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永革 《科技交流》2005,35(4):33-36
根据接触网支柱类型和设立位置,结合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分析膨胀土对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影响方式,确定膨胀土地区接触网支柱基础设计范围.通过对接触网支柱基础受力分析,确定接触网支柱基础的设计方法及认识到基础施工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近期,繁忙电铁京广干线200km/h提速标准线建设不断加快,工务线路小半径曲线改为大半径曲线施工是200km提速标准线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而工务线路拨移无法保证线路两侧接触网混凝土柱及悬挂的既有标准参数,这要求接触网混凝土柱及悬挂随线路变化进行重新移设施工改造。在移设接触网混凝土柱及悬挂施工改造中常采取新混凝土柱代替既有混凝土柱,在新混凝土柱上装新支撑装置倒装悬挂,清除既有混凝土柱及支撑装置,该方案涉及购置新料、调用起重机械、占用正线大量的天窗点等诸多问题。因此,结合多年的既有线接触网施工经验,提出了繁忙电铁干线同期移设既有接触网混凝土柱及悬挂的方案,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新建郑西客运专线的设计实践,论述高速铁路路基、路堑、车站、桥梁接触网支柱选型和基础设计的特点;接触网在隧道内安装的新措施,接触网在桥梁上下锚的实施方案.使电气化设计人员了解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选型及其基础设置的特点,并注意到在前期施工中接触网专业与土建专业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既有线路电气化区段提速改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因工各拨曲线引起的接触网砼柱迁移问题,提不拆除悬挂整体迁移接触网砼柱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铁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对铁路接触网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接触网基础的施工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而接触网支柱预埋螺栓的固定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接触网支柱能否准确就位、受力是否合理。结合贵广铁路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重点介绍了接触网支柱基础预埋螺栓采用双层模具固定法施工控制关键技术,采用该施工技术,满足了设计和验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安政 《电气化铁道》2021,32(2):71-72,95
腕臂计算是接触网预配和安装的前提,是保证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主流的腕臂计算理论和方法大多只针对腕臂结构的几何特点进行分析,忽视了接触网的力学特性,由此造成施工中出现较多难以解释的误差.本文对京沈客专辽宁段接触网工程中接触网转换柱承力索拉出值偏差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国内类似高铁接触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勇 《科技交流》2005,35(3):65-68
介绍了拉筋挡墙路基上接触网支柱及基础设计的几种方案,经过经济、技术、施工方法等多方案论证、比较,推荐简单、实用、安全、稳定的浅埋柔性基础及轻型格构式钢柱,方便了施工,节约了投资,且安全可靠.该方案对类似拉筋挡墙路基上接触网支柱及基础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毅  张杰 《西铁科技》2008,(2):11-12
本文通过对新建200km/h客货共线线路级配碎石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从设计、施工的全面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适应于改标准切实有效的接触网支柱基础设计、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中应用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在设计阶段建立接触网零部件三维族库BIM。通过参数化快速腕臂装配建模、线路模型布置,开展碰撞检查、仿真模拟,实现接触网最优设计;通过BIM工程量自动统计、出图功能,提高设计效率。施工安装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进度展示,设计交底、施工方案交底,指导施工并提高施工质量。基于BIM的接触网数据集成与传递,实现接触网BIM承载的建设管理过程信息无缝转移到运维阶段,为将来智能运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膨胀土的特性及接触网支柱在膨胀土地段基础的施工技术。根据位于不同地形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对接触网基础进行换填处理,并验证其抗倾覆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出了处理的具体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介绍在北京站无柱雨棚接触网的施工中 ,利用滑轮组安装长大倒立柱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山区的老旧电气化铁路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技术标准较低,施工材料性能较差,在出现水害时铁路两侧山体成为铁路的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增建明洞棚洞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在增建明洞棚洞时,已有接触网设备对施工产生的干扰,对明洞棚洞增建时接触网改建实施方案中的关键点,即接触网锚段关节及中锚的处理、接触网定位装置的选择和接触网工程定位支柱的选择进行详细论述,对施工过程中如何处理出现的问题作了介绍,提出过渡支柱基础采用在棚洞立柱内预埋底座的形式、在悬臂梁上安装吊柱并用弓形腕臂进行定位以及利用边墙的过渡立柱结构形式等建议,为既有电气化铁路增建明洞棚洞提供重要技术支持,为后续大批量水害整治工程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于跨越电化铁路编组站场的大跨度钢混结合梁桥,施工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在高压接触网上方安全、快速、经济地架设钢梁。为此,以某大距度连续钢箱结合梁桥的施工为例,提出了两种架梁方法:双导梁分段吊装法和整体拖拉法,并给出了主要技术设计,可为今后同类公铁立交桥的建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忻口站旧桥改建施工在施工场地狭窄、接触网影响的条件下,为确保运营和行车安全,排除便线施工方案,采用D型便梁加固线路,人工横移旧梁,静态爆破拆除既有桥墩,顶进框构的施工方案,保证了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为类似工程积累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市三门江大桥是双塔双索面超宽桥面部分斜拉桥,21^#、22^#主墩为高桩承台基础,施工中采用钢管桩、贝雷梁搭设钻孔平台法施工钻孔灌注桩,采用拉压柱式钢吊箱围堰法施工承台,克服了深水裸岩下基础施工难题,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地震响应特性,建立接触网系统4柱3跨有限元模型,计算Ⅳ类第三组场地类别,接触线张力为27、30 k N和33 k N工况下,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线在主震方向的地震响应,并与单柱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接触网支柱在基础顶面处垂直线路方向初始弯矩随接触线增加而增加,顺线路方向初始弯矩和底部初始扭矩不受影响;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线在主震方向上地震响应随接触线张力增加而减小,在低频成分突出的地震作用中接触线张力影响效果比较明显;接触网系统柱线模型支柱地震响应远高单柱模型,建议接触网抗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7.
结合京包线接触网综合大修工程,提出一种在石质路基区段更换接触网支柱的施工方案:先不拨掉原支柱,在原支柱基础位置开挖基坑,全部灌注C20微膨胀混凝土,经过养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从根部拆除原支柱,并安装新支柱及支柱装置,最后在基础上浇100mm的基础帽。  相似文献   

18.
地铁高架柔性接触网 缺陷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深圳地铁 1 号线高架段接触网存在的 大量问题进行分析,如接触线下锚在承力索的外侧、供 电能力设计不足、接触网钢柱基础设计不合理、非支接 触线抬高不够等,并提出整改方案,以确保运营安全。 讨论新建高架段接触网工程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注 意的问题,如钢柱及其拉线基础不按图施工、高架段与 地下段过渡处拉弧及磨损严重、坠砣限制管脱落引起 短路、折返线渡线下锚底座角钢安装过高、定位钩被电 流烧损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影响接触网可靠性的几种关键气象条件,重点分析了基本风速与最大风速的关系以及设计中对运营风速与结构风速的考虑,提出在接触网的设计中应确定合理的气象条件,深刻认识到气象条件对接触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所产生的影响,对设计施工和运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中间柱预配计算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客运专线腕臂预配计算受国外公司软件(CAN-DROP)制约,为打破国外公司对接触网预配计算软件的垄断,彻底解决接触网腕臂预配计算制约工程进度的问题,结合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相关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及与国外公司的沟通交流,根据三角函数、接触网受力平衡原理和现场施工实施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研究对比,找出了接触网中间柱预配计算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