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96例(男76例,女20例,年龄43-84岁,平均65.2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53例,颈丛麻醉43例。术中放置动脉临时转流管70例,其中全麻应用51例,颈丛麻醉19例。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71例,症状好转2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颈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结论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 4 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癌胚抗原 (Carinoembryonle Antigen ,CEA)及可溶性白介素 - 2受体 (Solubleinter leukin- 2 receptor,SIL - 2 R)的检测结果显示 ,术前血清 CEA及 SIL - 2 R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随 Duke′s分期增高而升高。术后血清 CEA较 SIL- 2 R下降快。但 SIL- 2 R在术后 10 d内反升高 ,尤其是 6例 Duke′s D期患者更明显 ,可能与肿瘤本身转移及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有关。CEA及 SIL- 2 R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提示 ,术后定期联合监测 CEA及 SIL- 2 R可为临床观察肿瘤患者的病情变化、严重程度、监测疗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及早发现术后复发病人。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剂量0.5mg/2ml及1.0mg/2ml的抗癌药丝裂霉素C对家兔颈外动脉行一次性灌注,于灌注后1、3、7d分别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实验结果表明:颈外动脉内灌注MMC可造成该动脉系统不同分段的不同程度的损伤。光镜下动脉的损伤以内膜破坏性改变为特征;亚微结构的改变呈现ECs脱落、内膜通透性增高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血流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认知障碍判断的价值。方法根据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估65例最后一次发作在72 h内的TIA患者的认知能力状况,同时用SPECT观察患者TIA发作间歇期的脑血流灌注显像。根据脑SPECT显像特点,比较不同程度低灌注组的TIA发作次数、认知能力及发作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析TIA患者脑SPECT、TIA发作次数与患者认知能力的关系。结果①所有患者的脑SPECT灌注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域,其中轻度、中度、重度低灌注各为21、26、18例,且脑SPECT灌注显像低灌注区范围越大,TIA发作次数越多(rs=0.751,P<0.01),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rs=0.470,P<0.01);②TIA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脑SPECT灌注显像呈负相关(rs=-0.308,P<0.05)。结论TIA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其程度与TIA发作次数及患者脑血流状况相关;SPECT可作为评价TIA患者认知能力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5.
采用严格配对的研究方法,对20对6~30个月隐性缺铁(LatentIronDeficiency,LID)婴幼儿进行了脑功率谱和脑地形图分析。结果显示LID患儿在右后顶部、左中后颈、右中颞及前中央顶部α1能量减低,提示LID患儿大脑发育比正常组婴幼儿落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rt-PA联合高压氧(high pressure oxygen,H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比较rt-PA联合H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脑含水量、脑指数、脑梗死体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观察比较rt-PA联合H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诱导型NOS(iNO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受体p75(p75NTR)和Trk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rt-PA联合HPO组比rt-PA组更显著地降低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脑指数、脑梗死体积、SOD、MDA、LD、NOS、NO及iNOS和p75NTR蛋白及mRNA的表达;升高模型大鼠的体质量、LDH及BDNF和TrkB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结论 rt-PA联合H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更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减少iNOS的表达,上调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表达、下调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麻黄碱治疗对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和治疗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单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1、2、3、4周应用免疫组化观察缺血周围区GFAP的表达。结果自然恢复组和治疗组术后1周GFAP表达开始增加,3周后表达平稳。治疗组GFAP的表达水平在前两个时间点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结论麻黄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 McAb固相放射免疫技术对26例妇科肿瘤、包块(含13例卵巢癌)及5例正常对照进行CA125检测,并与CEA、AFP对照。结果:①卵巢上皮癌12例均显著升高,CEA仅2/12增高;②手术或化疗后短期内CA125并不都迅即降低,有的反见升高;③作为术后监测,CA125可先于临床复发前半年即升高;④CA125和CA19-9等抗原在某些病例可同时升高,提示肿瘤标记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观察。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CRP含量;应用美国Acuson Sequoia 521彩色电脑声像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RP含量、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吸烟指数、颈动脉IMT及斑块数呈正相关。结论CRP作为炎性指标可能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血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0只,体重280~320 g,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预处理(R)组(n=10)经股静脉注入瑞芬太尼,速度为0.6μg/(kg.min),每次输注5 min,连续3次,中间间隔5 min;盐水对照(C)组(n=10)经股静脉注入生理盐水,每次输注5 min,连续3次,中间间隔5 min;30 min后对所有动物的右侧颈内动脉用尼龙线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闭120 min,然后拔出尼龙线恢复再灌注。再灌注2 h后处死动物,取大脑组织标本,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细胞凋亡的情况,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光镜观察发现R组细胞肿胀坏死明显减轻,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较C组明显减少。再灌2 h后R组凋亡细胞阳性率、TUNEL阳性率较C组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坏死,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1例进展期胃癌新鲜标本中E-CD蛋白表达以及患者术前血清中CEA水平,分析了它们与胃癌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标本中E-CD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胃周淋巴结转移、腹膜播散有关;血清CEA阳性车与肿瘤体积大小、血行昨转移、腹膜播散有关。腹腔游离癌细胞与E-CD和血清CEA阳性年均有关。提示:E-CD低表达或缺失以及血清CEA升高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对胃黏膜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对胃黏膜pH(gastricintraumucosalpH ,pHi)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 0例行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 ,采用胃管法 ,分别于入室、无肝期前 2 0min、无肝期 30min、新肝期 30min、术后 2、2 4h抽取胃液 3~ 5mL ,分析胃液的PCO2 ,同时在以上各时点监测动脉血PaCO2 、PaO2 、pH、HCO3 -和BE ,并代入Henderson Hasselbach公式计算pHi。结果 pHi在无肝期 30min、新肝期 30min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P <0 .0 1) ,且新肝期 30minpHi为最低点。术后 2h虽较术前有所回升 ,但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移植阻断下腔静脉后胃黏膜有明显的缺血低灌注现象。随着阻断时间延长 ,胃黏膜低灌注、酸中毒的症状加重。提示术前选用抗酸药物治疗 ,术中减少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尽量缩短无肝期的时间对提高pHi、保护胃黏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形态学观察,研究胰岛素对短暂脑缺血大鼠海马CA1 区迟发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胰岛素组术前腹腔注射胰岛素和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再灌注后第1、3和7天取材,HE染色观察计数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结果 再灌注后1、3、7 d模型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为176.00±4.24、110.75±7.89和59.00±8.41;胰岛素组为:178.00±8.52、166.00±6.06 和92.50±9.98。结论 胰岛素可延迟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后海马CA1 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重症瓣膜替换术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 对2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人施行体外循环下瓣膜替换术,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72min,升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116min,转流中采用中度低温,中度稀释,高流量灌注以及定时灌注冷停跳液等心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8岁。2年前在某院因甲状腺功能亢进行左侧甲状腺上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时,栓堵弹簧圈意外脱落掉入左侧颈动脉,此后出现神志不清,颈4脊髓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消失,约半小时以后神志恢复,肢体感觉及运动在一周后逐渐恢复,仍有跛行步态,下肢活动不灵,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于2004年11月14日入我院。入院查体:甲状腺Ⅱ度肿大,质软,可闻及静脉嗡鸣。左侧胸锁乳突肌处未触及金属硬物。颈4脊髓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体肌力Ⅳ级,双侧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征阳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左侧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可见金属异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即24h平均脉压(24hPP)、动态脉压指数(PP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中老年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据动态血压参数计算出24hPP、PPI、AASI;进一步分析24hPP、PPI、AASI及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①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的24h收缩压(SBP)、24hPP、PPI、AASI及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HDL-C低于IMT正常组(P<0.05);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加,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上述指标在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24hPP、PPI、AASI及血清hsCRP、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动态脉压相关指数是评价中老年EH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良好指标,其中PPI和AASI的价值更大。血清hsCRP可能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的重要细胞因子。血清hsCRP水平与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关系密切,两者共同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海马CA1区、CA3区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制作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脑缺血再灌注组(IR)、姜黄素组(CU)、对照组(SC),每组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又分为1、3、5、7d4个亚组,每组6只动物。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CA3区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Bcl-2、Bax蛋白在海马CA1区、CA3区的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探索活动及海马CA1、CA3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与IR组相比,P〈0.01),诱导Bcl-2蛋白及抑制Bax蛋白表达(与IR组相比,P〈0.01)。结论姜黄素有脑保护作用,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663例住院病人之血清CEA及36例胸水CEA放射免疫测定结果。476例肺、胃、肠道、肝、食道癌肿之血清CEA阳性率分别为64.29%、47.27%、40.63%、33.33%、31.48%;187例良性病人(食道除外),假阳性率分别为4.76%、11.96%、7.7%、26.47%;36例胸水中有17例肺癌患者,阳性率为94.12%;17例良性病变中无1例假阳性。结果认为测定胸水CEA水平对鉴别肺良、恶性疾病有其独特的临床价值。血清CEA水平不能独立地作为某些肿瘤的诊断依据。但鉴别原发与继发肝癌、肿瘤的术后随访以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了没食子酰基金丝桃甙(GH)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GH能使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SOD水平显著增加,脂质过氧化物(LPO)显著降低,心肌线粒体损伤得到明显改善。提示GH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阻止LPO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约占95%。DTC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状癌(FTC),前者约占90%。多数PTC相对惰性、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但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侧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4.2%。规范、彻底的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DTC的重要手段,不规范的侧颈清扫是造成DTC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