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船舶》2020,(2):76-76
近日,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船台仪式顺利举行,该船为目前国内在建吨位最大、性能最优的海洋综合科考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建造。面对疫情不利影响,MARIC设计团队攻坚克难,与中山大学科考船建设指挥部、江南造船、中国船级社、上海佳船监理等各方紧密合作,确保了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项目上船台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2.
《船舶》2019,30(6)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江南造船为中山大学建造的6 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正式开工建造。该船总长约114.3 m、定员100人,续航力15 000 n mile,是一艘无限航区船舶,具备B3冰级加强以及DP-1动力定位能力,是目前国内在建吨位最大、性能最优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也是近年来继"科学号""嘉庚号""东方红3"号"雪龙2"号等科考船后,MARIC精心打造的又一艘大型海洋综合科考船。针对科考船底部声学设备对防气泡干扰要求  相似文献   

3.
《船舶》2017,28(4)
继先后完成国内多型科考船重点项目后,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又于6月22日在"中山大学6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设计"采购项目招标中成功中标,揽获大型科考船设计订单,再度引领我国高校科考船设计浪潮!  相似文献   

4.
正10月25日,江南造船建造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号正式入列"东方红"系列科考船队。该船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船长103 m、船宽18 m、定员110人、实验室总面积600 m~2,配备国际最先进的船舶装备和科考装备,可开展高精度的全海深和空间一体化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是国内目前排水量最大,定员最多,经济性、振动噪声、电磁兼容等指标要求最高,作业甲板和实验室面积利用率最大,综合科考功能最完备的国际顶尖海  相似文献   

5.
《船舶工程》2020,(3):29-29
3月30日,由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八所设计、江南造船建造的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顺利上船台。该型船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船,总长约114.3 m,排水量约6800 t,续航力15000 n mile,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具备B3冰级加强,采用直流母排+蓄电池储能技术,配有齿轮全回转主推进装置、轮缘永磁侧推装置,具备DP1动力定位能力,是一艘配置高、能力强、创新技术高度集成的新一代大型海洋综合科考船。  相似文献   

6.
《船舶》2017,(5)
<正>8月28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向阳红01"号船从位于山东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中心码头起航,开始执行为期260天的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此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以中国大洋46航次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与"雪龙"号船联合组队)两部分为主体任务,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并在走航过程中进行环境、资源、气候、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7.
《船舶》2018,(1)
正1月16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东方红3"号在江南造船下水,该船将于今年下半年交付中国海洋大学。这艘凝聚中国智慧的科考船,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拥有多项船型设计专利,该船既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也是海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建成后将承担可持续促进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战略平台,为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8.
乐美鑫  刘媛  蔡晓涛 《船舶工程》2021,43(9):11-14,58
以"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为研究对象,为减小机舱噪声,设计过程中综合风机室布置和机舱通风管系布置,分析消声器、消声百叶窗和壁面吸隔声处理等各种常用噪声控制措施的利弊,优选出适合该船风机室的噪声控制方案,并进行实船测试验证.实船测试表明,噪声控制效果显著,研究方案可为同类型或其他类型船舶的风机室噪声控制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中远海运宇宙"号由我所自主研发设计、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21000标准箱系列的首制船。该船于2015年12月18日开工建造,2017年12月25日下水,2018年6月12日命名交付。"中远海运宇宙"号是国内目前最大的集装箱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船的主尺度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0.
国内动态     
<正>"海洋石油670"号命名交付6月1 2日上午,上海船厂为中海油服建造的12000马力深水三用工作船"海洋石油670"号在崇明基地造船1号码头命名交付。"海洋石油670"号是上海船厂为中海油服建造的4艘系列船的首制船。该船由瓦锡兰(挪威)船舶设计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承担详细设计,是一艘具备拖带、起抛锚、ROV作业支持、潜水作业支持、对外消防、  相似文献   

11.
"实验6"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3000吨级综合科学考察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 该船采用AFE有源前端驱动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设双吊舱、1台首侧推,DP-1级动力定位.该船挂中国旗,入级中国船级社. "实验6"船的主要尺度及参数见表1.  相似文献   

12.
"江河051号"系350m3/h整体绞吸式挖泥船(以下简称350m3/h挖泥船)的首制船,是国家百船工程一期工程的重点船型,由蚌埠市河海疏浚工程船舶设计研究所设计、中港集团天津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该船于2001年3月6日下水,2001年6月9日建造完工交付使用.该船为非自航,主船体为单底单甲板、方箱型、横骨架式结构;设计航区:内河B级航区疏浚作业,遮蔽航区拖带.  相似文献   

13.
正"海洋石油760"号南海深水二维物探船是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并由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承建的高端二维深水物探船。该船入级中国船级社,船东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COSL)。该船于2015年1月28日开工建造,2015年6月10日下水,并于2015年12月16日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14.
《船舶》2020,(1)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江南造船为交通运输部东海保障中心建造的我国首艘深远海大型专业海道测量船签约开工。大型测量船是我国海事系统十三五规划新开发船型,是我国海事系统综合测量作业的旗舰。该船建成后,将主要承担我国管辖海域深远海海域海道测量任务,兼顾对深远海失事船舶、遇难沉船、失联飞行器等进行应急搜寻扫测任务,以及国际联合海洋测绘交流工作。对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实施,满足海  相似文献   

15.
《航海》2015,(1)
<正>现有远洋综合考察船三艘:"科学"轮"科学一号"轮"科学三号"轮一艘近岸科学考察船"创新"浮码头一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船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考察船队的管理机构。中心现有职工120人,其中岸上管理人员9人,船舶实验室技术人员22人,干部船员37人。船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上科学考察活动的强力支撑体系,承担过多项大型国际、国内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如国家"126"、"863"、"908"、"973"等重大科研出海项目。船舶航次项目涉及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气象、化学、生物、海洋环保、海底缆线路由调查等多方面学科,取得了大量海洋观测现场资料,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21年1月19日,由上船院为台湾长荣海运设计、江南造船承建的Sealion 2500 TEU集装箱船首制船"EVER ORIENT"顺利交付.这是上船院又一型以"私人定制Tailor-made"理念为船东打造的巴拿马型集装箱.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2月11日,国内最大新巴拿马型13500 TEU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樱花"(COSCO SHIPPING SAKURA)号轮在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顺利交付。"中远海运樱花"轮是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建造的5艘13500 TEU集装箱船的第4艘。该船是前不久在巴拿马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检阅的"中远海运玫  相似文献   

18.
《船舶》2021,(3)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联合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23 000 TEU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达飞蒙马特"号命名交付。2017年,达飞集团在中国船舶集团订造了9艘23 000 TEU双燃料集装箱船,该系列船型由MARIC研发设计(其中,江南造船建造4艘,沪东中华建造5艘)。"达飞蒙马特"号是9艘船中的第6艘,也是江南造船交付的第3艘,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环保性能最优的双燃料集装箱系列船。  相似文献   

19.
《船舶》2016,(3)
正2016年3月26日,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3"号在厦门正式交付。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为"向阳红03"号加入国家调查船队授牌,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沈伟平副院长出席了交船仪式。"向阳红03"号由MARIC承担初步设计、优化设计和详细设计。该项目从2012年12月签订建造合同开始,历时3年多,如今正式完成交付。该船不仅能满足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需要,还将为我国深海及洋区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海上移动实验室与试验平台。该船具备进行高精度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近日全面完成海上综合试航,在对试航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后,该船将交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艘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船,由中国船舶工业第七○八研究所负责设计,武昌造船厂负责建造。该船总长106米,型宽17.4米,设计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