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保证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满足国标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将整车VOC控制目标分解到内饰各个零部件。目前各主机厂常用的汽车内饰零部件VOC检测方法有德系车企的气候箱法和日系车企的采样袋法两大类,针对检测原理、检测对象、采样过程对2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做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满足强标要求,需要逐级控制乘员舱内饰零部件的VOC挥发量。建立了乘用车内饰零部件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同时分析了不同采样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乘员舱中几种内饰零部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采样方法正确、可靠、可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真空去除汽车地毯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方法的测试对象和测试设备、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原理和VOC样品的测试分析过程,并通过试验对经过真空处理与否的样品的VOC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真空法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汽车地毯的VOC浓度,可以推广使用到其他内饰材料和内饰零部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度对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散发浓度和主观气味性的影响,并通过测试贡献率较大的内饰零部件、分总成材料的VOC含量,对整车空气质量做了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整车VOC挥发物主要以二甲苯、乙苯、甲醛为主;65℃相比25℃主观气味性高出1级,各项挥发物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醛的挥发受温度影响最大;汽车内饰零部件对整车VOC和气味性贡献率较大的零部件为座椅总成、前围内隔热垫、顶棚总成和行李箱总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汽车内饰用聚丙烯材料及制品气味及VOC的改善措施。通过试验研究和车内空气质量改善实践经验,总结了影响聚丙烯零件散发特性的因素,提出了聚丙烯材料在聚合过程中、改性过程中和注塑生产过程中减少产生挥发性物质,降低车内VOC、气味和雾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选择环保原材料、采用环保工艺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零部件的后处理,聚丙烯零部件VOC和气味大幅下降,能够达到企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车内环境品质正向设计方法,即在车型研发初期,根据车型定位设定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性能指标,通过材料认可筛选出低VOC、低气味的材料牌号,再对认可后的材料进行零部件用材方案组合;针对用材组合方案,利用量产车型模具进行样件试制和工艺验证;最后利用整车VOC、气味模拟评价舱对整车内饰零部件的VOC和气味性能进行模拟验证,根据模拟验证结果确定整车内饰零部件最终用材及工艺方案。然后再通过过程管控对工装样件和工装样车进行实件、实车验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及国外发达国家对车内VOC的管控历程,分析了国内外汽车车内VOC法规的状况,并将国内外VOC相关法规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详细介绍了整车、总成零部件和材料级别的车内VOC检测方法,通过对国外相关VOC法规及检测标准的介绍,为我国车内VOC法规及测试标准提供相关的指导性建议,为国内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采样袋法测试汽车内饰零部件VOC的测试步骤,并总结该方法中影响测试结果的各种因素,确保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汽车软内饰零件VOC含量高、气味性大的问题,以地毯总成和顶衬总成为例,采用10 L袋子法、2 000 L袋子法分别在试验室及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抽排风烘烤工艺降低汽车软内饰零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改善气味性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测试对象、测试设备、抽排风后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原理、样品的VOC测试分析过程,并对样品是否经过抽排风烘烤处理的VOC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抽排风烘烤工艺能够明显降低汽车地毯和顶衬的VOC含量、改善气味性,有效解决了汽车软内饰零件VOC含量高、气味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车内易挥发有机物(VOC)污染问题,以汽车顶棚总成为例,通过对其产品及原材料VOC检测、生产工艺和储存环境影响与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法,从而开展基于材料、零部件及成形工艺的汽车顶棚总成低VOC绿色设计与开发,为主机厂和配套商提供汽车顶棚总成VOC溯源分析和低VOC材料工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方式以及现状,同时也通过我国国内某公司车的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来进行相关的介绍,并且利用云处理分析具有较低VOC的材料,而且通过大数据总结了车内禁用材料清单。同时还通过与汽车零部件供应相关的VOC数据库来进行高危风险零部件的筛选。希望而已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VOC是常温下易于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甲醛、甲苯、苯、二甲苯、乙醇类及酮类等各种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车内VOC主要来源于车内装饰材料.本文通过TDS-GC-MS方法检测了几种常用汽车内饰用原材料的VOC成分,对查找车内环境污染源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3.
蓝先  黄敏鸫  徐伟  江上洋 《时代汽车》2022,(10):168-170
本文从材料、关键工艺、环境、其他、成品检测等环节开展汽车前门饰板总成散发性管控实践活动,为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及材料供应商联合行动来管控汽车内饰零部件散发性提供一个有效的范例,从而对整车的内饰零部件散发性管控探寻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到各车型使用的工作模式,以便提升汽车整车的散发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内外对车内空气质量严格的管控标准条件下,为了指导车企更有效地控制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含量,从汽车内饰件所用材料的角度对VOC的产生和散发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高分子材料本身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分析车内VOC含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高温、氧化剂等因素有利于VOC的释放、湿度对VOC释放的影响情况则与有机物本身的水溶性有关。同时,进一步从原材料的选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及工艺设计、汽车的结构设计以及消费者端等4个角度提出控制车内VOC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由于整车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方法与零部件检测方法不同,当某车型内饰零部件全部满足企标要求时,整车VOC仍然不满足国标要求,通过拆解该车型座椅总成后,经过试验后整车VOC满足要求,进而得知座椅总成是整车VOC超标的主要贡献源,最终通过对座椅总成中发泡的改善,使得整车VOC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汽车内饰件的材料、工艺和仓储环境是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试验研究,总结了内饰件的注塑温度、注塑前的烘料工艺、仓储的温度和时间对其VOC含量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车内空气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车内空气质量国外管控现状以及某公司车内空气设计研发体系与管控方式,即在车型构想阶段,通过材料认可筛选出低的材料与禁用材料清单,根据车型内饰零VOC部件设计构想书,对认可后的材料方案进行设计提案,通过同步研讨与模拟验证两大工具证明材料方案的可行性;最后通过零部件数据库中的大数据制定研发车零部件抽检清VOC TOP10单,即高危风险零部件清单。抽检结束后,在阶段进行实车验证,进入量产阶段通过抽检PT机制与处理机制对供应商进行一致性管控。  相似文献   

18.
正道路车辆回收利用标准研究工作组职能介绍道路车辆回收利用标准研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主要围绕汽车禁用物质、车内空气质量、新车可再利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RRR)以及报废车回收再利用等几个方面开展标准制定工作,以逐步完善汽车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在汽车禁用物质方面,主要针对汽车有害物质限值、有害物质检测技术及方法,以及禁止邝艮制使用材料替代技术的标准和规定;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主要针对挥发性有害物(VOC)的检测方法、气味评价和雾化检测方法的标准和规定:在新车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和增值塑料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博禄在2015国际橡塑展上推出其最新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此次参加国际橡塑展显示了我们是中国聚烯烃市场的重要供应商。"博禄北亚区高级副总裁王裕能表示:"通过对新产能的投资、提升商业运营水平、加强研发能力,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中国及亚洲市场的挑战,并积极满足市场的需求。"提供低VOC内饰解决方案博禄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关注乘客的健康安全问题,在本次展会上,推出了低VOC汽车内饰解决方案,从材料源头助力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帮助推动中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00 L袋子法作为零部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试验方法,研究检测温度、零件材料种类、工艺、零件表面积及质量对零件VOC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温度提高可加速乘员舱内零部件VOC的挥发,同时环保材料的应用对整车VOC挥发的改善明显。最后,根据温度、材料种类、零件表面积等方面对车用材料的选择给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