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施涉及电网、充电桩和车辆三方面,电能质量、充电设施和车载充电装置的性能、充电通信兼容性等均会影响充电过程,其中,电能质量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影响,在现有国家标准中,并未做出详细规定。通过对国内充电桩、充电站基数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电能质量调查、采集,分析所采集城市的电能质量相关具体数据,总结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研究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出现故障将导致电动汽车无法进行能量补给,文章针对某款国产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常见的两类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纯电动汽车之所以不能像传统汽车那样迅速普及,原因是纯电动汽车在使用上还不如传统汽车方便。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能量的续充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纯电动汽车能跑到哪里,完全取决于充电桩的分布。而目前,充电桩像加油站一样普及仍尚需时日,这让很多人对纯电动汽车依然抱着观望态度。此外,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依然是难以突破的瓶颈,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转换时间远不及液体汽油的流动速度快,十几个小时的充电时间对于急着赶路的人来说就是灾难。如果说充电桩和充电时间对于有钱又  相似文献   

4.
<正>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是维持电动汽车运行的能源补给设施,是从供电电源提取能量对动力电池充电时使用的有特定功能的电力转换装置。主要包括交流(慢速)充电系统和直流(快速)充电系统。慢速充电系统通过慢速充电线束(充电桩慢速充电线束或家用慢速充电线束)与交流充电桩或220V家用交流插座相连,为动力蓄电池充电;慢速充电系统将220V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实现电动  相似文献   

5.
一辆2016款比亚迪E5纯电动汽车,行驶18500公里,使用期1年。车辆在快充充电桩进行充电时车内仪表显示充电枪已插入并亮起充电指示灯,但充电电量不上升,更换多个直流充电桩故障依旧,该车使用交流充电桩充电正常,该车开到汽车修理厂进行维修,经过多天维修无法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2019年11月生产的国产奔驰EQC400纯电动汽车,里程为6361km。客户投诉车辆多次充不了电。故障诊断:询问客户得知,根据车载导航给出的充电地址,去了多个公共充电桩充电,但都不能充电,充电桩显示超时或无法启动充电(如图1、图2所示)。  相似文献   

7.
<正>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是维持电动汽车运行的能源补给设施,是从供电电源提取能量对动力电池充电时使用的有特定功能的电力转换装置。主要包括交流(慢速)充电系统和直流(快速)充电系统。快速充电系统通过直流充电桩对动力蓄电池组进行快速充电,实现动力蓄电池组高效、安全地电量补给。  相似文献   

8.
全球范围内目前主要拥有 3 种交流充电桩的标准体系,分别是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T 18487.1—2015)、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IEC 61851-1:2017)及美国和日本等市场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电连接器》(SAE J1772 OCT 2017)。不同类型的交流充电桩能否兼容是电动汽车行业内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不同地区充电桩相关标准的解读,分别从充电接口结 构、标准及认证方案,以及控制导引等方面给出了 3 种类型充电桩标准的差异点和相同点;提出了交流充电桩主要在智能充电模块、剩余电流保护器(RCD)和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技术(V2G)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相关结论可为充电桩企业的规划设计和检测机构的检测平台搭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锐锋 《时代汽车》2023,(2):113-115
随着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视,我国车企相继推出了性能优越的电动汽车车型,我国电动汽车数量日益增多,这导致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安装数量不断突破。本文基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对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施进行研究,对交流充电系统的作用、结构及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不需通过电线的连接,可以将电力传送给电动汽车给电池充电,这叫无线充电或非接触式充电。试想一想,未来只要将电动汽车停在埋设有无线充电设备的停车场与路旁停车位上,打开车上充电开关,电动汽车就能自动完成充电,看不到一排排充电桩,也不需要从车上拉扯下粘着灰尘的充电电缆,该是什么情景!电动公交车还可以一边行驶一边进行无线充电,公交汽  相似文献   

11.
车载充电系统为电动汽车提供了能源供给,如果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出现故障,汽车就会无法正常使用。文章主要就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故障诊断及检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中为实现节能目标,减少电能消耗,需要加强电能计量控制和管理,以创造公平、有序的电能交易环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此,重点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桩电能计量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这对充电桩项目的建设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交流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案。该充电方案是将交流充电桩的多个控制单元集中放置在一个控制柜内,做到控制部分的集中化管理,而每个充电枪头则作为控制柜的一个分支,这样就可以从该控制柜内引出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只需要引出一个充电枪头,连接线缆再配上一个充电枪头挂板支架,即可满足给电动汽车充电的功能,省去了单个交流充电桩的构建。同时,提供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框架、各充电桩之间的通信电路以及软件的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14.
纯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和充电设备故障会造成无法充电,文章针对插入充电枪后充电口指示灯不亮、不充电的故障进行分析,具体介绍了纯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和排故流程。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技术的提高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其中充电桩建设是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充电桩的技术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充电桩的工作原理,探讨充电桩面临的技术难题,并结合充电站的规划设计重点,针对在我国充电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充电、安全、通信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电动汽车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绿色交通工具,是实现节能减排、解决能源和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受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和充电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并未被广泛使用,为此设计了循环电池系统和智能充电桩。本系统在较低成本状况下,既能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又方便可行,为推广电动汽车,实现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换过渡,提出了一个增加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世界汽车》2014,(7):148-148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引来充电桩建设浪潮。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杭州、合肥.武汉多地都提出了充电桩建设规划。按照国家规划.2011年-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达~rJ4000座.同步大力推广建设充电桩;2016年-2020年,国网建设充电站目标为1万座.建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而截至2013年底.国家电网已建成充换电站400座.交流充电桩1.9万台.只完成了2015年目标的10%。目前.国家电网将引入社会投资参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以及慢充、快充等各类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但国内充电桩标准并不统一.不同品牌之间的充电设施并不能完全通用.给推广带来难度。实际上.工信部2011年12月公布了有关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方面的几项国家标准.这些标准被认为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基础性法规.不过这些标准并未对充电桩关键部位技术参数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18.
交流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互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充电桩的用户体验以及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确保不同充电桩与不同车辆之间安全顺利的完成充电过程,文章基于交流充电连接方式C的控制导引电路,并以相关国家标准为依据,提出了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性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中重点阐述了车辆控制器模拟盒的设计,可实现交流充电桩的充电状态控制、充电连接时序、异常充电控制、充电控制导引回路等测试内容。设计的互操作性测试系统可用于交流充电桩的出厂测试、互操作性测试、现场维护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和商业运营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坚 《天津汽车》2011,(1):19-22
电动汽车产业化长期受到充电设施不足的制约,文章探讨了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充电方式选择和充电网络商业化运营的问题。通过充电站、充电桩和换电站各自的运营属性特征和优势缺陷比较,对不同时期充电设施的选择、空间分布、潜在的投资建设主体、运营主体及盈利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特别讨论了电池更换站的发展前景和其对未来汽车和能源产业结构可能带来的影响,强调了充电网络运营者在未来电动汽车产业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石油能源危机不但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国家安全带来不确定性因素。新能源汽车具有绿色环保特性,对石油的依赖性不高,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重点的发展方向之一,这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是影响其发展的要素之一,仪器故障、机械故障、通信故障等问题会影响用户的充电体验和充电安全,因此解决充电桩充的故障电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