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集装箱化》2020,31(7):26-28
正当前,大部分新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垂直于岸线布置,自动导引车在海侧交换区与轨道吊对接,外集卡在陆侧交换区收提箱,不涉及人机交叉作业。相比之下,传统集装箱码头经自动化改造后的堆场大多平行于岸线布置,内集卡和外集卡分别在海侧和陆侧作业;海陆侧集卡作业交互区配置检测系统扫描作业集卡,辅助司机将集卡停靠在作业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越来越多的港口加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改造队伍,以达到降本增效、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运营效率的目的。宁波梅山岛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山岛国际集装箱码头")对2台固定吊实施远程控制改造,在固定吊上配置高清摄像头,实现在中控室全方位显示固定吊图像,从而使司机能够通过远程控制凋转集卡上集装箱的方向。此次改造应用港机远程视觉监控(port remote control and surveillance,PRCS)系统,利用集卡视频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集装箱运输的飞速发展,现代集装箱码头及堆场的作业越来越繁忙。作为主力机种之一的集装箱龙门式起重机的作业量直线上升,作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恶劣,司机在连续的单一、枯燥的作业中容易疲劳,造成装卸作业事故率上升。  相似文献   

4.
陈钟运 《集装箱化》2012,23(7):18-20
目前,国内对集装箱码头集卡作业的研究集中于港内集卡,主要针对船舶装卸作业和堆场移箱过程中集卡作业任务分配和车辆调度,而对港外集卡进码头提还箱作业的研究少有涉及。在外集卡作业方面,一些集装箱码头主要依赖港外场站的支持,采用集港和提前预约的作业模式来完成外集卡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集装箱运输的飞速发展,现代集装箱码头及堆场的作业越来越繁忙。作为主力机种之一的集装箱龙门式起重机的作业量直线上升,作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恶劣,司机在连续的单一,枯燥的作业中容易疲劳,造成装卸作业事故率上升。  相似文献   

6.
以往集装箱拖车(简称集卡)与岸桥定位的方式是,集卡司机根据岸桥的位置将集卡停在一个相对合适的位置,当吊具下来接近集卡时,集卡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吊具与集卡的位置偏差进行调整。这样吊具与集卡间的前后、左右位置对不准,需要反复操作集卡和岸桥进行调整,既影响作业效率,又存在安全隐患。集卡定位系统的应用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壮  李艳美 《集装箱化》2021,32(3):17-19
集装箱码头是水陆运输换装的枢纽:从装船角度来看,集装箱由集卡陆运至码头,装船后由船舶运离码头;从卸船角度来看,集装箱卸船后暂存在码头堆场,再由集卡运离码头.集卡是集装箱码头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不过其多由码头以外的单位分散管理.本文梳理集装箱码头外集卡安全管理风险点和关键点,结合码头实际生产作业情况,参考码头现有车辆管理相关规定,探索改进码头外集卡安全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码头进出闸口业务是码头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据中远集团和中远太平洋"管理提升"的要求,中远希腊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公司(PCT)在2012年底成功实施了自动闸口系统(AGS),极大提高了码头闸口通过效率和安全水平。但受到传统的外拖车提箱/还箱作业流程的影响,自动闸口系统功能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PCT联合希腊各集卡公司、货主协会共同开发了一种基于外拖车司机卡的集装箱码头提还箱作业分配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集装箱码头内集卡是在集装箱码头内部从事集装箱水平搬运作业的专用设备。由于运行范围和作业性质较为特殊,集装箱码头内集卡在技术标准方面不同于从事公路集装箱运输的普通集卡,导致其运营监管也与普通集卡运营监管有所不同。笔者对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和深圳港等沿海主要港口调研后发现,当前集装箱码头内集卡运营监管普遍存在主体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采用垂直岸线的布局模式,堆场对于外集卡作业的冗余能力不足。针对外集卡在停车场内的排队问题,规划了自动化码头闸口停车场业务设置,优化了自动化码头闸口停车场调度系统逻辑,实现了外集卡调度功能完善、作业任务次序合理、人工干预减少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仿真软件AnyLogic,建立集装箱港区生产作业仿真模型,模拟码头前沿装卸作业、港内集卡水平运输作业、堆场装卸作业以及港外集卡提送箱作业。以某集装箱港区为例,研究大型集装箱船舶同时靠泊装卸情况,选取船舶在港时间、集卡单次装卸作业等待时间等指标,为提高集装箱港区整体装卸作业效率,就内卡调度方式、配置数量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合理选择并设置自动化堆场海、陆侧堆场交接区布置形式,是自动化码头总平面及工艺系统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总结分析国外现有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采用垂直布局的自动化轨道吊堆场陆侧集卡交接区类型基础上,总结归纳出4种布置模式,比较了其各自的特点。分析外集卡交接区功能配置和作业模式,轨道吊形式、跨距及高度确定方法,集卡车位数及参数、司机操作亭及安全控制,提出了3种轨道吊堆场陆侧交接区标准布置形式、尺寸、作业及控制流程,并在我国大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工程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十二、防止集卡被吊起装置 过去港口多次发生卸箱时将集卡一并吊起或是半边吊起的事故。为此,如何防止这类事故,已成为国内外港口订购设备(场桥、岸桥)时的一项附加技术要求。 集装箱在集卡上是通过4个销与集卡固定时,到了堆场或码头前沿,进行装卸时工人要将4个锁销解除后才能将箱吊起,但是有时人为发生错误,在4个销子还未全部除去情况下就起吊,或只是去除了2个销子,另2个忘记去除的情况下就起吊。遇到这种现象,往往卡车连箱一起被吊起,或者箱的一头被吊起另一头转  相似文献   

14.
梁燕  陈阳  金建明 《水运工程》2024,(2):175-179
针对采用单小车岸桥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分析锁销站布置工艺对码头装卸效率的影响,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3种锁销站布置工艺方案分别建立码头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布置工艺方案的设备作业效率、水平运输设备平均循环距离及速度。仿真结果表明:锁销站平行布置工艺方案的装卸效率相比单小车岸桥带拆装锁销平台工艺方案提升1%~13%;锁销站垂直布置工艺方案的装卸效率相比锁销站平行布置工艺方案提升12%~14%。仿真结果可为新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或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徐旭丽  刘文毓 《集装箱化》2012,23(12):18-20
为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创建绿色环保集装箱码头,欧洲一些专业集装箱码头在集装箱平面运输上穿插性使用一拖多挂集卡作业方式。作为一种新的集装箱运输方式,一拖多挂集卡作业目前在我国公路系统的运行条件还不成熟。不过,在平面通过性较好的集装箱码头使用一拖多挂集卡作业方式有利于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的提高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基于以上背景,2010—2012年宁波港吉码头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吉码头)在港区集装箱平面运输中引入一拖双挂集卡  相似文献   

16.
张笑  韩晓龙 《水运工程》2013,(3):124-128
岸桥与集卡是集装箱港口装卸过程中的重要机械, 其配置情况关系到整个港口的作业效率。为了提高集装箱码头的作业效率,针对集装箱在码头堆场分区堆放的情况和码头泊位装卸作业的状态要求,考虑了岸桥作业时间和集卡运输时间,提出了集装箱码头集卡与岸桥协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总时间最小为目标。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为码头集装箱装卸作业优化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郑津霖 《集装箱化》2018,29(7):11-14
正提高码头生产作业效率是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考虑泊位分配、集卡运输、堆场箱区选择等三大作业环节之间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集装箱码头泊位-集卡-堆场多目标集成优化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比联合装卸作业模式与单独装卸作业模式下的集卡行驶距离和集卡运行时间,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为集装箱  相似文献   

18.
集卡已成为集装箱港区内的主要碳排放源,尤其两艘大型集装箱船舶同时作业时,港区内集卡碳排放问题严重。针对该情况下集卡调度模式的特征,基于智能体仿真技术构建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微观仿真模型,定量分析传统先卸后装、双船一装一卸、同贝同步装卸工艺下集卡调度方式与集卡配置数量对船舶在港时间、集卡碳排放量的影响。实例表明,采用同贝同步装卸作业方案可保证装卸效率,并有效减少集卡碳排放,而集卡配置数量只对集卡怠速行驶产生的碳排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港区机械作业噪声和集卡交通噪声是影响港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污染源,尤其当港区边界外有敏感目标,噪声污染影响较为突出。集装箱港区装卸作业时,轮胎式起重机、桥吊等机械设备可视为噪声点源,集卡、牵引车可作为噪声线源。装卸作业是动态的,声源位置与受声点的距离及其噪声影响也随之发生变化。采用现场实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轮胎吊、轨道吊、岸桥等起重集装箱的特种设备,如何确保司机在中控室远程装卸集装箱时,保障集卡车辆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天津港太平洋集装箱码头RTG自动化改造项目与青岛新前湾港自动化堆场中的RTG,对集卡防吊起系统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