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随着社会对地震认识的发展,抗震设计在桥梁设计中的比重显著提高,桥梁抗震性能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而减隔震橡胶支座的使用能很好地改善这一性能。本文通过某城市高架桥的抗震设计,利用空间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建立桥梁结构的三维抗震模型,详细介绍了城市高架桥抗震设计的流程和减隔震支座的选用规则,通过两种类型的减隔震支座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减隔震支座的适用范围,为同类型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桥梁抗震设计中,满足正常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利用隔震装置可延长结构周期.消耗大量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响应。因此,对于桥梁的隔震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合理、可靠的隔震装置,并使其在结构抗震中充分发挥作用。在桥梁结构中使用隔震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3.
从高墩桥梁的抗震难点出发,研究支座设置位置对其减震性能的影响。提出将传统的桥梁支座由墩顶转向墩的中部,墩顶与梁体固结,变高墩为低墩结构设计方案,使得高墩桥梁的抗震设计由延性设计转向减隔震设计。以某城市高架桥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刚构设计、墩顶减隔震设计、墩中减隔震设计以及墩底减隔震设计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与评估。研究表明,中层减隔震体系桥梁可以改善并优化高烈度区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4.
隔震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隔震桥梁的设计特点,分别利用非线性水平和转动弹簧单元来模拟减,隔震支座和桥墩延性塑性铰的非线性性能,计及隔震器,减震器的作用对桥梁结构非线性弹塑性动力反应进行研究,采用大型结构分析软件ANSYS,结合算例分析了桥梁采用减,隔震支座和利用桥墩延性抗震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5.
桥梁工程是交通运输中的枢纽工程,其本身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整个交通运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桥梁结构抗震对本身结构构件存在较大损耗,桥梁整体结构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存在较大影响。而减隔震技术通过在桥梁结构中加入减隔震装置能够极大减少地震条件下桥梁结构构件的损耗,对提高桥梁整体抗震性能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对桥梁结构的震害及原因、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隔震曲线梁桥的特点,利用两个正交的非线性水平弹簧单元来模拟铅芯橡胶支座的双向非线性特性,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选取强震记录作为地震输入,考虑了曲线梁桥自身特性的影响,建立了隔震与无隔震曲线梁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双向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曲线梁桥的地震响应,还有助于减少曲率半径对曲线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为曲线梁桥减隔震设计的深入和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提高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考虑桥梁结构的非线性因素,尤其是隔震装置的非线性影响,针对不同性能目标和地震运动准则,将能力谱法这一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运用于减隔震桥梁,着重介绍其原理与基本方法,并在减隔震桥梁纵向探讨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以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桥梁抗震耗能体系总体上分为两种类型。类型一实质上是延性抗震设计即地震作用时,利用桥墩墩柱发生塑性变形耗能;类型二实际上是减隔震设计,地震作用下利用隔震设施耗散地震能量。通过分析不同高厚比的桥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确定合理经济的抗震耗能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振华 《北方交通》2009,(10):44-46
主要论述利用基础、地基等自身的构造做成隔震构造的桥梁,在地震作用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价。从分析与评价结果中,我们知道该类型的桥梁满足现行规范的抗震性能要求,从而为隔震技术提出了可行的新型隔震桥梁形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抗震规范的修改与完善,桥梁隔震设计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隔震技术可效地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减小桥梁在偶然荷载作用下破坏的可能性。简要阐述了隔震技术理论,总结了一套公路桥梁隔震设计要点;同时通过一座实例桥梁的隔震设计分析,证实了隔震支座在抗震中的有效作用,为桥梁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桥梁的设计中,桥梁的抗震作用是最为重要的。一座桥梁只有拥有良好的抗震能力才能在地震来临之时尽可能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减少人民的财产损失以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其中,增加桥梁整体的抗震效果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桥梁损坏的可能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桥梁的使用寿命。本文主要就桥梁的隔震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抗震设计在桥梁的整体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抗震技术产生了,即减隔震技术。目前,技术已经应用在桥梁结构的设计中。介绍了减隔震技术的概念和原理,讲解了这一技术的适用条件和装置分类,并在最后提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以在建某(48+76+48) m连续梁为例,分别对采用摩擦摆球形支座的减隔震设计和采用盆式支座的非减隔震设计两种工况进行计算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减隔震设计的桥梁抗震性能显著提升,各结构构件均处于弹性状态,且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邵楠楠 《北方交通》2009,(6):115-117
介绍了桥梁减隔震技术的机理、分类、适用条件以及同传统抗震设计相比采用隔震技术的特点,并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来说明该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发生了几次大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桥梁结构设计人员也开始重视桥梁的抗震设计。随着桥梁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各种桥梁抗震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桥梁结构设计对减隔震技术进行全面的介绍,分析在桥梁结构设计中运用减隔震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桥梁是我国交通运输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地震活动比较强烈。因此,人们对桥梁抗震效能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为了增强桥梁的抗震能力,本文就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进行浅要介绍,希望能为以后类似的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以奎素黄河特大桥为例,介绍了长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抗震设计计算要点以及双曲面球减震装置减隔震机理与计算模型。为此类长联连续梁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建设大量的大跨PC (prestressed concrete)连续刚构桥,其墩高可达百米及以上,存在遭受强震的可能,尤其是在西部高地震风险区,连续刚构桥主墩与主梁是刚性连接,主梁与桥墩共同承担地震力.为促进刚构桥的抗震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内外近期经受地震考验的几座刚构桥的震害表现;然后,从抗震理论及模型试验、减隔震(耗能)设计和震后修复等方面,对连续刚构桥桥墩、上部结构、基础等主要构件以及全桥整体抗震性能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评述,刚构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高阶效应及墩梁固结处纵桥向弯矩对桥墩地震反映影响较大,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中主梁开裂及损伤问题易被忽视,低墩或双柱墩刚构桥已展开墩底及基础隔震研究;最后,对未来可开展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强震下箱梁的开裂机理及损伤控制,基于新型材料及耗能构件组成的高墩,基础隔震及高墩底部隔震的实用技术,箱梁及空心墩的地震损伤识别及震后修复,(近)跨断层地震作用下刚构桥的渐进倒塌机理与防止.  相似文献   

19.
县东路泾河大桥为西咸快速通道中跨越泾河的重要节点工程.该桥地震等级高,抗震设计贯穿始末,为设计的难点.本桥引桥为典型的现浇连续梁结构,抗震计算中引入了减隔震设计理念,并结合计算结果采取了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可为高地震烈度区的梁式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隔震桥梁结构的简化反应分析及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规则隔震桥梁结构简化为2自由度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一步将以隔震模态为主的2自由度隔震桥梁结构简化为双线性的单自由度隔震系统,考虑了隔震支座的双线性特性,并计入了隔震支座下部结构质量及墩柱粘滞阻尼比等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力学模型,重点讨论了隔震支座的剪切位移延性、硬化刚度比、隔震桥梁结构的质量比、隔震模态周期、墩柱周期及其粘滞阻尼比等参数对隔震桥梁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对隔震支座设计参数的选取给出了合理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