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上海市嘉定区2006-2007年的81起摩托车事故数据,从事故次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头盔佩戴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事故形态分类,对事故后果进行了相应的伤害分析,从而为摩托车乘员与车辆碰撞机理和摩托车乘员保护措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交通事故鉴定与分析工程实践中对基于计算机事故仿真的事故再现人工调整优化方法论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事故再现优化算法。首先,在对交通事故再现优化问题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隐式仿真的事故再现优化问题的特征,包括:很难对事故仿真模型进行求导、事故仿真"正向迭代"流程与事故再现"反向推导"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事故再现对优化效率有较高的要求;其次,阐述了复合形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复合形优化算法的迭代步骤和流程,其基本方式是通过构建简单几何图形(n维空间中具有n+1个以上的顶点组合而成的多面体)并比较各顶点的目标函数值,以目标函数值较小的顶点取代目标函数值最大的顶点,以此反复迭代直至满足收敛指标后得出最优解;最后,基于一起发生在四川成都某快速路上的车辆碰撞行人事故案例,结合多刚体碰撞建模系统PC-Crash软件进行事故仿真建模,利用复合形算法经6步迭代实现车辆碰撞速度和附着系数修正值两个参数的优化求解,并用事故现场监控视频解析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复合形优化算法构思较为直观、收敛较快,不需要对事故仿真模型进行求导,对事故类型也没有限制,适用于优化变量较少的、基于计算机事故仿真的事故再现人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景区高峰期行人踩踏事故的发生机理,以对此类事故进行更好的预防.本文基于行人流特征对部分典型的高峰期景区的行人踩踏事故进行了行人流特征和事故成因分析并对事故类型进行了细化分类.基于分析结果将踩踏事故的成因分为了3类,分别是:入口或者狭窄通道处的阻塞行人流失稳、行人流对冲以及异质体造成局部行人流紊乱.针对阻塞行人流失稳所引发的事故提出设置导流设施和进行人工疏导等预防措施;针对行人流对冲所引发的事故提出通过合理规划路线与设置隔离设施等预防措施;对于异质体造成局部行人流紊乱所引发的事故提出通过加强对游客教育和管理以及加强对旅游设施等预防措施.此外,采用基于智能体Agent模型的行人流仿真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公路2013—2015年所有的追尾事故数据为样本,研究导致连环追尾事故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随机森林进行特征筛选,选取了与时间、驾驶人、车辆、道路和环境有关的14个相关因素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变量,建立了基于SVM的2车追尾事故与连环追尾事故二分类模型.得到分类准确率:训练集为97.42%,测试集为80.32%,AUC为0.7,说明2种事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SVM模型能够较好的将2种事故进行区分.根据SVM-RFE算法计算影响分类效果的特征变量的相对重要度,得到4个对2种事故产生区别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碰撞前首车的运动情况、道路的限速、季节和车道数.进一步对比各因素下2种事故发生的百分比发现,在首车停车或减速、道路限速超过80 km/h、夏季以及车道数大于2车道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连环追尾事故.   相似文献   

5.
通过海南省国道G224海榆中线交通事故特征的时空分布分析和事故形态分析,得到双车道公路事故与速度特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在综合分析车速与事故方面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小型车速度离散率的概念;基于海榆中线3年的事故统计数据及多处事故路段的连续车速观测统计数据,建立了大小型车速度离散率与事故率的关系模型,据此给出了大小型车速度离散率表征的具体路段事故状况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大小型车速度离散率与事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模型采用指数分布拟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首先概述了事故树理论;然后基于事故树理论进行长途汽车客运站火灾事故人员伤亡的定性、定量分析,其中定性指标包括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定量指标为基本事件临界重要度;最后给出了合理、经济、安全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事故预防方案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交通事故预防在降低公路事故率上具有较大作用,现有事故预防方案的获取大多基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偏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方案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文中从交通安全链构成出发,总结了事故预防方案形成程序.基于事故原因、事故形态、道路几何条件等,构建了公路交通事故预防决策支持系统,其成果可为公路事故黑点处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类型驾驶人的事故倾向性,以湖南省湘潭市2008—2017年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危险暴露量方法计算了中国驾驶人在驾龄、年龄及其交互作用下的事故风险值,并针对不同交通环境,分析了高风险驾驶群体的3类碰撞事故风险.结果表明:相比25~45岁的壮年驾驶人,小于25岁的青年驾驶人在几乎所有环境下都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与刮擦事故;驾龄小于1年的新手驾驶人在复杂环境下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中老年新手驾驶人是事故风险仅次于青年新手驾驶人的群体,并且其在恶劣天气下的事故风险甚至高于青年新手驾驶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青年新手驾驶人、中老年新手驾驶人和高驾龄驾驶人的安全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十字路口发生的汽车与二轮车事故场景,基于NAIS事故数据库中发生在十字路口的汽车与二轮车事故数据开展研究。选择描述十字路口事故关键参数,依据事故发生时环境照明、十字路口信号灯、汽车所在道路车道数、道路限速、汽车种类、汽车速度、汽车运动方式、第一碰撞点、二轮车种类、二轮车运动方式等参数,对事故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类主要危险场景。基于发生频率最大和骑车人死亡风险最高的场景具有危险场景代表性,最终得到2类十字路口汽车与二轮车的典型事故场景。为十字路口汽车与二轮车的冲突消解、避撞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识别高速公路事故黑点,基于历史交通事故数据,建立贝叶斯时空交互模型,估计高速公路路段事故率和超常事故率.根据其后验期望序号对路段安全性进行排序,将排序靠前的一定比例路段判定为事故黑点.利用该方法对广东开阳高速公路进行事故黑点判别,并与基于贝叶斯层级泊松模型的黑点判别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时空交互模型和层级泊松模型的事故路段排序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以事故率为安全评价指标时,2个方法判别的事故黑点中有73%相同;以超常事故率为安全评价指标时,2个方法判别的事故黑点中仅有20%相同.这与类似研究的结论一致,体现了解析时空关联和交互对事故黑点判别的重要性.另外,还对比了基于评价指标后验期望序号和后验均值的事故路段排序序号.结果显示二者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巡逻车应急救援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基于先验历史事故数据或路网结构,其本质是静态的,且灵活性不足.基于高速公路事故数据和交通流量、占有率、速度,应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方法建立实时事故预测模型,分析了巡逻系统的实体、状态和属性,建立了巡逻车应急响应离散事件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了事故预测的正确率和误判率对应急响应时间的影响,并与常规状态下应急响应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作日,事故平均响应时间由23.5 min降至17.2 min.   相似文献   

12.
日前,沃尔沃卡车正式发布《欧洲事故研究与安全报告2013》。本次报告是基于沃尔沃卡车事故研究小组在欧洲多国进行事故勘察的数据,报告旨在总结卡车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事故风险的解决方案。作为全球最大的卡车制造商,沃尔沃卡车素以高安全性的超前技术领先全球。因此,报告结果对于全球道路安全发展,尤其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道路,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事故黑点鉴别的客观性、公正性及识别水平,提出基于灰色聚类评价的事故黑点鉴别方法,并结合聚类因子法识别事故黑点诱发因素。该方法是将聚类思想应用于事故黑点鉴别及成因分析的全过程,可实现对不同层次事故黑点的分级管理。经鉴别,可将评价路段单元分为正常路段、一般路段及事故黑点3类,从而将道路几何条件、交通条件、环境特性属性相似的事故黑点聚为一类进行事故成因分析。依托长余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确定上下行事故黑点数,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且将基于聚类分析得到的事故黑点及其成因与实际考察得到的事故黑点及其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聚类分析得到的事故黑点与实际路段事故黑点基本吻合,采用基于聚类分析预测事故黑点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交通事故下城市快速路局部通行状态的演变过程分解和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基于VISSIM仿真的城市快速路事故路段通行能力估算方法。该方法引入决策树ID算法,利用信息增益值求解事故延迟时间,以车流波动理论为基础,确定了事故拥挤消散时间。以事故延迟时间为观测周期,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为事故路段的通行能力,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车辆抛锚的事故延迟时间与拥挤消散时间最小,事故路段剩余通行能力最大,为3 776 pcu/h,其比例为69.926%;车辆起火、车辆追尾、车辆翻车的剩余通行能力为3 327,3 229,3 071 pcu/h,其比例分别为61.611%,59.796%,56.870%;车辆碰撞的事故延迟时间与拥挤消散时间最大,事故路段剩余通行能力最小,为2 698 pcu/h,其比例为49.963%;不同的事故类型,其拥挤消散时间与事故延迟时间之间的比值和事故路段的剩余通行能力有关,事故路段剩余通行能力越大,其比值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乘客对摩托车事故的影响,基于2014年湖南省摩托车事故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元逻辑回归方程,分别从载客倾向性、事故责任认定、事故类型以及事故严重程度4个方面,全面研究搭载乘客对驾驶行为及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总结出相应的安全改善措施.结果表明:①与其他年龄阶段的驾驶员相比,16~24岁之间的驾驶员载客现象更为普遍;②良好的照明条件和平峰时段会增加载客现象的发生;③与未搭载乘客的驾驶员相比,搭载乘客的驾驶员对事故的发生承担主要责任的比例降低48%,发生严重/死亡事故的比例降低20%;④载客事故中,单车事故比例比多车事故比例低54%,女性、幼年以及老年乘客搭乘摩托车时,驾驶员发生严重事故的比例比搭载其它乘客时低30%~50%,事故严重程度也更轻.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出有依据性、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摩托车事故风险、降低事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了信号交叉口事故多发点鉴定及其成因分析方法,归纳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运用交通冲突技术(TCT)理论,提出了基于TCT的信号交叉口事故多发点鉴定方法,以实现对信号交叉口事故多发点更客观、准确的判定和筛选;针对各种事故形态发生机会的不同,提出了以"事故机会"为基础的信号交叉口事故多发点成因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找出事故率突出的事故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在车辆主动安全系统开发测试中提供具有危险性的典型分心驾驶场景,基于375例分心驾驶事故深度调查案例,确定了包括道路环境、参与方速度和运动状态3个方面的场景参数,对比分析国家统计数据与样本各事故类型间的特征,分别提取出关键特征参数,利用二阶聚类分析方法得到不同事故类型的11类分心驾驶事故典型场景,并结合关键特征参数进一步提炼得到4类核心测试场景。  相似文献   

18.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泄露产生的水环境安全风险是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及水源保护区、Ⅱ类及以上地表水体等水环境敏感区高速公路运营期的主要环境风险。基于防范水环境敏感区危险化学品运输环境风险的目的,针对高速公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环境风险源控制系统的构建问题,在分析高速公路利于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环境风险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动预防与被动防护相结合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环境风险源控制系统。该系统由风险源信息交换子系统、风险源事故预防子系统以及风险源事故防护子系统等构成,通过高速公路监控通讯系统将上述子系统有机连接;环境风险源信息交换子系统由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平台)和高速公路的监控通讯系统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实现高速公路与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平台)之间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信息共享;环境风险源事故预防子系统由主体工程构筑物和交通安全设施组成,其主要功能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行车安全性;环境风险源事故防护子系统由事故径流水收集设施和事故径流水蓄纳设施组成,其功能是对事故径流水进行应急收集和临时储存。  相似文献   

19.
电动自行车已成为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频发。为了研究电动自行车事故特征,特别是电动自行车违反交通信号灯控制的情况,基于涉及电动自行车的路口信号灯状态鉴定数据和事故数据,对事故的时间空间分布、碰撞车辆类型、骑车人个体特征、事故原因、电动自行车进入路口时信号灯状态等要素开展分析,获取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事故特征规律,为开展此类事故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侧面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仅次于正面碰撞,而致伤率居于第一位。文章运用统计分析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侧碰事故发生道路路段和侧碰事故发生原因等进行了研究,从机动车驾驶员、车辆类型、道路类型和事故发生时间等方面对机动车-机动车侧碰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驾驶员违法引起的侧碰事故较高,占405起侧碰事故车辆总数的52.7%,其中违法行为又以未按规定让行、违反交通信号和超速行驶这三种为最;在分析道路因素对侧碰事故的影响时发现十字路口路段侧碰事故发生较多,占所统计的405起侧碰事故案例的61%;最后分析交通环境对侧碰事故的影响时发现在10:00~12:00和14:00~16:00这两个时段发生机动车侧碰事故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