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高烈度区的连续梁桥,抗震设计至关重要,应控制桥梁的整体设计。本文以假定连续梁桥为例,首先分析比较了桥梁纵桥向固定墩个数的影响,通过合理设置固定墩个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桥梁的抗震性能;其次从减隔震原理出发,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铅芯橡胶支座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合理的选用减隔震支座可大幅度减小桥梁的地震响应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东慕大桥为工程背景,分析廊桥与常规桥梁在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下的差异,并对该类桥梁的减隔震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减隔震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桥梁结构设计环节应用减隔震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操作方式获得减震或者隔震的效果,保证桥梁结构在地震持续影响下不会出现严重损坏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中的作用和价值,文章分析了减隔震技术的原理,并结合工程案例探究桥梁结构设计中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要点,促使相关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环节可以充分掌握减隔震技术应用原则,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合理选择减隔震设备,关注细节设计,最大限度地提升桥梁建筑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近场、远场、脉冲和非脉冲四种地震作用下自锚式双塔悬索桥的地震响应,首先基于sap2000建立某自锚式双塔悬索桥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其次依据该桥场地条件从PEER中选取近场、远场、脉冲和非脉冲地震动,最后将该四种地震动作为有限元模型的激励源,以此探究自锚式双塔悬索桥的地震响应。研究表明:近场脉冲地震动产生的位移响应最大,约为0. 53m;四种地震作用下吊杆和主缆轴力变化规律保持一致,边跨的端吊杆轴力有最大值,最大值约为9800kN,而靠近桥塔处的吊杆轴力有较小值,仅约为500kN。主缆轴力在靠近桥塔处达到最大值,在跨中和边跨处有较小值;四种地震作用下桥塔塔底内力和支座反力均呈现对称关系,但不完全相等。主梁弯矩图在塔梁连接处主梁存在较大负弯矩,主梁剪力在塔梁处存在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存在诸多弊端,一种新的抗震技术桥梁减隔震技术应运而生。针对减隔震设计展开研究,探讨了桥梁减隔震装置的布置方案和设计参数,通过力学计算分析了减震装置对桥梁结构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减隔震设计能够有效减小桥梁结构所受地震力,改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福建省福州市道庆州过江通道公铁两用大桥建设工地上,由衡水市橡胶总厂有限公司承做的目前全国最大的135000KN特大型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桥梁钢支座正在进行吊装前的现场考察工作。据悉,跨江大桥段采用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共计106个,规格最大为135000kN。衡水市橡胶总厂有限公司一举中标,拿下了这批庞然  相似文献   

7.
乌龙江大桥(新建复线桥)采用六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桥梁组合结构体系,全桥主墩除2号墩采取墩梁固结形式外,其余桥墩均以活动支座连接,地震力几乎全部由2号墩来承担,结构体系上不利于抗震。本文对该桥结构抗震、减隔震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结论,为该桥下一步的减隔震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类似桥型的抗震、减隔震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铅芯橡胶支座在桥梁隔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隔震技术在桥梁上的应用已比较广泛,一些采用隔震技术的桥梁在地震中也已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阐述了铅芯橡胶支座的构造特点、力学性质、控制参数、计算模型及运动方程,为铅芯橡胶支座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历史破坏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每次地震都会推动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归纳起来,目前用于桥梁的抗震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强度设计、基于位移设计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法国、新西兰、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始将减隔震装置应用于实践。这些减隔震装置包括铝芯橡胶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路桥梁采用隔震装置尚属首次.简述这座抗震试验桥的背景,隔震支座的构造和安装,并对今后的隔震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原材料质量、设计水平以及施工方式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旦发生地震,往往会对公路桥梁造成严重损坏,因此在公路桥梁设计中要注重抗震技术与减隔震技术的合理化应用,促进公路桥梁安全系数的提升。本文就公路桥梁震害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分别阐述抗震技术和减隔震技术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公路桥梁设计水平,改善其抗震与减隔震效果,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高烈度地区某四跨简支变连续梁桥为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SIBridge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桩-土结构作用对高烈度地区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发现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时,结构整体变柔、自振周期变长,在进行桥梁结构动力分析时,为减小计算误差,应该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以普通板式橡胶支座作为对比,研究高阻尼减震橡胶支座的抗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阻尼减震橡胶支座能有效地减少桥墩承受的弯矩和剪力,使每个墩承受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力较均匀,有效降低了墩顶纵向位移,取得了较好的减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13.
桥梁抗震设计分"抗震"和"减隔震"两种设计概念,分别阐述其设计原理及适用条件.并分析了各国桥梁抗震设计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公路桥梁工程是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但是我国东西横跨较大,南北地质构造迥异,使得公路桥梁施工难度显著增加,尤其是公路桥梁的抗震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本文在概述抗震和减隔震的基础上,总结了公路桥梁工程震害体现形式,进而分析了该技术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为改善公路桥梁抗震和减隔震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综合延性体系与减隔震体系两种抗震体系的特点,针对纵向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的混合抗震体系进行了讨论。采用混合体系的连续梁桥在一联的中部设置固定墩,其余桥墩处设置减隔震装置,强震作用下,容许固定墩进行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以某座实际工程中的连续梁桥为背景,建立了延性体系、减隔震体系以及混合体系三个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比较并讨论了三种体系在纵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相比延性体系,采用混合体系能够有效降低固定墩损伤;相比减隔震体系,混合体系能够减少减隔震装置的变形。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交通运输要求的不断提高,大跨度桥梁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对大跨度桥梁的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了保证大跨度桥梁的安全,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抗震设计。从延性抗震设计及桥梁减隔震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重点,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独柱花瓶墩匝道桥在城市立交工程中应用广泛,研究各影响因素下其抗倾覆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对于此类结构的倾覆风险排查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建立基于不同设计参数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在分析其恒载和活载作用下的支座反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桥梁抗倾覆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曲率半径小、支座间距小、箱梁宽度大和独柱墩单支承形式都会显著降低桥梁的抗倾覆稳定性;桥梁跨径的增加会使得其失稳效应和稳定效应同步增加,对桥梁的抗倾覆稳定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桥梁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与坚实可靠,必须完善桥梁结构的隔震设计,提高桥梁的整体设计水平。鉴于此,详细阐述了桥梁隔震设计的技术原理及作用,提出了桥梁隔震设计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了隔震装置的选择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为桥梁工程隔震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为探究下承式系杆拱桥的地震响应规律,以某高地震烈度区某公路下承式系杆拱桥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整桥模型,基于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开展了该系杆拱桥的位移和内力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系杆拱桥的拱肋自振频率较大,说明钢管混凝土拱肋具有较大的刚度;在纵向+竖向地震作用下系杆拱桥拱肋的位移响应更加明显,横向+竖向地震作用下系杆拱桥的内力响应更加明显,两种地震作用对拱桥的抗震性能均不利,在设计时需要对桥梁结构抗震进行特殊设计;横向+竖向地震作用下系杆拱桥的位移和内力响应均比纵向+竖向地震作用下要大,在桥梁抗震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横向+竖向地震作用对系杆拱桥整体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墩桥梁的抗震设计多以延性设计为主,但延性抗震设计的桥梁灾后修复困难。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抗震方法,当支座受力达到一定量值时将支座的约束释放,并添加相应的限位措施,该措施需提供允许支座自由滑动的空间,通过该方法可以达到力与位移的平衡,起到良好的抗震效果.文章通过对某座高墩刚构桥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