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石棉肺石棉肺是长期吸入石棉尘后以肺内肺泡壁和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职业性尘肺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接触石棉工人日益增多,对石棉肺的防治更应重视。石棉属硅酸盐性粉尘,结构式为3MgO、SiO_2、2H_2O或混有钙盐、铁盐等,发病缓慢。此外,石棉尘污染大气、水源,国际上对此亦十分重视,石棉肺并发结核者不多(1.6%),并发肺癌(包括胸膜腔间皮瘤者)高达17~23%因而受到国内外注目。一、石棉的理化特性: 石棉为纤维性晶体状结构物,极细(可达20~  相似文献   

2.
太原机车厂回收利用旧石棉粉,从事此作业的工人,石棉肺发病率较高,为探讨其高发的原因,我们对该作业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实验研究以分析其病因。劳动卫生调查太原机车厂原为修理蒸汽机车车辆工厂。机车锅炉外壳包裹的旧石棉层被拆掉后,经筛选重新利用。此工作从1968年  相似文献   

3.
矽肺是由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矽的粉尘所引起的一种以肺组织纤维化病变为主的疾病,是对粉尘作业工人危害最大的一种常见职业病。在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劳动条件十分恶劣,成千上万的粉尘作业工人因患矽肺丧失了生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毛主席对广大工人健康非常关心,早在一九五六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和一系列政策法令,认真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防尘工作,大大降低了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保障了工人的身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59名木尘接触工人做了肺通气功能测定,与91名对照组工人相比较,FEV_(1.0)、MMEF_(25-75%)、MVC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现场木尘浓度进行监测,均不同程度地超过最高容许浓度。结果说明木尘可引起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障碍。并认为FEV_(1.0)、MMEF_(25-75%)、MVC是呼吸道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焊工尘肺在铁路部门屡有发现,为鉴定劳动能力必须作肺功能测定,而电焊作业工人其肺的通气功能预测回归方程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某厂130例男性焊工进行了肺通气功能及始角测定,用逐步回归计算出电焊工的肺通气功能预测回归方程,以供同仁在实际中应用。对象与方法对象:选择接触电焊作业并经拍片证实无尘肺健康焊工130名。另选择不接触尘、毒的健康工人42名作对照。  相似文献   

6.
研究调查了某地区4个火车站搬运作业工人的作业特点,劳动休息制度,劳动负荷及健康状况等,铁路搬运作业采用“三班两运转”轮班制度,工人劳动过程中负荷量较大,且主要是弯腰和转身这类易造成腰部损伤的动作,调查结果表明搬运工人的腰痛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应加强劳动组织和劳动保护,以保障工人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石棉引起人们注意已有5000年历史。由于用途独特,它已成为现代很多工业的重要原料,它对健康的不良作用也逐渐引起注意。特别是1950年以来,对于石棉致癌问题已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社会应如何处理一个已知致癌物,特别是社会本身极为需要的物质。 1.对石棉作为一个健康危害的认识;1906年,一伦敦医生看到一个搅拌石棉14年的33岁男工死于肺严重疤痕改变(石棉肺),他是同厂同工种10人中最后一个死亡者。1924年,另一医生报告一女石棉工全肺有“奇妙的小体”。1930年起,证实石棉是一种致癌物。  相似文献   

8.
车辆挂瓦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作业方法是完全手工操作笨重的体力劳动。给工人带来了很多的职业性危害,威胁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党和国家历来非常关心对从事有害身体健康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廿余年来对挂瓦作业的劳动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尽管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进行干扰和破坏,但大连北车辆段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路局、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他们非常重视挂瓦作业的劳动条件改善,不断的组织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对挂瓦作业的工艺流程向机械化、半自动化、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目的是确定CT(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能否在早期石棉沉着症中确定胸膜和肺实质的疾患。以及应用CT对曾与石棉尘接触的病人中能否得到更多资料。这种方法特别适宜于工业尘肺检查,使X线发现得以相互补充。早期石棉肺一直被认为难以诊断。如众所周知,用力性呼吸困难及气体转移因子受损时,常规X线片上沒有任何改变。尸检所见胸膜钙化斑证实:X线所见仅及大约15%。很显然,一种早期的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铝(以下简称柠铝)用于防治各种矽肺国内已有十多年历史,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而对石棉肺治疗报道较少。为探讨柠铝对石棉肺的治疗效果,从1978年2月开始用柠铝治疗石棉肺15例,现将临床观察5年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长期接触四乙基铅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我们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米)100名乙基汽油作业(油库)工人的健康状况和劳动卫生学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00例接触组均系西宁地区从事卸油、发油、计量的油库工人。其中男72名,女28名。接触毒物工龄在1~24年,多数在5年以上。正常对照组50例是不接触任何毒物的部队战士,年龄在18~22岁。健康状况检查项目和方法,均按全国四乙基铅中毒诊断科研协作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简要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12.
石棉尘属于纤维粉尘一类,吸入至呼吸系统后,主要沉积在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内,它的致病力,发病原理,病理组织学,临床经过,肺功能损害的特点都迥然不同于矽肺与其它尘肺,1986年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文件中附有专门立篇注释和说明的条款,就是充分考虑到石棉肺这一特异性,我们在应用新标准时,专门将上海市的306例石棉肺病人的500份胸片进行系统的阅片,分析结果综合如下。资料与方法一、选片标准与范围选上海石棉制品厂业已确诊的306例各期石棉肺胸平片500份,诊断是按照我国1963年石棉肺诊  相似文献   

13.
西安机务段在给煤过程中,由于卸煤、装煤、整煤、机械抓吊、运煤的过程中而产生大量的煤尘,危害工人身体健康。过去认为,给煤是露天作业,而且煤尘浓度和隧道或煤矿开挖相比也低。因此对给煤工的煤肺预防,未予以足够重视。通过矽肺普查,发现从事给煤作业的工人胸片有明显尘肺改变。为了摸清给煤工煤肺发病情况,我们作了这次调查,现将有关资料小结报告如下: 一、劳动生产过程机务段给煤工,既是专职给机车上煤又是卸煤整煤的工种。在解放前,无机械设备,全靠人力作业,运来的煤下卸,卸后整理,用时用人力抬上煤台或机车上,煤尘较大,劳动强度亦大,因此吸入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工业的发展,铅在工业上的应用,极为广泛。与铅接触的工人也日益增加,工人长期接触,如果防护不当即可引起铅中毒,产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改变等全身性疾病。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进一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我们在一九七三年对柳州铁路地区的四个铅作业生产厂段的92名铅作业工人(共中另78人,女14人),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和工人体格检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蓄电池的翻修,极栅的组装与修理,是铁路机辆部门、汽车修配厂经常接触的一项作业;由于蓄电池所用之极板含98.5%的铅,其表面涂料,又分别由红丹(四氧化三铅)和黄丹(氧化铅)所构成;所以在拆、装、焊接时,均可产生大量的铅烟、铅尘和铅的蒸气。在作业时,如无局部通风、排毒设备,使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极易引起职业性铅中毒。我站曾对局属19个从事该项作业的厂、段(队)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发现不少单位没有局部排毒设备,加上缺乏必要的防护制度和合理的卫生设施,作业工人不仅可以经呼吸道吸入铅,而且还可以经消化道食入一定的铅,这就更增加了中毒的机会。我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量蛋白的β_2-微球蛋白(β_2-M)通过肾小球基膜,经近曲小管在上皮细胞中再吸收,在细胞内异化。为此,β_2-M可作为了解肾曲管损害程度的一个指标。本次,主要是讨论了暴露在温石棉的石棉肺患者的血清β_2-M。石棉肺按国际劳工组织的尘肺病型分类为1型或2型,未合并有活动性肺结核和恶  相似文献   

17.
1979年我们对客车车辆修理过程中,从事切割挖补作业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一、环境调查 1.被调查的两个铅作业班组中,没有任何机械防护措施,自然通风条件也差,仅有一般纱布口罩。166个样品全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2.生产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气焊工人切割旧车钢结构时,工人呼吸带铅的平均浓度为1.23  相似文献   

18.
铬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比较广泛,铁路系统机械修配、配件等厂段中的电镀工人,接触铬更为频繁。铬中毒是电镀工人常见的一种职业病。此类作业环境中氰化物、强酸、强碱等化学毒物,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为了解电镀作业工人职业性危害情况,笔者于1977年对成都铁路局管内电镀作业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并同时对电务、通讯等电源室的充电作业作了类似的卫生学调查研究,以探讨铬、氰化物及酸雾等毒物综合作用的规律,为预防电镀作业职业性危害提供科学依据。一、对象 (一)对成都局管内电镀作业较集中的5个厂段作车间空气中铬、氰化物、硫酸、盐酸浓度测定,对42名电镀作业工人临床体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青藏铁路施工人员体力劳动强度的调查研究,从而提出高原铁路施工的劳动定额和劳动作业制度.选择了青藏铁路(海拔4 600 m~4 776 m)施工重点岗位人员,分别进行工时利用率、肺通气量、能量代谢率的测定,按照国家GB-3869-83标准的要求进行分级判定.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铁路施工作业人员,随着海拔升高,其生理负荷加重,劳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铁路隧道施工作业环境中有无诱变和致癌性物质存在,给改善隧道施工生产环境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选择了部分从事隧道施工作业,经胸片检查砂肺为“○”及“○~Ⅰ”期的工人,测定其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同时选择部份不接触有害物质,经检查身体基本健康的房屋建筑工人作对照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