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型客运站股道分配问题的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大型客运站的股道分配问题是指在列车运行图与车站平面图的时空约束条件下,为列车分配无冲突的进路和站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约束规划的方法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将约束条件分为硬约束和软约束,它们分别反映车站作业安全要求以及对股道和进路的选择偏好;然后将求解过程分为约束识别、值排序以及Back-tracking搜索3个步骤。对某大型客运站的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求解大型客运站的股道分配问题。这一方法为检验列车运行图的可行性以及制订车站作业计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车站股道轨面顺坡问题的几点建议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西安分院郭满州由于车站各股道上部建筑高度不等及路基横向坡度的影响,产生了相邻股道轨面高差的顺接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以下简称《站规》第2.2.14条已有规定。但是,在车站...  相似文献   

3.
股道运用是高速铁路车站作业组织的核心,车站股道运用与列车运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缓解晚点对列车正常运行秩序的影响,以相邻若干高铁车站股道运用与列车运行调整综合优化为对象,统筹考虑各站股道、进路占用的唯一性及其最小安全间隔时间、车底周转计划等约束,以最小化列车到发时刻波动性和车站股道运用方案波动性为优化目标函数,构建综合优化模型;以列车在站到发时刻为纽带,设计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思想的综合优化算法,制订高速铁路车站股道运用与列车运行调整综合优化方案。算例表明:所提方法能快速解决线路级高速铁路车站股道运用与列车运行调整综合优化问题,有效降低股道运用站间影响及晚点对后续车站的影响;合理设置初始Markov链长有利于提高算法效率;立折旅客列车晚点对方案的波动性影响最大,终到、经停旅客列车的影响最小,在调整过程中应优先保证立折旅客列车的正点运行;若调度员决策偏好到发时刻稳定性,可优先调整终到旅客列车的方案,若决策偏好股道运用稳定性,优先考虑经停旅客列车;所提方法能够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计划实时调整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列车所在位置事关列车运行安全.在车站,列控系统需要准确了解列车所在股道,以控制两列列车在车站交会或越行.由于车站股道密集,单纯依靠卫星定位系统(GNSS)确定列车所在的股道有较大困难.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是广泛应用于语音处理的一种时间序列统计模型,本文将HMM应用到列车股道占用自动识别中,对列车运行轨迹建立HMM,解决了卫星定位系统用于列车定位时列车占用股道的识别问题.对于HMM状态个数、卫星定位输出频率与列车运行速度对识别的影响等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出优化参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客运专线车站作业流程和作业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实现股道分配线路空闲与繁忙期均衡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并以某一典型客运专线车站为实例,比较了不同的分配方案,对提出的均衡性评价模型进行验证。该模型的建立可求解列车分配无冲突的进路和站台问题,从而提高车站股道利用率以及车站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优化重载线路股道带进路(腰岔)信号机的车站LKJ数据的编制方法,将车站按股道拆分成若干个标准车站或复杂车站进行编制,解决了重载线路特殊车站由于各股道所设置的进路信号机数量及位置不同的特殊性,实现了对重载列车运行的精准控制。  相似文献   

7.
铁路车站股道运用排序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守车站股道运用条件,在引入时间窗、权重和有限度3个参数的基础上,利用排序理论构建车站股道运用排序模型。结合列车在车站的实际作业过程和进路编排,利用启发式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股道运用初始方案。基于排序原则选择、进路编排方式和多方案选优3种解改进策略对股道运用初始方案进行改进,得到股道运用改进方案。利用现代柔性理论,设置1个人—机交互接口,以股道运用可行性为第1优化目标、均衡性为第2优化目标,建立股道运用的柔性模型,按照人—机交互会话的方式进行求解。采用该模型与算法编制的铁路车站股道运用自动编排系统,目前已在广州东站和韶关站初步运用。  相似文献   

8.
重载卸车站是重载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车站作业计划自动化编制对于加速列车周转时间、提高重载运输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重载卸车站由于列车在站作业种类多,车站作业计划编制复杂。为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编制高效智能的车站作业计划,在分析重载列车在车站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将重载列车在站技术作业过程转化为对卸车站内到达线股道、存车线股道、卸煤线股道、清煤线股道、组合线股道的5次占用问题,构建考虑股道运用的重载卸车站作业计划模型。考虑到模型属于NP-hard问题,设计微进化算法进行求解,并在微进化算法基础上引入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中的损坏和修复思想对算子操作进行改进。以朔黄铁路终端黄骅港站某夜间到达的15列重载列车为实际案例,对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微进化算法所采用的优势基因结构机制能快速有效解决重载卸车站作业计划编制问题,相较于GUROBI求解器,其求解质量在95%以上且求解时间缩短48.16%,同时相较于遗传算法其求解质量提升5.38%且求解时间缩短27.49%。微进化算法得出的优化计划相较于人工编制计划,重载列车在站总时长缩短了389 min,提升了重载卸车站作业计划质量。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白城列检股道电动脱轨器系统工程”项目为实例,论述股道电动脱轨器控制系统与车站联锁结合电路的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标准、具体电路设计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车站股道有效长是铁路主要设计标准之一,直接影响工程投资、土地资源利用及车站选址等。本文以客运专线车站为背景,运用列车运行控制原理及现行铁路运营安全规则,研究探索进一步缩短股道有效长的可行性和方法。研究结论:(1)客运专线车站股道有效长与列车编组长度、列控系统安全距离、出站应答器至出站信号机距离、有无折返作业等有关;(2)客运专线车站股道有效长与运营安全要求有关,本研究基于不考虑设置过走防护区以及完整的紧急防护区;(3)在不考虑设置过走防护区和完整紧急防护区的前提下,通过外移出站信号机至警冲标5 m,调整出站应答器位置等措施,可以进一步缩短客运专线铁路车站股道有效长约100 m;(4)对于运输不太繁忙的客运专线,可以采用设置接车进路延续进路的方案,在缩短股道有效长后保持一定的过走防护能力;(5)本研究结论可为优化客运专线铁路车站股道有效长设计标准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1.
1958年6月15日,中国第一条干线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鸡至凤州段正式开工建设,从此中国铁路迈出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50年弹指一挥间。从创业、徘徊到高速发展,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艰辛的道路。今天,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电气化铁路建成通车,中国的电气化铁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已跃居世界前列。让我们一同回首我国电气化铁路50年的发展历程,一同期冀中国电气化铁路更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气化铁路突破两万公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1年8月15日建成开通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鸡至凤州段,到今年已经整整45年了。在这45年中,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2005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的通车里程已经突破两万公里,达到了20132公里,这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我国铁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过去45年的建设概况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比发达国家一般要晚半个世纪。1961年8月15日,在新建的宝成铁路宝鸡——凤州段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这条电气化铁路全长91公里,线路穿越崇山峻岭,隧道…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电气化铁路从无到有,至今已突破2万公里。电气化铁路在铁路运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家为何如此重视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电气化铁路的优势到底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4.
哈大电气化铁路于2001年11月30日全线通车。哈大铁路北起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南至辽宁省海港城市大连,穿越富饶的松辽平原和工矿密集的辽宁工业腹地,途经长春、四平、铁岭、沈阳、辽阳、鞍山、营口等3省23个市县,正线全长945.8公里。沿线与滨洲、滨绥、滨北、长白、长图、平齐、四梅、沈吉、抚顺、沈丹、辽溪、沟海、营口、旅顺等23条干支线相衔接,是纵贯东北全境,连接关内关外,并同俄罗斯、朝鲜及东欧各国进行国际联运的交通大动脉,是全国客货运输最繁忙的四大干线之一,在全国铁路路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世界轨道交通》2008,(4):64-65
随着铁路电气化的不断发展,控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铁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对全路运输的影响越来越大。保证其安全可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有安全可靠的接地系统和可靠连接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6.
新型有轨电车的信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轨电车作为成熟的轨道交通形式,在我国的天津、大连、鞍山、长春等城市都在运营使用。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有轨电车项目建设中,胶轮低地板车辆已逐渐取代原有的钢轮钢轨低地板车辆,并开始投入使用。我国目前仅天津滨海新区采用了这种新型有轨电车车辆,且已投入运营使用。  相似文献   

17.
<正>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与线路、轨道、站场、桥梁、隧道、高架站房结构、综合检修基地等土建专业均存在复杂精细的接口工程。接触网的接口施工,是高速铁路运行可靠保证的关键工程之一,应严格控制管理各阶段相关接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电气化铁路对铁道通信的影响机理,包括磁影响、电影响和阻性耦合影响。并就电气化铁道对通信线路的影响给出了相应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提高电缆金属护套的屏蔽性能,加防护地线和气闭绝缘套管,进行绝缘连接处理,加瞬时过压保护器SPD等铁道通信电缆线路和光缆线路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standard overhead contact line design 标准接触网设计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标准针入度试验,标准贯入试验 standard pole 标准电杆 standard substation 标准变电所 standard switching substation 标准开闭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61年8月15日建成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凤段,到2003年已经42年了。在这42年中,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十余年建设历程 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比世界其他几个电气化铁路大国一般要晚半个世纪。1961年8月15日,在新建的宝成线宝鸡至凤州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