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可控悬架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架是车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等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根据汽车行驶的路面、工况和载荷等情况来控制自身工作状态,使汽车的整体行驶性能达到最佳的可控悬架系统得到了关注和发展,文中对不同悬架系统的原理和发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主要类型可控悬架的原理简介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波 《汽车技术》2002,(5):14-17
悬架是车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等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一些能够根据汽车行驶的路面、工况和工荷等情况来控制自身工作状态,使汽车的整体行驶性能达到最佳的可控悬架系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发展,中对不同悬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悬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车辆的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是反应车辆悬架性能的2个重要指标。为改善重载汽车在道路行驶中的友好性,基于7自由度重载汽车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运动方程,设计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器,考虑路面不平度的随机激励,以车辆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为控制目标,提出了车辆悬架的最优半主动控制策略,并且给出了详尽的推导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C级路面时,车身和驾驶室垂向加速度有效均方根值分别减少了3.42%和46.4%,轮胎对路面的破坏减少了2.10%;半主动控制悬架有效地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同时可减小车辆对路面的冲击作用,改善了车辆的悬架性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对车辆性能及行驶速度越来越高的要求,电液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快的发展,以及传感器、微处理器等电液控制元件越来越精的制造技术,共同催生了汽车主动悬架。所谓汽车主动悬架,即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的路面、工况和载荷等情况来控制自身工作状态,使车辆的整体行驶性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悬架用于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和行驶性能。EMS(Electrorfically-madulated Suspension)——电子调节悬架和空气悬架都是通过电子控制减振器和空气弹簧的阻尼力来改善行驶舒适性和行驶性能,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悬架用于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和行驶性能。EMS(Electronically-madulatedSuspension)电子调节悬架一和空气悬架都是通过电子控制减振器和空气弹簧的阻尼力来改善行驶舒适性和行驶性能,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EMS是电子调节悬架的缩写。通过改变减振器量孔来调节油的流量,从而达到改变阻尼力。阻尼力是由EMSECU(电子控制模块)根据选择开关状态和行驶条件来自动控制的。这就确保增加行驶舒适性和提供极好的行驶稳定性。同时还提供了诊断和故障安全功能。空气悬架采用的是电子控制的悬架,悬架是使用了靠压缩空气弹力的空气弹簧,带…  相似文献   

7.
董英娟 《重型汽车》2014,(1):33+36-33,36
前言 汽车悬架系统是汽车中弹性的连接车架(或车身)和车轴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是现代汽车最重要的总成之一.它把路面作用于车轮的支承力、牵引力、制动力和侧向反力等力及其所产生的力矩传递至车身上,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提高乘车的舒适性.悬架系统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因而,深入研究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开发新型的悬架系统,是提高现代汽车行驶安全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缓冲限位块的作用 悬架系统是轿车的重要部件,用来吸收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所产生的振动。它是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减轻动载荷对汽车零部件冲击的必要装置。它由螺旋弹簧、减振器和缓冲限位块三部分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9.
汽车行驶系主要由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组成,汽车行驶系的状况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等。本文就汽车行驶系一些常见故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速度的提高,对汽车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悬架限带I_了汽车性能的提高。通过采用电子技术实现汽车悬架的控制,既能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又能提高汽车操纵的稳定性。近年来,人们不断开发适应各种行驶工况的最优悬架控制系统。在车辆,尤其是高档车中,相继出现了性能更加优越的各种电子控制悬架系统。随之而来的电控悬架的维修也进入我们日常的检修范围。本文以LS400-UCF10为例介绍汽车电控悬架的检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吴修义 《商用汽车》2008,(3):110-11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车辆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和我国商用汽车特别是客车悬架技术的发展,空气弹簧悬架在商用汽车特别在客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见图1).目前,空气悬架的控制模式主要有机械控制和电子控制2种.传统的空气悬架控制模式是采用机械高度控制阀,通过高度阀阀门的开启控制气囊的充放气,从而保持车辆恒定的行驶高度;但随着空气悬架应用的推广和车辆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模式逐渐被应用,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和反应的灵敏度,而且能利用悬架侧倾实现单独升降(这在城市客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和自动调整空气弹簧的刚度及阻尼等功能,提高了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同时降低车辆转向时的侧倾和减少空气的消耗量.本文对这2种模式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增加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以及适应不同道路条件变化和不同的驾驶习惯,某些型号的奔驰轿车安装了自动水平悬架系统,即ADS(Adaptive Damper System)系统。它即可以改变悬架的减震力,还可以通过车身及悬架上的加速传感器来判断车辆的垂直加速度,进一步减少凹凸不平路面对汽车的颠簸,使车辆更加稳定舒适地行驶。  相似文献   

13.
悬架与转向是汽车底盘系统中影响车身姿态和行驶安全性的两大关键结构。对悬架系统进行控制,可以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对转向系统进行控制,可以提高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和操纵稳定性。通过了解目前车辆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集成控制研究成果,有助于对未来集成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空气悬架大客车平顺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弹簧具有变刚度特性,其固有振动频率要比钢板弹簧低得多,且不随汽车承载质量的变化而改变。安装有空气悬架的汽车车轮动载荷小,可以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减小了高速行驶车辆对路面的破坏。空气悬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安装有空气悬架的大客车为研究对象,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空气弹簧大客车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其平顺性进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悬架系统是车辆行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吸收和缓冲车辆行驶过程中来自车轮和路面接触产生的振动,车辆行驶的平顺性主要靠悬架系统来保证。本文采用两自由度四分之一车辆模型对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建模,结合状态空间分析法分析不同悬架等效刚度和阻尼、不同轮胎等效刚度、不同车辆载重等情况下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为悬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汽车行驶平顺性受到悬架橡胶衬套的影响,依据Kelvin-Voigt橡胶衬套模型,采用虚拟坐标法,建立了包含橡胶衬套Kelvin-Voigt模型的6-DOF汽车振动模型。针对所建模型,采用线性滤波白噪声法建立前、后车轮路面激励模型,以C级随机路面激励为车辆振动系统输入,运用四阶Variable step length Runge-Kutta算法和傅里叶变换法对所建模型展开时域和频域仿真;分析匀速行驶工况下汽车座椅、车身、悬架动挠度及轮胎动载荷受到悬架橡胶衬套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与不包含橡胶衬套的6-DOF汽车振动模型相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悬架系统中安装橡胶衬套确实能提升汽车行驶平顺性,增强轮胎接地性能。  相似文献   

17.
汽车悬架特性检测设备的结构原理及选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悬架装置是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的重要总成。它的主要功能是:缓和由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和冲击,以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迅速衰减车身和车桥的振动;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同时,汽车悬架装置对汽车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和汽车燃料经济性等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汽车悬架系统振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悬架是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总成,传统汽车悬架无法在各种变化的行驶条件下提供良好的减振性能。本文介绍并评价了几种以现代控制理论为核心的悬架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传统汽车悬架无法在各种行驶条件下提供良好的减振性能,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研究日益完善。本文论述了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等几种以现代控制理论为核心的悬架控制技术,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行驶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的载货汽车悬架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悬架参数的匹配设计不仅影响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也直接影响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轮胎动载荷。随着大中型重载卡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行驶时对道路的损伤问题日益突出。研究表明,车辆对道路的损伤主要与轴荷(包括静态和动态轴荷)和轮胎的接地面积有关,其中,轮胎动载荷与悬架设计有直接关系。因此,如何在改善行驶平顺性的同时,尽量控制车辆对道路的损伤,提高车辆行驶的道路友好性,已成为汽车技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