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对高填方路基定义进行阐述,分析高填方路基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对强夯法及冲击压实两种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进行探讨,最后结合工程实践,分别采用强夯法和冲击压实工艺对试验段进行施工,并检测施工完成后路基平整度与压实度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强夯法施工的试验段路基压实度较高,而采用冲击压实工艺施工的试验段路基平整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固原市北新街高填方路基段钢波纹管涵的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并探讨了钢波纹管涵在高填方路基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是造成道路病害的主要因素。本文依托我国西南部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工程,对高填方路基的剖面沉降和纵向沉降进行了监测,分析了高填方路基纵向和横向不均匀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填挖交界处以及与挡墙等结构物相邻的位置是路基产生沉降较大部位;在施工过程中,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规律性较差,但总体上来说,距坡面一定距离后,差异沉降显著增大;且降雨是影响高填方路基沉降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高填方路基设计、施工以及运营过程中,必须考虑大气降雨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填挖交界处、挡墙等结构物附近和路基中部位置。现场试验结果可为高填方路基的设计、施工与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静荷载下新建高速公路强风化填料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填方路基在施工及运行期的稳定性分析是高填方路基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的解决与否,将成为山区高等级公路安全、快速行驶的关键。对于建造在平坦地面上的路堤,特别是高度小于20 m的路堤的性状,已经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并根据它们的特点制订了相应的设计规范。但是,对于高度大于20 m的高路堤的特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深入认识高填方路基的工程特性,确保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成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以新建高速公路强风化填料高填方路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研究填料强度特性的基础上,对该高填方路基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原先采用强风化填料高填方路基稳定性不足,变更设计后稳定性满足要求,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程设计变更的需要,对原设计桥梁进行延长,变更设计后桥梁部分墩台位于已填筑的高填方路基上。鉴于高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填筑土与原状土的地质差异等原因,导致在高填方路基上进行桥梁人工挖孔桩施工有着与一般人工挖孔桩不同的难点和受力复杂性。笔者结合重庆奉云高速公路龙潭沟特大桥在高填方路基上人工挖孔桩的成功施工经验,就高填方路基上人工挖孔的特点、难点、受力分析、施工工艺措施等展开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提出了高填方路基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的填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5,(1)
在高填方路基后处理复合地基中,软弱土层的初始固结度对工后复合路基工作性能的影响显著。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高填方路基后处理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软弱地基条件下分层碾压填方路基采用后处理技术形成的复合地基初始固结度对工后复合路基中刚性小桩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总结了复合地基初始固结度对工后复合路基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能够通过小桩成孔和注浆施工来快速消散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下部软弱土层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提高土体有效应力;增大初始固结度能够减小路基工后沉降,有效改善路基工作性能。研究成果对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的优化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路基侧向水平位移是反映高填方地基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高填方路基侧向水平位移的检测精度,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检测资料,对于指导高填方路基施工与稳定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介绍高填方地基侧向水平位移产生机理及测斜仪工作原理,以及测斜仪在高填方路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通过在汝郴高速k12+960~k13+250和k46+700~k46+820两段高填方路基中应用表明,测斜仪可检测地基不同深度处的侧向水平位移;较好地反映了地基土体内可能存在的滑裂面的位置和滑动方向,对高填方路基稳定性分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刚 《华东公路》2014,(3):15-17
公路建设的发展使得山区以及重丘区的高速公路建设频繁,对于这类地区如何合理处理好高填方路基的施工是关键技术。结合工程实例,总结出成功的高填方施工处理技术,同时提出高填方路基的沉降观测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路基施工中,路基的压实较困难,尤其是高填方路基施工工期紧、成型路基的自然沉降时间又不足,而现有静碾及振动压路机的施工在客观上还不能有效地解决高填方路基的不均匀变形,容易引起路面的开裂、塌陷、下沉、变形及翻浆等多种病害。目前国内外提高路基压实密度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压实施工。现主要对冲击式压路机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山区公路工程施工中,高填方路基施工后常常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对公路的质量和寿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使用科学合理的路基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降地路基施工后出现沉降差异的情况.基于此,该文对山区公路工程高填方路基的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多年的施工经验,结合怀新(怀化-新晃)高速公路工程实践,阐述了土工格栅的作用及应用于高填方路基中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公路路线多穿越峰丛深谷地带。为实现生态环保,减少土石弃方,高填方路堤较多,如何减少沉降,提高强度,保证高填方体路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ZK128+890~ZK128+990段高填方路基施工为依托,基于对强夯加固理论分析和不同参数条件下高填方路基的试验研究,提出高填方路基有效加固深度经验公式,为高填方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锐 《中南公路工程》2000,25(3):9-10,13
介绍了京珠高速公路粤境(甘塘至华子山段)填方路基施工中的高液限土的处理,填土质量控制及结构物的回填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刘升传  吴立坚  覃俊 《公路》2011,(4):118-122
高填方路基在施工及运行期的稳定性分析是高填方路基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的解决与否,将成为山区高等级公路安全、快速行驶的关键.对于建造在平坦地面上的路堤,特别是高度小于20 m的路堤的性状,已经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并根据它们的特点制订了相应的设计规范.但是,对于高度大于20 m的高路堤的特性认识还...  相似文献   

16.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土石比和压实度的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对以重庆涪丰石高速公路石院子40m高填方路基沉降进行了分层沉降观测,并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土石混填高路堤的土石比对沉降有重要影响,石的比例越大,沉降越小,一定含石量对减小路基沉降有利,压实度越大,路堤沉降越小,工程中可以采用分层强夯或用冲击压路机分层压实来提高高填方路基的压实度,从而减小沉降。研究成果对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法优化和减小沉降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强夯冲击碾压在高填方路基中的应用,通过试验段对高填方路基冲击后的沉降观测得出冲击碾压对于路基主体提前稳定,加快工后沉降,消除不均匀沉降,节约施工周期和成本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提高了路基整体质量和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试验及研究分析,认为适当提高高填方路基的压实标准,可加快高填方路基的沉降速度,减少沉降量。  相似文献   

19.
目前,填方路基是山区公路路基的主体结构。高填方路基主要分三种,一是指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二是地面斜坡率小于1:2.5的路堤;三是不良地质、特殊地段的路堤。由于高填方路基自重大,加上行车荷载,以及施工的不规范,使得路基极容易发生沉降,导致路面开裂、沉陷等问题,对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合格率是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先分析沉降的机理,然后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介绍高填方路基的下档结构物因地基承载力不足,采用桩板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