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事故现场散落物及其分布场隐含着一些揭示交通事故状态的重要信息.将事故现场常见的散落物作为试验对象,探讨散落物分布的形态,抛距与车速、理论抛距之间的关系,并给以量化表达,可作为推算事故车速、提供交通肇事的佐证.  相似文献   

2.
��ͨ�¹�ǰ�յ�ɢ��������ģ���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现场遗留散落物对事故再现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干燥沥青路面进行不同车速下的汽车前照灯模拟碰撞试验,应用VC2000PC加速度计实时测量车辆运动参数,通过分析散落物碎片分布场的形态,选择性提取前照灯碎片分布场的特征参数,构建对应事故再现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依据制动印痕、摩托车、自行车及骑车人的抛距以及车辆塑性变形量进行车速鉴定的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介绍了一些鉴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由于环形交叉口入口车辆直行和左转的绕行而避免了流线冲突,交织区存在着大量的分流、合流行为,车流运行特性复杂. 通过对环形交叉口交织区的摄像调查,测算并分析在该区域的合流与分流运行行为的速度分布、换道位置分布,合流车与环道上前后车的车头时距分布,以及可插间隙的利用等规律,研究发现环形交叉口交织区运行行为具有以下特性:外环道车速比内环道的车速大,合流车的车速最低;分流行为发生于合流行为之后;当可插间隙增大时,合流车速有增大的趋势;对于较小的可插间隙,通常后车时距大于前车时距;多车道环形交叉口的当量车流的临界间隙小于单车道环形交叉口临界间隙.  相似文献   

5.
由于环形交叉口入口车辆直行和左转的绕行而避免了流线冲突,交织区存在着大量的分流、合流行为,车流运行特性复杂. 通过对环形交叉口交织区的摄像调查,测算并分析在该区域的合流与分流运行行为的速度分布、换道位置分布,合流车与环道上前后车的车头时距分布,以及可插间隙的利用等规律,研究发现环形交叉口交织区运行行为具有以下特性:外环道车速比内环道的车速大,合流车的车速最低;分流行为发生于合流行为之后;当可插间隙增大时,合流车速有增大的趋势;对于较小的可插间隙,通常后车时距大于前车时距;多车道环形交叉口的当量车流的临界间隙小于单车道环形交叉口临界间隙.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发生后,判断肇事车辆肇事制动前的车速是分析交通事故原因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分析肇事制动前车速的方法必须借助于事故现场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因而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通过对制动印痕的测量分析,讨论了识别制动印痕始点、终点的方法及常见到的三种印痕现场勘测方法,推导出在不同路面和制动车型下计算制动前车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上海市城市次干道特定时间段、特定路段的车速调查分析,获得城市次干道自由流车速的分布特性。基于统计学理论知识分别运用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计算,得出城市次干道的自由流车速服从正态分布,并最终确定样本均值作为自由流车速的基本定义值。  相似文献   

8.
<正>为保证公交车运行安全,强调行车中要保持安全车距。多少米是安全车距?在高速路上经常看到的车距,如50米、100米、150米、200米等又怎样识别?现就以上问题分析行车中的安全距离及其控制把握。1与前方车辆保持4秒(钟)的跟车距离行车中跟车距离不能太近,与前方车辆保持4秒跟车距离。4秒(钟)的跟车距离是逃生空间,4秒(钟)的跟车距离在数值上基本等于车速,例如:车速10公里/小时时的跟车距离为10米,  相似文献   

9.
车速是描述车辆运行状态的基本参数,而掌握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特性更是许多后续研究的基础。本文以南京市部分主干路调查得到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车速的分布形式进行拟合,定性分析了不同类型主干路的分布形式;然后,从路段整体、横向两个角度对车速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的形式主要与车辆行驶时的自由度有关,道路条件以及交通流状态对车速分布的参数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将对城市主干路的规划、设计、控制、管理以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车道高速公路的单向行车道封闭施工、单向超车道封闭施工、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封闭施工过渡区段的施工作业区进行调查,并分析施工作业区各主要区段的地点车速,确定平均车速、85%位车速、各区段间的车速差、大小型车间的车速差,以及各区段相对于现场限速值时的超速比例等车速分布特性.得出,从上游正常路段至警告区(或过渡区)再至施工区车速分布的标准差在明显减小,同时小型车与大型车的车速差也在明显减小等统计分析结论.最后,根据车速分布规律给出了作业区车速控制原则,以及基于车速统计分布特征的作业区各区段限速值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双车道公路上因超车不当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且后果多较为严重,故提出超车安全距离模型,旨在为超车安全预警装置、超车辅助判断系统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车辆在双车道公路超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类型,基于可能发生的碰撞类型对超车时间进行分段,分析每一超车时段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进而建立超车安全距离模型,以等速超车和加速超车为例,选取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作为前方被超车辆,确定仿真参数,基于 MATLAB 软件仿真,分析、验证超车安全距离模型的有效性.得出超车车辆与前方车辆及对向车辆之间的临界安全距离图,为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研发和超车事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事故现场固体抛落物及其分布场隐含着揭示交通事故状态的重要信息。基于抛物运动的各种运动成分描述 ,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汽车碰撞速度与抛物距离之间的各种关系模型 ,揭示了包括经典抛物方程、弹跳运动和滚动—滑动运动模型的广义抛物运动规律。以汽车大灯玻璃碎片为例 ,给出了校验广义抛物运动方程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交通事故车速分析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经验和积累,对交通事故车速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作者将几种典型的理论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了交通事故车速分析涉及的主要难点和问题并加以探讨。作者论述了先进数学理论、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及人体损伤等痕迹信息在交通事故车速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交通事故的发生会引起其上游路段通行速度的下降和交通流量的堆积,从而引发交通拥堵.本文主要研究了城市道路中交通事故引起的交通拥堵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先,基于北京市事故数据和路段速度数据分析交通事故影响下的车辆速度变化特性;接着,根据交通事故信息和事故路段流量与速度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速度差异的拥堵判定模型,并对其时空维度的约束条件加以限定.在此基础上对事故引发的拥堵时空范围进行量化描述;最后,依托仿真数据与北京市真实事故数据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描述交通事故引起的拥堵时空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高速公路车辆追尾和连环追尾等事故,本文研究了车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公路预警与避险模型.本文利用车联网系统,将交通事故快速预报给后方车辆,并实时分析路面车辆信息,帮助后方车辆及时做出合理应急方案和应急措施.试验证明,跟车预警模型能够及时提醒驾驶人员避免追尾,在无法避免正面碰撞时,应急避险模型能够根据路面状况做出有效判断,成功进行避险,避免连环追尾事故发生.公路试验中第3车减少制动距离9.2 m,第4车减少制动距离21.4 m,较大地缩减事故后续车辆行车制动距离,能够在密集的行车路段,有效降低连环追尾事故的发生,提高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6.
道路施工区交通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杰 《交通标准化》2009,(11):54-57
道路施工区交通拥堵的加剧以及交通事故的增多已成为城市交通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安全与畅通为重要目标,从人、车辆、道路、事故等方面入手,分析道路施工区段的交通特性,提出施工区段交通组织原则,并从限速设计、标志标线设计以及安全设施设计三个方面探索组织优化的基本方法,显得非常必要,而且对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轨迹交叉论的作用原理,对货车超载后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人的因素中,操作不当和车速过快是主要原因;物的因素中,车辆失控和道桥设计缺陷是主要原因。针对事故原因,提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各种措施。尤其应加强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社会和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车辆和道路等的可靠性以及减少使用缺陷,避免人的运动轨迹和物的运动轨迹的交叉,从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速度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车速控制非常必要。通过对行车速度与道路安全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了速度对事故的影响机理,重点强调了车速分布的离散性对事故的影响,并建立了车速模型,对车辆运行中如何控制车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车辆超速行驶交通事故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以及汽车技术的不断改进,使车辆能够适应快速运输的要求,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也不可忽视,由此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给社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阐述了超速行驶对驾驶员交通特性、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以及超速行驶产生的不良后果;提出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既确保较高的运输效率,又不降低道路通行能力驾驶员依据不同车型在良好道路上用经济车速行驶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0.
机动丰超速行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之一。机动丰超速是由于驾驶人没有及时纠正驾驶过程中的误判、误动的结果。引起超速的原因包括驾驶人、机动车、交通安全设施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应从教育培训、法律、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科技四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