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动力电池、IPU和DC/DC变换器产生的大量热量,设计一种电源热管理系统,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动力电池组、IPU和DC/DC变换器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同时,选取一款匹配的离心风机,可充分冷却电池组、IPU和DC/DC变换器,从而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对电源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缺点分析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新能源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传统的混合动力汽车由于能量密度较低(动力电池容量一般低于1.5 kWh),因而不需要外接充电,仅籍由制动时回收动能为动力蓄电池充电或利用车辆在低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多余功率通过发电机(电动机反转)为动力电池充电。如图1所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行驶在纯电动模  相似文献   

3.
<正>新能源汽车维护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护与更换项目为重构教学内容的项目六,共设计了5个教学任务。教学实施过程围绕“吉利EV450车动力电池维护与更换”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完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下电检测、动力电池组冷却液更换、动力电池更换”等任务目标为导向,依托企业学区真实环境,创设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的真实工艺,选取动力电池维护的真实项目,  相似文献   

4.
在镍氢电池生热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况获得的充放电电流计算得到电池的生热功率,建立了电池组散热系统的散热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电池组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并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循环工况下镍氢电池组的温度场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电池组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可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在生热、散热方面对镍氢电池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动汽车核心部分动力电池组,建立相关的动力电池性能测试方法,通过此测试方法可获得汽车在实际运行工况下动力电池的真实性能状态,提高对动力电池性能参数的检测精度,为以后建立完整的电动汽车性能测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燃料电池汽车为研究对象,使用模糊控制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分配进行实时管理,在满足功率跟随的条件下保证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能力,以提高燃油经济性。本次研究中,以燃料电池发动机和动力电池组作为动力源,使用Matlab软件进行动力系统建模和模糊逻辑策略应用,最后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显示经过优化的模糊控制能量管理可以为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好的燃油经济性和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混合动力汽车行驶过程中车内噪声问题,针对其镍氢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根据对电池冷却系统控制因素的分析,设计了冷却系统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将车内噪声声压级降低1~3 d B(A),且能保证电池组工作在合适的温度区间。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电池组热管理(BTM)是纯电动汽车(EV)与混合动力汽车(HEV)在所有气候条件下工作必不可少的,也是动力电池良好循环寿命和安全工作的保障.本文详细介绍了某电动车型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软硬件的基本功能和控制策略,通过CFD仿真分析了该体系内部的流场分布.同时,通过对该车型进行低温充电加热试验,结果表明,有效地改善了动...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电机、电池、电控中结合新材料、新技术的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是车辆动力性、舒适性、安全性的最终保证。当前的纯电动汽车在续航性能来说,性价比还不能尽如人意,在当前技术和产业链形势下,混合动力汽车则是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和内燃机的热管理系统,对未来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设计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2008第62届国际汽车展览会(IAA)商用汽车展览会上,各大商用车制造商纷纷展示自己在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方面取得的成就.本届IAA商用汽车展览会就像一个体育竞技场,"运动员"包括各种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它们有的采用串联式混合动力,有的采用并联式混合动力,有的采用锂离子电池组,有的采用镍釜属电池组,有的则采用高效电容器作为能量存储装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基于有机工质气-液两相换热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一体化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工质选择及控制策略设计。该系统采用有机工质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在不同环境及工况下的温度控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混合动力汽车车用镍氢动力电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混合动力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镍氢动力电池的技术特点、性能,介绍了国内外镍氢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陈佚  朱成  刘頔 《时代汽车》2021,(8):83-84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各界的关注。而电池组是目前决定新能源汽车性能和续航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提升动力电池的性能和确保电池组的工作可靠性、安全性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研究课题。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冷却系统又是决定了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技术,所以本文通过对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作用以及四种冷却技术特点出发进行分析,探究冷却技术对动力电池的性能影响,从而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研究提供一点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第1节谁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使用外接电源为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就称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两套动力系统:发动机和电机。这两套动力系统不仅相互独立——都可以独立获得能量补充、都可以独立驱动汽车行驶,又可以相互协作,共同驱动汽车前进。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它可以作为一台纯电动车来使用,只要单次行驶不超过动力电池可提供的续驶里程,但一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纯电续驶里程都较短,往往不会超过60km。代表车型:比亚迪秦、荣威550 Plug-in、华晨宝马530Le、奥迪A3 e-tron、沃尔沃S60L E、宝马i8、奔驰S500  相似文献   

15.
在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燃油箱和动力电池、电机、高压电路等关键零部件进行相关的碰撞安全性能开发时,不仅需要考虑传统燃油车的碰撞安全标准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相关的碰撞标准要求和电安全设计防护。文章首先分析了相应的碰撞试验法规,结合上汽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布置方案,针对其特殊结构重点研究其追尾碰撞和侧面柱碰撞工况,在考虑传统汽车结构和乘员安全的基础上,对动力电池、高压电系统等电安全进行了分析。文章对研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碰撞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散热问题,对电池组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建立锂离子动力电池三维模型,利用Fluent进行数值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电池间距的增大和减小分别使电池组的散热性能提高和降低,且其间距减小时,电池间温度差异明显;发现动力电池组入口风速升高,电池表面空气流速相对提高,电池组换热能力增强,但电池间流场的一致性变差、温差变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使用过程中温升过高,电池组各模块温差大,影响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问题,根据传热学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镍氢电池组的三维非稳态散热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数值模拟分析了镍氢电池组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行驶工况下镍氢电池组的充放电试验和温度场测量,提出了镍氢电池组散热系统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优化方案散热效果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建流场和温度场模型是合理的;优化方案可实现镍氢电池组的良好散热,有效降低温升和电池模块之间的温差,从而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对电池组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添加了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组、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器、整车控制器等模块,使其电控系统更加复杂,电磁环境也更加苛刻,传统汽车电控系统设计难以保证其可靠性要求。本文以SX5256DH434PHEV型并联式混合动力环卫车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布式层次化控制策略,通过分析电控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振动、电磁干扰、散热、防水),提出了并联式混合动力环卫车电控系统控制器与线束的布置方案;可靠性试验结果反映了电控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布置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环保、节能的日益关注,人们对汽车的排放性和经济性也越来越重视。在这个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各界研究的焦点,然而随着电池开发成为电动汽车研发的瓶劲,动力电池的建模仿真日趋重要。文章以某轻型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基础,以铅酸蓄电池为例,进行动力电池的数学建模,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其进行模型搭建,是混合动力汽车建模及仿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在电量保持下的燃油经济性,并解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动力元件效率对系统能量利用率影响的问题,制定了系统效率最优的控制策略。以PHEV关键动力部件的测试数据为基础,建立发动机、驱动电机、无级变速器(CVT)以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效率数值模型,并考虑了温度及荷电状态(SOC)对动力电池充放电功率的影响。设计以混合动力系统效率最优为适应度评价函数,将CVT速比、发动机转矩作为优化变量,以车速、加速度和SOC为状态变量,在动力性指标的约束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迭代寻优,PHEV的系统效率在第20代左右收敛于全局最优值。同时发动机转矩和CVT速比通过多代遗传进化,较快收敛于最佳值。将相关优化结果与车速、加速度拟合成相应的三维控制数表,综合数值建模和试验测试数据建模的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仿真模型,采用新欧洲行驶循环工况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电量保持模式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系统效率最优控制策略相比优化前,动力电池SOC运行更为平稳,CVT效率有所提升,驱动电机及发动机转矩分配更为合理;百公里燃油消耗量从优化前的5.2 L降至4.5 L,燃油经济性提升了1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