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交通管理中缺乏科学、合理地确定高速公路限速值方法,现有的限速状况给交通运行带来了一些如限速值过低、限速不合理等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急需提出适合我国高速公路现状,能解决问题的高速公路限速值设计方法,以满足交通管理需求。本文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所使用的限速值设计方法,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限速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适合我国交通特性的高速公路分段限速值设计方法及具体实施流程。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运行速度、高速公路线形、设计速度和交通安全等因素,可合理、科学的确定高速公路限速值。  相似文献   

2.
运动波是高速公路一种常见的交通拥堵,可通过可变限速控制有效消除。近年来,研究中提出了大量消除高速公路运动波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却鲜有方法成功落地应用。可变限速控制方法的成功应用需满足3个基本条件,即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优化求解的实时性,以及控制方案的安全性,而当前研究中的方法难以同时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因此,为提高高速公路交通效率,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提出了消除高速公路运动波的可变限速优化控制方法。构建了模拟运动波传播的离散一阶交通流模型,解析了可变限速控制对交通效率及安全的影响机理,建立了提升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的可变限速优化控制方法。利用数值仿真模拟,测试了轻微拥堵与严重拥堵2种不同场景下限速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评估了控制方法在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方面的表现,对比了所提方法与文献经典方法在控制效果上的优劣。结果表明:可变限速优化控制方法在2种场景下降低总行程时间分别为10.1%和10.6%,降低事故风险指标TET分别为72.6%和73.1%,降低事故风险指标TIT分别为92.4%和82.9%。与文献方法相比,在预测模型准确性以及对交通流效率与安全的改善方面均有提升,其中在严重拥堵测试场景下,效果提升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的原则,分别从施工区长度、限速、交通安全和管理设计设置3个方面进行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设计,提出不同限速条件下、不同工作区长度的施工区交通组织候选方案,并运用交通仿真软件对提出的候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西潼高速公路某施工路段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限制速度值确定不合理、限速方式不适用以及限速区间长度设置不恰当等问题, 对驾驶人行驶体验以及限速管理可信度的负面影响, 优化了高速公路限速区间最小长度、限制速度值、限速区间划分的确定方法, 进而提出了以安全车速与通行效率为依据的高速公路限速区间优化与评价模型。依据驾驶人视认距离、限速标志设置前置距离和驾驶人心理稳定距离, 标定计算模型中的限速区间最小长度。以行驶速度是否易发生突变为标准, 采用不定长法将不同路段划分为6种组合类型, 建立基于不同组合路段的限速预测模型。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中基于划分和层次的分析方法, 以满足限速区间最小长度和交通延误最小2个方面为目标进行优化限速区间的划分。同时, 选取交通冲突率作为表征交通安全的指标, 选取交通延误时间作为表征交通效率的指标, 建立评价指标模型;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指标来验证限速区间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以某山区高速公路为对象应用VISSIM开展限速优化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 优化后安全评价模型参数值比原方案降低了约29.49%, 效率评价模型参数值比原方案提高了约21.90%, 优化后的高速公路整体安全性以及通行效率均得到提高。所提出的高速公路限速区间确定方法以速度突变为基准, 结合路段的属性及指标特点, 能够优化限速区间长度的制定和区间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针对雾天环境下高速公路能见度下降导致交通安全和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雾天环境下高速公路的可变限速(VSL)控制方法,包括系统布置、工作流程和可变限速控制策略等,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实时道路能见度和交通流数据,考虑最大安全车速、交通流运行状态和驾驶员遵从度等因素的条件下,综合确定目标路段的限速值.利用G4高速公路实测数据,在Vissim软件中进行了2组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可变限速控制相比,实施可变限速控制的1组,最低车速在平流雾(团雾)环境下提高了27.24%(28.54%),同一控制周期下相邻路段的最大车速差减少了26.42%(41.91%).提出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在雾天环境下能更有效地保障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降雨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运用可变限速控制技术,根据高速公路实时交通流状态和降雨强度,对各路段限速值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减小降雨带来的不利影响.阐述了雨天可变限速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分析了降雨对能见度和路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建立了雨天环境下高速公路安全车速计算模型;在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METANET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雨天可变限速控制条件的改进模型,并以控制周期内所有车辆总行驶里程最大为目标,建立了雨天可变限速控制优化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固定限速方式相比,本文建立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可提高雨天环境下高速公路车辆运行速度,并降低各路段车速差,保障雨天环境下高速公路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山区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地现场调研和交通事故数据样本分析,总结山区高速公路道路特征和交通事故特点,研究山区高速公路不同道路环境下交通安全信息,指出山区高速公路应在弯道处实行大小车辆分别限速,并给出了限速方式:长大坡路段应提供整体性道路信息以及交通安全标志的设置要求;异常气候条件下须提供预警性信息。认为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可以通过对交通安全标志的合理化设计,在不改变公路线形情况下,能使山区高速公路弯道、长大坡等特殊路段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江碧  高玲玲  刘小明 《公路》2007,(7):152-156
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及其严重程度的致因中安全管理系统的健全不容忽视。通过对我国某条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和交通事故的致因分析,从管理体制和交通安全角度剖析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行"统一管理,综合执法",或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高速公路的交通警察和监控人员在监控中心合署办公,共同处理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安全问题;限制超速行驶、加强对货车、危险品运输及高速公路结构和安全设施的管理,优化服务意识、建立信息协调机制、充分利用交通广播等其他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法以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法,以期达到为公路用户提供安全、舒适和快速的运行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进行广泛的调研,以大量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路段运行车速特征、道路使用者的交通需求、道路几何设计特点、道路安全状况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探求运输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合理平衡点,给出了以工程研究限速方法为基础,以全线限速和局部限速为具体实施策略的分路段运行速度管理与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速公路限速控制方法,不同的交通流类型其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从道路通行效率的角度出发对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限速控制方法进行模拟,并对各种限速方法对通行效率的影响进行数值仿真,在不同的交通饱和度下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不同交通流类型给出不同的限速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