兰卡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低于滇池地区、吉林地区,斯里兰卡泥炭质土天然密度、天然孔隙比、天然含水率、液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离散性大于滇池地区、吉林地区,斯里兰卡泥炭质土塑性指数大于滇池地区,斯里兰卡泥炭质土天然含水率及液性指数大于滇池地区、吉林地区;3个地区泥炭(质)土快剪黏聚力平均值较为接近,吉林地区泥炭(质)土快剪及固快内摩擦角数值均明显大于斯里兰卡和云南滇池地区,泥炭(质)土固快试验强度增长20%以上;吉林地区泥炭(质)土压缩系数最大,斯里兰卡泥炭质土压缩系数略低于吉林地区,滇池地区泥炭(质)土压缩系数最小;各指标趋势线走向初步表明,斯里兰卡泥炭质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之间存在统计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的软土主要为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泥炭,其中强泥炭质土、泥炭全国少见,其极差的工程特性对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梁头接合部位等具有较大危害。对昆明滇池湖相沉积软土中较典型的泥炭质土、泥炭的成因,分布及特性,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为在昆明地区的工程建设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和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广东省13条高速公路软粘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给出了相关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孔隙比、密度之间线性相关性非常显著;压缩系数与含水率、孔隙比、密度之间呈现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强度指标与物理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差;力学参数指标间基本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西湖泥炭质土为研究对象,取不同深度的土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试验(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泥炭质土进行微观结构观察、测定土中常见的微量元素并计算其相对百分比,分析了该土的微观结构组成和矿物成分.实验结果表明:泥炭质土表层(6 m)主要由水云母和二八面体蒙皂石组成,中部(10 m)主要由三八面体绿泥石和二八面体蒙皂石组成,底层(10 m)主要由三八面体绿泥石和二八面体蒙皂石组成.泥炭质土微观结构比较疏松,由土体基质和基质间胶结矿物组成,并存在着大量的孔隙.这决定了泥炭质土物理、力学性质极差,并能很好的说明泥炭质土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软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收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158个原状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数据,对指标的变化范围、变异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和各指标的统计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各参数与含水量ω、孔隙比e存在一定的关系;天然密度ρ、干密度ρd、液限ω1、塑限ωp、塑性指数Ip、无侧限抗压强度qu和灵敏度St服从正态分布;含水量、孔隙比和粘聚力服从近似正态分布;饱和度Sr、比重Gs、渗透系数Kv、压缩系数av1-2压缩模量Es1-2和内摩擦角Ф为非正态分布。研究的结果对开展软土工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土工试验,对鹤(岗)-大(连)公路路基草炭土密度、含水量与天然孔隙比及压缩系数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草炭土密度与天然含水量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密度与天然孔隙比及压缩系数存在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含水量与天然孔隙比及压缩系数均存在很好的指数关系.通过对比发现,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与理论公式吻合程度较好.比较吉林省其他地区草炭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相关关系,均与鹤大草炭土显示出很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草炭土密度、含水量分别与天然孔隙比、压缩系数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吉林地区草炭土地基参数计算及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地区海相软土为研究对象,搜集区域内1028个软土试样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杭州地区海相软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密度、低抗剪强度等特点;各物理指标间的相关程度显著,回归方程可靠;物理指标w,e,ρ与压缩系数a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但与压缩模量Es线性相关性较低;采用多元拟合分析方法,黏聚力cq与w,e,Ip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靠度较高,内摩擦角φq与物理指标的相关性一般。  相似文献   

8.
对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泥炭质土地基上人行木栈桥沉降及泥炭质土地表沉降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木栈桥的沉降主要来自泥炭质土的固结沉降。为深刻认识木栈桥的沉降特性及发展趋势,保证其使用安全,对泥炭质土沉降开展了数值模拟。采用PLAXIS并选用剑桥模型进行分析,并选取实测点的沉降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监测结果吻合较好。对泥炭质土的长期沉降趋势进行预测,表明江洋畈生态公园泥炭质土沉降将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杨训民 《交通科技》2007,(2):104-106
泥炭质土是植物遗体在缺氧条件下经缓慢分解形成的泥沼覆盖层。在我国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分布。通过对安徽庐铜高速公路(枞阳段)泥炭质土的检测工作,介绍了泥炭质土的工程性质、含泥炭层软土路堤稳定和沉降分析以及水泥搅拌泥炭质土的特性等。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0,(7)
以横贯宜阳的新伊高速室内土工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波尔森(Pearson)检验法,分析该地区粉质黏土的含水率等土性指标的概率分布特征,进而获得该地区粉质黏土工程地质特性。通过分析该地区粉质黏土的含水率ω与土体其他重要物理力学指标的波尔森相关系数,建立含水率ω与其他土性指标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该粉质黏土的压缩性较差、抗剪强度较低;物理力学指标分布良好,但液性指数IL变异性较大。根据Pearson理论分析结果,该地区粉质黏土含水率与孔隙比和塑限为中相关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与液性指数为强相关程度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20,(8)
针对兰州地区黄土湿陷性问题,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调查了不同埋藏深度黄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和湿陷等级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干密度、饱和度等基本物理指标与湿陷系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埋藏深度的增加,黄土湿陷性逐渐降低,其各项物理指标沿深度方向亦呈规律性分布。黄土湿陷系数随着天然含水率、饱和度、干密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着孔隙比、压缩系数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最后,考虑黄土各项物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黄土湿陷系数与多个物理指标的回归关系,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泥炭质土是喜水植物遗体在缺氧条件下经缓慢分解形成的泥沼覆盖层。在我国云南、贵州、江苏、福建、内蒙等地均有分布。通过沪苏浙高速公路泥炭质土的科研试验工作,介绍了泥炭质土的工程性质、含泥炭层软土路堤稳定和沉降分析以及水泥搅拌泥炭质土的特性等。  相似文献   

13.
红黏土地区地基承载力的可拓综合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室内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出发,考虑天然含水率、容重、液限、液性指数、压缩系数、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多个影响因素,通过可拓学理论建立了红黏土地基承载力可拓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测,结果表明:可拓综合评测方法所预测的结果与现场原位试验所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模量的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并且其他区域红黏土地基承载力运用此方法也能得出准确的结果,说明可拓综合评测方法在红黏土地基承载力预测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徐洋  吕坚  姚宁  胡欣 《路基工程》2021,(3):40-43
以宁波10个地铁车站附属工程的地质勘察数据为依托,系统地分析了黏性土体的天然含水率w、孔隙比e、重度γ、压缩系数Es、静止土压力系数K0、抗剪强度指标等土体参数。结果显示:这些参数相关性明显,参数试验结果准确率较高;通过建立静止土压力系数、压缩系数等力学参数与天然含水率的关系公式,可以获得工程设计中常用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洞庭湖软土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得出了软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对软土的含水量和天然孔隙比与力学指标之间关系进行线性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软土含水量与压缩系数、压缩模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与粘聚力、内摩擦角线性关系较差;天然孔隙比与压缩系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内摩擦角线性关系一般,与压缩模量、粘聚力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得到某黄土场地Q3黄土的湿陷系数及相关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了黄土湿陷系数与其主要物理力学影响因素之间相关性。针对室内试验数据具有离散性较强的特点,基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带约束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黄土的湿陷系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湿陷系数与含水率、天然密度、饱和度成负相关,与压缩系数和孔隙比成正相关;带约束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定量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其预测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7.
传统获取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试验方法受土体扰动、仪器及人员操作影响,得到的结果往往较离散。研究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改进方法,通过使用搜索效率高的仿生学算法——微粒群算法(PSO)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精度,并结合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一种新的可快速获取参数指标的反演计算模型。从而达到在统计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很好预测结果的目的。以实际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监测数据为依据,对隧道周围泥炭质土及黏土层加固后的压缩模量采用POS-SVM进行反演,将反演值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地表沉降,并对实际监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及Peck公式计算的地表沉降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布设的28个地表沉降监测点中,实际监测及模型计算结果间差异很小,一半的点之间差异小于10%,有几个点稍大,但最大也仅是18.8%。监测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沉降规律也一致。而Peck公式计算的值大部分偏大,计算沉降与实际监测的规律也不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SO-SVM反演岩土力学参数的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对今后设计及施工所需岩土力学参数的确定及校核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静探是岩土工程勘察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其测试结果几乎与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建立了关系。但影响测试结果精度的因素很多,而且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分析了实际存在的贯入速率不达标的情况对淤泥质土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现场原位试验验证,以期使静探测试结果在工程勘察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珠三角地区3种典型土层,即:淤泥质土、粉细砂以及红粘土进行室内常规三轴试验与真三轴卸荷力学试验,分析探讨了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的力学特性,得出了侧向卸荷条件下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大幅度降低,且有效应力指标降低幅度大于总应力指标,粉细砂抗剪强度指标降低幅度明显大于淤泥质土与红粘土的研究结论,并以此提出珠三角地区超大软土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应充分考虑土体卸荷力学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人工冻融作用对地基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物理性质试验结果表明:土经冻融后,土的比重、饱和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孔隙率、液限、塑限增大,而干密度、液性指数与塑性指数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土经冻融后其抗剪强度减小,压缩性增大,土体发生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