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成昆线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由行车人员安全保障系统、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环境安全报警保障系统、行车安全应急救援系统、行车安全运用维护系统、安全评估和事故安全系统、法律法规和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培训系统组成,在现有铁路系统各类信息技术与通信手段的基础上,实现对行车安全各类影响因素的监测、处理、管理与控制,确保铁路行车系统的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外物联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铁路工程物联网定义,分析当前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需求和工程物联网云平台建设目标,首次提出铁路工程物联网平台的技术架构、数据处理架构和功能框架,建立铁路工程建设统一的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完整的开发平台和技术组件,支持多样化的终端设备快速接入,解决工程现场感知源头问题;利用HASH加密算法实现基于MQTT协议的安全数据传输,利用灵活的规则定义引擎、动态高效的流式计算引擎、数据装载的预处理过滤技术,实现铁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监控监测信息的统一采集、存储、转发和综合分析,为施工现场动态信息的远程采集、自动研判、闭环追溯和智能决策提供管理手段,为铁路智能建造提供新的信息化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从建设全过程系统地总结安全保障的行业法规、技术标准、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保障系统和先进的监测技术。从完善新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物联网与大数据的应用、智能故障预警技术和基于BIM+GIS技术的应用4个方面提出建设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的前景,为正在快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提供借鉴,以期对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类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推广,人工巡检系统已不能满足维护工作的需求,因此需要建设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运行监控平台,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系统的动态检测和实时监控.本文介绍该系统的研究背景,提出系统主要技术方案,研究基于WMI的服务器监控、基于多线程的监控数据采集、基于Windows Sockets的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并对系统特点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推行铁路智能建造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求。基于系统工程思想提出以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技术支撑的铁路智能建造系统架构,并基于此架构提出“三步走”实现路径;然后,对铁路智能建造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铁路智能建造是必经之路,当前我国铁路智能建造还处于初级阶段,设计单位应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为后期的中级阶段积累充足的数据。中级阶段建设各方应做好信息归纳整合,充分积累经验,这样在高级阶段才能融会贯通,充分发挥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设备等软硬件集成应用的优势,进而真正实现铁路建造智能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城市交通中,物联网技术为解决城市拥堵、降低能耗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铁路交通中,物联网技术在设备安全系统和客货运输服务系统领域也已经得到初步应用。随着我国大规模铁路建设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在铁路系统推广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对其在铁路交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论:结合物联网关键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铁路系统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具备的充分条件,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铁路系统的自动售检票系统、列车跟踪与定位系统、站车信息共享系统、综合安防预警系统、货物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的可能性,阐明了铁路交通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铁路车务系统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物联网架构的车务设备智能追踪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实现设备台账基本信息、技术状态信息和运用维护动态信息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铁路行车设备安全管理和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在铁路行车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树立铁路运输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阐述铁路信息技术化在运输安全各个领域的需求,讨论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解决方案中的相关信息技术,提出建立共享机制和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GSM-R通信模组是铁路物联网的重要信息传输工具,通信模组能够使得布设在铁路沿线的传感器具备网络接入能力,同时能够保证通信过程的安全可靠,进而保障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转。设计一种基于GSM-R的通信模组管理平台,用于实现对GSM-R通信模组的安全接入、行为管控、业务分析以及服务分析,辅助铁路上传感器间信息的安全传输,大大促进铁路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铁路货场不断向铁路物流中心的转型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铁路物流中心仓储管理系统将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在阐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构架的基础上,基于物联网技术将铁路物流中心仓储业务分为入库前准备、入库管理、仓储管理和出库管理4部分,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铁路物流中心仓储管理系统,从而为物联网技术在铁路物流中心仓储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构建以"工务安全"为主题的预警决策支持系统是目前铁路安全管理发展的一个趋势,总结广深铁路工务安全状态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经验,基于"以监测数据客观反映生产安全,以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方法指导安全管理,实现铁路工务安全状态预警决策支持目标"建设思想,通过基于数据仓库的工务安全信息集成、决策报表分析、数据挖掘分析和专家知识库预警等技术,提出构建铁路工务安全状态预警决策支持系统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的宏观政策背景下,传统铁路产业亟待通过物联网与传统业务结合的铁路物联网建设提升运营水平、经营绩效和客户体验,并获得新的利润来源。基于产业创新理论,在对我国铁路物联网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把握的基础上,集中从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角度,提出应建立以铁路企业为主导的铁路物联网产业联盟,以推进我国铁路物联网发展,并探讨3种铁路物联网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分析高速铁路工务基础设施检测监测数据信息化需求,结合物联网架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高速铁路工务基础设施状态检测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对高速铁路工务基础设施的检测监测信息的管理、控制和运用,有利于提高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和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铁路货物装载安全创新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完善装载安全理论体系和规章标准体系、加快货物装载加固材料(装置)创新步伐、深化货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工作、开展铁路货运安全相关技术研究、探索改革货运安全设备和信息系统维护保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和强化货物装载安全基础建设方面提出了创新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进一步延伸,在现场大量部署监测控制设备或边缘计算节点,使得网络信息安全边界越发模糊,也对铁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总结铁路物联网业务应用的安全特点,从设备、网络、数据和应用的维度分析铁路物联网的安全挑战,提出构建铁路物联网安全参考框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安全对策,探讨保障铁路物联网安全的新技术。文章对铁路物联网系统安全开展的研究,可为完善和提升铁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行业标识解析体系是强化铁路物联网数据采集能力的首要技术问题,在全面总结当前标识解析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托铁路物联网服务平台,提出铁路物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总体定位、设计思路、实现原理、总体架构和实施建议,分析未来铁路电子标识深化应用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展望铁路电子标识的创新应用模式,为当前智能铁路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旅游铁路对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旅游铁路的快速发展。文章研究将视频监控、蓝牙定位、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旅游铁路消防安全管理;结合都江堰—四姑娘山旅游铁路(都四线)示范工程,建设了消防系统智能运营维护平台平台,重点实现人员自动检测、定位和跟踪,消防设备设施状态实时监测和预警,以及灾情现场火灾参数动态监测与预警,能够极大地增强旅游铁路消防系统运营维护能力,并在火灾发生时提供准确可靠救援指挥参考信息,为旅游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为日常生产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目前高铁线路不断开通,现场作业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对作业人员及工机具的管理也更加严格,开发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工机具管理系统,不仅能规范作业流程,而且能够推动管理精细化、常态化发展,同时也为铁路作业安全提供了更大保障。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理论和技术为转变铁路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支撑。从网络经济和网络化物理系统入手,构建包含传感网络、运输网络、信息网络三个基本网络层次的铁路物联网,提出以集散中心和信息中心为网络节点、面向广大用户的物联网运作模式、组建铁路物联网运输联盟方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应用基础设施,对铁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系统分析物联网领域最新的国家宏观战略和铁路行业政策,提出铁路物联网的概念内涵和技术特征,全面回顾当前物联网在铁路的应用现状,并研究下一步铁路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总体框架、服务平台和智能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