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舟山岛域围垦对邻近水道泥沙运动和海床演变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海域岛域围垦与一般近岸滩涂围垦不尽相同,具有地理位置和水动力环境的特殊性。采用舟山钓梁围垦区附近海域不同时期的水下地形资料,并结合邻近螺门渔港水道围垦前后2个时期的水文泥沙调查资料,对岛域围垦环境下水道附近海域泥沙动力和海床冲淤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岛域围垦后螺门渔港水道潮汐变化并不显著,但是潮流流速大幅度减少,潮流挟沙能力随之减弱,净输沙量减少了90.1%,且净输沙方向由落潮方向变成涨潮方向。泥沙动力条件的改变促使水道及附近海域海床冲淤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围垦前槽冲滩淤演变为围垦后大幅度淤积,水道最大淤积厚度可达26 m。根据分析认为,围垦工程改变了水道悬沙的输移沉降模式,围垦前大量的泥沙以过境形式输移,而围垦后悬沙进出因围垦而形成的岙湾将以沉降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对环抱堤内水域的泥沙回淤状况的认识,以天津港东疆人工沙滩环抱堤内水域为实例,通过综合分析浑水现象调查、悬沙粒径时空分布、含沙量时空分布、余流等方面的资料得出了环抱堤内水域的泥沙来源,然后采用套图法计算了地形冲淤变化并分析了冲淤原因。结果表明,环抱堤内的浑水主要随涨潮水体自口门外流入;淤积区域的年均淤积厚度约为0.2 m,环流集中区所在的重淤积区的淤积厚度约为平均淤积厚度的2~4倍;口门约束形成的大流速和从口门直接入射的波浪,以及NE向小风区波浪的作用,造成口门—宾馆区沙滩水域出现深度约为0.2 m的冲刷带;环抱堤内水域的冲、淤分布与动力条件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舟山钓梁二期围垦工程潮流泥沙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并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了钓梁二期围垦工程南堤实施前后的潮流场,分析了围垦南堤建设后对螺门码头附近海域潮流的影响及冲淤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围垦南堤的实施使得码头群东侧海区流速减小较明显。围垦南堤实施后钓梁湾内海域整体呈现淤积状态,平均淤积强度在0.8 m/a左右,码头前沿海域平均淤积强度约为1.1 m/a。  相似文献   

4.
瓯江口中沙采沙对温州港航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水动力泥沙环境分析、中沙水域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航道泥沙淤积计算等手段对中沙有限量采沙对温州进出港主航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在中沙浅滩进行有限量的采沙基本不会对温州港进出港主航道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厦门双鱼岛游艇码头工程方案有关潮流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收集并分析了工程附近水域的自然条件,掌握了工程海域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特点和海床冲淤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开发方案实施后的潮流场、泥沙场、地形冲淤变化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工作。从潮流动力、地形冲淤等方面分析了方案对周边海域水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锟  周娜 《水运工程》2021,(5):75-80
采用MIKE21-HD软件建立了大小鱼山海域潮流数值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在模型基础上,针对大小鱼山海域岛间的复杂潮流条件,利用潮流数值模拟分析大小鱼山围垦工程对周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围垦工程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围垦区附近,未对大范围海域水动力条件造成影响,潮平均流速变化基本在0.5 m/s以内。2)在围垦区东西两侧弱流区产生1.5~2 m/a的淤积,其余水域海床冲淤幅度基本在1 m/a以下。因此,该围垦工程实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直湾岛LNG码头工程的平面布置设计需求进行了潮流数学模型研究及泥沙淤积分析。基于水动力模拟结果,结合码头回淤经验公式,计算工程前后码头、泊位所处位置的正常天气和极端天气下的泥沙回淤强度。计算结果表明:1)工程所在海域潮流主要以往复流为主,工程后仅在码头附近流速有较小变化。2)正常天气下仅直湾岛西南侧的码头泊位会出现回淤,但年平均淤积不超过0.02 m,其余海域不会出现回淤。3)极端天气下工程海域的回淤也较小,50 a一遇风浪淤积厚度为0.32 m。研究主要结论为:1)工程所在位置水清沙少,流速强度弱,泥沙回淤小。2)工程后对周边海域水动力泥沙环境影响整体较小。  相似文献   

8.
北仑电厂码头改扩建工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分别建立了包含金塘水道大范围以及拟建工程区小范围水域的潮流泥沙场,其中大范围模型为小范围模型提供边界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改扩建工程使周边局部海域流场减弱,但影响范围有限,流场变化主要集中于改扩建码头西侧及其后沿驳船码头港池开挖区水域,涨、落急流速变幅在13.3%以内,流向变化值小于8.3°。码头后沿的浅滩区是主要泥沙淤积区,改扩建码头前沿平均淤强约0.76m/a,淤积量2.5万m3/a,驳船泊位区平均淤强1.42m/a,淤积量5.9万m3/a。鉴于岸坡浅滩仍是主要的淤积区,建议保持定期疏浚,以免淤积前伸对驳船港池和码头前沿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水动力条件在海岸带地区海工建设研究中的重要性,考虑到舟山群岛水道纵横、岛屿密集的特点,其水动力环境尤为复杂。为掌握区域工程建设对该海域的影响,结合实测资料对舟山群岛定海海域潮流场演化过程展开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定海盘峙岛某码头区域进行涨潮、落潮时潮流场与冲淤分布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工程后周边海域潮流流态没有较大改变,仅在码头周边1 500 m范围之内主要受码头和附近船厂方向的反向潮流影响,流向发生反方向流动;码头的阻流作用对工程较小范围内的流速变化较为明显,码头南北两侧和西蟹村岛北侧的流速分别呈现出减小和增大的趋势;受局部工程影响,整体冲淤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码头周边海域,其中淤积的海域主要集中在码头附近、造船厂东西两侧区域,冲刷的海域主要集中在盘峙岛和西蟹村岛拐角处的挑流区域。  相似文献   

10.
岛屿附近海域水动力和泥沙运动规律以及工程实施后引起的变化都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文章通过建立多重嵌套式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枸杞岛拟建防波堤工程所引起的潮流场、含沙量场以及海床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研究表明,拟建工程没有改变大范围海区的水沙环境,仅会引起岛屿周边水动力的减弱,海床演变以淤积作用为主,淤积强度在0.1~0.3 m/a。  相似文献   

11.
陈纯  唐国兵  张春生 《水道港口》2013,34(3):199-203
文章对福建宁德漳湾作业区开发方案有关潮流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收集并分析了工程附近水域的自然条件,掌握了工程水域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特点和海床冲淤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开发方案实施后的潮流场、泥沙场、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潮流动力、地形冲淤以及纳潮量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开发方案对周边海域水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江苏如东人工岛建设对周边水动力及泥沙冲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南黄海辐射沙洲这样一个水动力和泥沙环境都相当复杂的区域建设浅水人工岛,不仅要考虑人工岛本身的稳定型问题,还要深入地认识浅水人工岛建设引起的流场和泥沙冲淤是否造成目前潮流动力场和"水道—沙洲"系统格局的较大变异、自然演变的趋势性过程是否因人工岛建设而加速或逆转。通过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研究了西太阳沙人工岛工程对滩槽演变趋势的影响和工程区滩冲槽淤的短期波动,探讨了如东人工岛工程建设后,岛周围水动力和泥砂冲淤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冲措施。结果表明,拟建人工岛工程建设引起的水流动力变化主要在西太阳沙附近的浅水区,并局限在1.5倍人工岛直径范围内,对邻近水道深槽区的潮流动力没有影响。人工岛工程没有改变西太阳沙周边各水道潮流动力场格局,没有引致水道间潮流动力此消彼长的变化、未改变控制西太阳沙"水道-沙洲"系统演变的动力泥沙环境,西太阳沙核心部位的稳定主要取决于西太阳沙北侧潮流动力增强的自然演变过程。就人工岛建设而言,东北岛壁前沿有效的防冲护底措施对沙洲核心部位稳定和减少北水道深槽淤积泥沙来源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天津港海域水文泥沙特征和冲淤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波浪潮流和泥沙数学模型对天津浮式LNG码头建设的水动力和泥沙问题进行研究,对取排水实施前后流场变化、防波堤建设对码头前流场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预报了港池、航道正常年淤强以及一场大风期间淤积厚度,并通过资料分析得到泄洪排涝对工程区泥沙淤积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海口港新海港区为研究背景,采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的手段计算并分析新海港某港池拟建防波堤工程对港区海域及航道的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大小及范围,着重分析进出港航道流速、冲淤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因该海域东向流占优,防波堤工程对潮流的影响范围东向流大于西向流;受防波堤挑流作用,航道内流速较之工程前略有增大,并且航槽呈冲刷态势,最大冲深0.15m/a;港池内流速较之工程前减小,呈淤积态势,最大淤厚0.21m/a。  相似文献   

15.
《港工技术》2021,58(3)
以道人山渔业码头为例,详细分析了工程实施前后的流速变化。结合半理论半经验的冲淤公式,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对挟沙公式进行率定,计算了工程建成后的地形冲淤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受湾内阻水影响,码头前沿海域及防波堤内侧港池以淤积为主,防波堤两端受挑流和过水断面收缩影响产生局部冲刷,但整体冲淤量均不大,影响范围局限于工程周边200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鱼山已建围垦工程产生的水动力变化引起岛区附近海床的调整重塑。对工程前、后实测水下地形资料进行对比,并对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岛区南北两侧深槽进一步增深发展,近岸局部发生淤积。海床冲淤发展趋势有利于深漕区码头水域的水深维护,并提升了岸线前沿水深条件,有利于后续高等级泊位的开发建设,但同时也增大了近岸码头区水深维护和西侧后续围堤建设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开辟大洋山深水航道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洋山周边深条件优越,风浪掩护条件好,有建设深水码头和开辟深水航道的条件。本文分析了大洋山水域潮流,波浪和泥沙特征,对深水航道开辟后的泥沙回淤进行了初步估算,认为目前航道道浅段开挖后的回淤主要是以悬沙为主,如对平均水深12m段浚至15.5m时年回淤强度在1.2m左右,并且在航道淤积过程中出现浮泥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水道港口》2016,(6):593-598
基于历史地形数据,建立珠江河口水下三角洲数字高程模型分析近期的水下地形变化。并分析上游径流来沙和人类工程活动对河口区水下地形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左右期间,水下三角洲地形基本处于淤积状态,只有深槽等局部区域发生冲刷。20世纪90年代期间,黄茅海水域和伶仃洋水域的淤积强度有减弱的趋势,而鸡啼门水域淤积强度增强,磨刀门水域表现为滩淤槽冲的状态。上游径流来沙除伶仃洋水域外都表现出减少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些区域的淤积强度。而人类活动如土地围垦,航道整治对河口区水下地形的变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瓯江口航道淤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决策  麦苗 《水道港口》2011,32(2):107-111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和水深图资料,对瓯江口航道的淤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海区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类型,为强潮海区;工程海区潮流性质属于不规则半日浅海潮流,潮流运动呈往复流形式;航道水域范围多年来总体上处于0 m浅滩水域略有淤积、0 m下深槽略有冲刷,总体呈现略有冲淤变化的平衡状态;瓯江航道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汛期...  相似文献   

20.
根据鸭绿江河口西水道水流、悬浮泥沙和底质粒度特征的分析,研究丹东港出海航道泥沙淤积的动力机制以及泥沙粒度对回淤的指示作用。分析表明,海域来沙为西水道的主要泥沙来源,泥沙运动以“波浪掀沙、潮流输沙”为主要特征;悬沙和底质粒度对比表明,上航道和中航道段航道回淤以悬沙落淤为主,下航道和外航道段航道回淤以底沙推移为主。航道回淤泥沙作为泥沙运动的“指示剂”,能够较好地揭示航道回淤的机理;采用刘家驹悬沙淤积模式和罗肇森底沙输移模式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丹东港大东港区20万吨级航道回淤量为679万m,,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较为接近,上述分析方法和公式可适用于砂质海岸航道回淤计算,也为类似航道回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