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单桩应力应变拟合曲线的推求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桩身荷载传递函数推导了一种新的桩身实测应变的拟合曲线,并在广州大学城7根试验桩现场埋设钢筋应力计和滑动测微计进行了应力应变测试,利用该拟合曲线对实测应力应变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法能较大程度地减少测量中的误差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加了侧摩阻力计算的可靠性,其结果可为单桩承载性状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书斌 《公路》2005,(12):146-149
介绍了一种先进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技术。即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iN(CRCP)中布置了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对路面板中连续钢筋和混凝土应变进行实时监测。研究结果表明,BOTDR在公路桥梁等一些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黄河地区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特性,采用自平衡测试法进行2根试桩静载试验,并采用钢筋计测试元件进行了桩身轴向应力测试。基于实测数据,对桩总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以及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将桩端阻力实测值和《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规范》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SZ9桩桩侧摩阻力地勘报告值基本大于实测值,SZ10桩桩侧摩阻力地勘报告值与实测值基本接近,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规范对砂土类的桩端阻力深度修正系数取值偏大,导致桩端阻力计算值远大于实测值。研究成果对黄河特殊地质条件下超长大吨位桩基础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桩基技术的发展和监测要求的提高,钢筋应力计的测量存在着一些固有的不足,而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灵敏度高、分布式或准分布式测量等优点。为此,对比分析了两者工作原理,并将两者同时应用在钻孔灌注桩现场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光纤光栅应变计监测方法对桩身轴力的变化极为敏感,且在整个桩基加载的历程中都可以实时连续地采集到桩身轴力的数据;此外,钢筋应力计的准确性相比于光纤光栅应变计会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依托宁波某工程进行超长大直径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得到桩顶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据此得出桩的极限承载力;桩身不同深度位置埋设有钢筋应力计,静载荷试验过程中记录不同荷载下不同深度钢筋应力计读数,通过换算得到桩身不同位置的轴力随荷载变化规律,并据此得到桩身极限侧摩阻力及极限端阻力;通过试验结果对超长大直径桩的承载特性进行分析,并将通过桩身轴力测试得到的桩基极限承载力与静载荷试验得到的桩基极限承载力进行对比,两者较为吻合,证明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某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受力特点,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桥梁结构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基于现场模态试验,测试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分析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评价桥梁承载能力。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测模态参数分析的结果较为吻合,主桥整体刚度良好,结构传递振动能力及均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阻尼比是桥梁结构重要的自振特性参数,其机理复杂,无法通过结构理论计算确定,只能采用实测方法获取真值。波形分析法是结构动力学中常用的一种实测阻尼比的方法,一般采用动位移信号衰减曲线求解阻尼比。受当前测试仪器及现场条件的限制,一些大跨径桥梁很难找到不动点获取实用可靠的动位移信号,公路桥梁相关规范及工程实践中一般采用加速度信号代替动位移信号求解公路桥梁阻尼比,而采用加速度信号求解公路桥梁阻尼比是否客观准确,值得探讨。通过对某公路桥梁多组实测动位移、加速度信号采用波形分析法分别求取阻尼比,探讨实测阻尼比量值的随机性及两种信号求解结果的一致性。据此,得出了对工程实践有益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在细粒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注桩是桥梁建设中普遍采用的基础形式,目前国内后压浆技术在房屋建筑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在桥梁工程中应用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分析了后压浆灌注桩加固机理和承载性状,结合河北省内实际工程对持力层为细粒土层的同一场地中相同桩长的普通灌注桩、后压浆灌注桩进行了现场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对普通灌注桩、后压浆灌注桩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对试桩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沿桩长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计了后压浆施工工艺对灌注桩承载力提高所起的作用机理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讨论侧摩阻力随位移的发挥性状。在对双曲线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这一模型,对上海地区某预制桩的侧摩阻力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曲线函数模拟桩侧摩阻力随相对位移的发展变化是合适的。依据实测资料,给出了上海土层侧摩阻力随位移发挥的双曲线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二种不同成孔工艺施工的钻孔灌注桩中埋设钢筋应力计,对灌注桩进行静载荷试验,测得在各级荷载下的桩身轴力分布,获得在极限荷载下桩身侧摩阻力分布,得出二种不同成孔工艺对桩身侧摩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天水一号大桥桩基工程为依托,对相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两根基桩采用自平衡法进行了承载力试验,通过现场实测数据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两根试桩上下段的Q-S曲线和该场地桩侧各土层的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值;并将自平衡测试结果转换为传统静载试验结果,转换后的Q-S曲线近似直线,没有出现明显的向下转折或弯曲段,基桩承载力未达到极限状态,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深厚卵石层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性能,以湖北观音寺长江大桥为背景,通过现场自平衡静载试验进行后压浆灌注桩承载性能研究。采用分布式后压浆技术,通过试桩现场试验获取压浆前、后深厚卵石层桩土接触界面桩侧摩阻力τ~桩土相对位移s、桩端阻力qu~桩端位移su关系曲线,揭示后压浆对桩土接触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压浆前、后的桩侧、桩端初始刚度变化揭示压浆效应对深厚卵石层桩基承载能力增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卵石层灌注桩采用分布式后压浆可以有效提高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减小桩顶沉降;压浆后灌注桩桩侧摩阻力、桩端承载力得到提高,桩侧、桩端初始刚度得到增强,承载性能明显改善;现场实测桩基各承载性能指标约为理论值的1.1倍;压浆后桩基各承载性能指标为压浆前的1.8~2.0倍。  相似文献   

13.
结合广中江高速公路跨江桥梁钢管混凝土复合桩工程实际,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滨江大桥X3-15桩基础竖向承载特性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与现场试验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及参数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不同钢管埋深下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增大钢管埋深能有效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钢管埋深在12m范围内增加时,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增加较快,钢管埋深每增加4m,桩基竖向承载力增幅2.0% ~2.2% ;钢管埋深超过12m后继续增加钢管埋深,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增加幅度较小,钢管埋深每增加4m,桩基竖向承载力增幅1.3% ~1.4% ;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钢管段侧摩阻力、钢管段以下钢筋混凝土段侧摩阻力、钢管端部变截面处端阻力和桩端阻力组成;随着刚管埋深增大,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总侧阻力逐渐增大,总端阻力则均有所减小,钢管埋深由4 m增加至24 m时,桩基总侧阻力增大了6 382.8kN,增幅9.3% ,桩基总端阻力减小了6 382.8kN,减幅29.8% 。  相似文献   

14.
用现场静载试验的方法,利用预埋钢筋计和土压力盒,进行了高速铁路路基声屏障桩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身应力和桩底反力的测试。重点分析声屏障桩基础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和桩身内力。结果表明:对于声屏障的桩基础,采用试验时的桩长、桩径和桩身混凝土,桩基的承载力很大,桩顶荷载主要由桩周土的侧摩阻力来承担,并分析了此类桩基础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声屏障桩基础的设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试验数据和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装配式桥梁精细化有限元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了桥面铺装、支座、截面钢筋及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以20m空心板桥为例进行验证。各因素的影响次序是桥面铺装、混凝土弹性模量、截面钢筋、支座刚度,桥梁评估时应结合实测参数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软岩地层的嵌岩桩设计承载力、实测桩周各土层发挥的侧摩阻力值和桩端阻力,采用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进行现场试验。评估基桩的实际承载能力,取得嵌岩钻孔灌注桩随着荷载加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特性。  相似文献   

17.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单桩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的承载特性,采用室内试验研究外设塑料套管对桩体竖向抗压强度的影响;结合现场试验,对不同桩尖类型的桩体进行了静载和荷载传递试验,分析不同桩尖类型的TC桩单桩承载能力和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TC桩单桩沉降和侧摩阻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外设的塑料套管可提高桩身混凝土的竖向抗压强度约23%~38%;桩尖直径为26cm圆形桩尖的单桩静载试验的极限承载力最大,其次是30cm圆形桩尖、方形桩尖、十字形桩尖;侧摩阻力沿桩深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最大侧摩阻力发生在2/5~4/5桩深范围内;所得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桥梁结构动力试验包含自振特性测试和各种条件的行车试验。实际检测时主要是利用测试冲击系数和自振频率这2项参数对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对于阻尼、振型等测试结果没有评判方法,仅列在检测报告中供参考。在实测中发现,频率、振型、阻尼的测试结果与设计计算值差异性较大,因此可以推断按设计值计算的结构动力响应(地震、抗风)计算结果与实际响应也应有较大差距。以基于振型分解法的理论作为基础,提出采用试验模态的实测数据进行动力计算,进而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9.
BOTDA光纤传感技术监测钢筋锈蚀损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钢筋锈蚀后钢筋及其周围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发生变化的事实,提出了一种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监测的新方法,即应用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计(BOTDA)的光纤传感技术监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变,通过应变分布的变化实现对钢筋锈蚀的监测.通过试验梁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对比分析了钢筋局部锈蚀对应变分布的影响,对试验梁的锈蚀位置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利用BOTDA系统的识别效果与荷载大小,锈蚀位置,锈蚀长度有关,荷载越大,锈蚀段长度越大,越靠近跨中,识别效果越好.因此,BOTDA光纤传感技术能够识别钢筋的锈蚀损伤,实现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分布式监测.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利用桥梁低阶模态测试结果对桥梁结构抗弯刚度采用有限权量进行间接平差的最小二乘解识别方法。通过对1座3跨变截面连续箱梁实桥梁体抗弯刚度结合桥梁现场检测及数值模拟计算识别结果表明,此方法对于多种测试误差表现相当稳定,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