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沥青路面不均匀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沥青混合料设计角度,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类型、级配设计对沥青路面不均性的影响;分析了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性质和管理、混合料的拌和对保证沥青路面均匀性的重要性;结合沥青路面的现场施工,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运输和碾压与沥青路面均匀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和原材料、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正确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采用合适的拌和、运输方式和摊铺、碾压工艺,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存在有限反馈、抽样检测、事后评估等不足。借助于物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在沥青路面施工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环节,通过布设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施工质量数据,利用数字化手段将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进行后台运算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现场执行人员及决策管理人员。最后,以摊铺离析智能管控为例,通过温度离析指数(TSI)和低温面积指数(LTAI)为双控指标的温度离析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沥青路面温度离析的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沥青路面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控,提高施工管理效率,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由于传统的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方法存在信息反馈的滞后性、有限性,通过在沥青路面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环节搭建信息化质量管控平台,实现了沥青路面全过程控制,将检测的随机取样改进为路面质量的整体检验;将施工过程中的有限反馈改进为实时反馈,并提供智能预警功能。信息化动态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沥青路面生产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安全化"管理,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驾驶园》2018,(12)
文章首先概述了厂拌热再生技术的主要特点,而后从旧沥青混合料的回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要点,最后简要介绍了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并重点提出应加强温度及摊铺碾压方面的控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G205线二级公路昌黎段路面大修工程的施工管理,从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桥涵两端不均匀沉降、摊铺基准线的控制、路面摊铺机械、施工配合比、拌和设备、碾压、接缝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以期为指导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体工程铺筑情况,从原材料、生产拌和及摊铺碾压等方面确定了添加废旧胶粉的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和关键控制项目,并基于现有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水平,对拌和设备、运输设备、摊铺设备以及碾压设备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添加废旧胶粉的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控制要点,从而有效保证路面的施工效果,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华南地区沥青路面的抗水损性能与耐久性,采用改进型骨架密实沥青混凝土设计下面层结构。根据原材料的选择、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与验证,确定了优良的抗车辙、抗水损害、抗疲劳性能的混合料配比参数,介绍施工前的下封层、附属工程施工工艺与要点;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生产参数、运输料车的设置、混合料摊铺作业的机械参数设定、混合料碾压过程的方案对比以及施工温度动态监控进行明确;采用无核密度仪、三维探地雷达等无损技术手段评价沥青路面的施工离析、施工厚度均匀性。通过下面层的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功能层与混合料施工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压实度、厚度及其他路用性能,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寒区沥青路面施工面临骤然降温、大温差、大风等不利天气,造成沥青路面摊铺、碾压温度起伏大,影响沥青路面压实质量,进而诱发诸多病害。以沥青路面施工温度为核心,通过物联网系统和智能元件采集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参数并进行分析,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预估模型,准确掌控沥青路面摊铺和碾压施工温度,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拌和参数控制精度高,运输、摊铺和碾压阶段的施工工艺参数变异性大,需对参数进行异常值剔除处理,表明当前施工工艺控制技术仍有提升空间;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施工工艺参数进行重要性评估,出料温度和施工速度对施工温度影响最显著;基于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沥青路面施工温度预测模型,其中多层感知机模型最优,对多层感知机模型的隐藏层、神经元个数和学习率进行优化,优化后模型的周期数、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降低,整体性能显著提升;考虑气象参数后,施工温度预测模型的训练效率降低,但预测精度提高。工程应用表明:提出的基于多层感知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预测模型与实际工况相符,通过调节出料温度、摊铺速度、碾压速度可以有效减少混合料温度损失。  相似文献   

9.
韩以谦 《公路》1998,(7):21-32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列出了沥青面层质量检测结果,并对施工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智能管控系统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对在施工过程中前场及后场整体施工过程监控,并能够根据预警阀值及时反馈的软硬件系统。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还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节约了建设与管理成本,提高了路面质量评价客观性,延长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在今后沥青路面施工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分别对徐明高速公路江苏段沥青路面工程各个环节的管控系统进行了介绍,本系统依据试验室配合比设计设定阀值对后场拌和楼各个料仓及油石比的监控,并对运输、摊铺及碾压监控,克服了以往沥青施工问题处理不及时、不科学等问题,有效地提升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现代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排水沥青路面(PAC路面)因良好的排水、降噪和抗滑安全性能,运用前景广阔。在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中除了遵照一般的沥青路面要求和准则外,排水沥青路面施工还要高度重视沥青混合料改性剂的添加、拌和温度、摊铺碾压温度等关键环节的控制。文章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排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的介绍和总结,可为排水沥青路面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施工作业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作业质量控制的研究,提出了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除严格依照规范要求外,还必须对集料的选配、材料的加热、拌和及摊铺、碾压等工序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用等粘度指标来控制上述各工序的温度指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厦门市仙岳路东段城市快速路SMA路面施工的全过程跟踪,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适合南方高温多雨气候的城市SMA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分析,提出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除了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外,还应对选料,沥青用量,材料的加热,拌和,摊铺和碾压等施工环节加以控制,以达到提高沥青跃同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智能管控已成为通过对施工过程控制来提升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摊铺温度离析评价方法和碾压遍数均匀性评价方法研究,发现两种评价方法对于智能管控技术中监控摊铺温度离析、碾压遍数均匀性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从而完善管控参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青海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给沥青路面施工带来了诸多难点,具体包括当地优质集料匮乏、施工气温低、拌和料运距远等。对G214沥青路面施工考察发现,施工单位常采用较高的拌和料出场温度来保证足够的碾压温度,而集料质量控制也难以达标。该文结合青海G214线6个标段的沥青路面芯样调查,进行关键筛孔通过率与沥青路面性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分析了不同拌和料出场温度、运输时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075、4.75和9.5mm筛网通过率对混合料低温性能影响较大,而混合料出场温度应保证在160℃以下,老化时间控制在3h之内。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影响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论述了从碾压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确定、混凝土料的拌和、运输到碾压混凝土路面的摊铺整个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制和稠度的测量及进行动态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沥青路面施工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无法准确获悉碾压过程中各项碾压参数,易出现欠压或过压问题,降低了沥青路面压实均匀性。基于此,以广西贵港至隆安高速公路为项目背景,引入数字化施工技术,创建智能摊铺、压实监控系统,实时获悉到摊铺温度、碾压速度等各项参数,并结合具体数据对其应用效果进一步分析,施工成果表明:运用数字化施工技术提升了施工效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结合水界高速公路SMA-13混合料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情况,对SMA-13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材料质量控制及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方面进行阐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S101平禹段路面基层的施工,通过原材料室内试验,介绍了高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过程,确定了水泥剂量及最佳配合比;着重分析了原材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及最后验收等方面的施工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确保了施工质量,为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