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对旧路进行加铺设计之前,需确定路基的承载能力,为此确定路基材料的回弹模量是必要的.该文通过铺筑两种不同结构的试验路段并对两种不同路基材料的物性参数进行测试,经三参数复合模型与ABAQUS本构模型对路基材料的回弹模量进行预估,得到路基材料的实测回弹模量;在试验路段铺筑过程中进行定点FWD弯沉测试,并对每次测试所得结果进行路基材料模量反算分析,得出不同测试条件下路基材料的反算模量.将路基材料的预估回弹模量与反算模量进行对比,得出对应测试条件下的路基材料模量修正系数K.通过FWD弯沉测试与模量修正系数K可以快捷准确地确定路基材料的实际回弹模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试验路段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回弹弯沉的试验分析,建立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回弹弯沉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水分传感器跟踪观测路基含水量,研究路基工作状态下含水量及回弹模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提出路基回弹模量季节变化关系的建立方法,基于此方法建立的关系式可用于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取值参考,并可用于路基路面回弹弯沉验收时验收标准修正系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在对某河堤路基的强度进行评价时,采用了承载板法测土基回弹模量和贝克曼梁法测弯沉值两种方法进行了检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回弹模量与对应的实测弯沉值之间的相对关系,以两个指标来对该段路基强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实测关系式与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给出了一些建议,可为今后的路基强度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高液限土路基填筑过程中顶面回弹弯沉验收难达标的问题,采用PFWD快速准确测定下路堤回弹模量,基于刚度补偿理论,提出了高液限土路基顶面回弹弯沉控制方法,并根据下路堤回弹模量和路基各层的填筑厚度,确定了各层所需达到的材料回弹模量,据此选择填筑材料.以海南万洋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制定了填筑方案进行现场施工,验证了该方法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级配碎石基层的回弹模量及沥青路面设计弯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应用工程实例,研究了级配碎石基层的回弹模量和沥青路面设计弯沉,探讨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破坏机理.提出了级配碎石基层回弹模量建议值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弯沉计算式.  相似文献   

6.
依托湖南湘西公路改造工程,通过对湘西境内6条国道、省道典型路面结构路段进行现场承载板试验与弯沉测试,建立了旧路顶面弯沉与回弹模量的经验公式,提出了适合湘西地区公路工程特性的旧路顶面回弹模量的确定方法,从而为合理选定湘西公路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提供合理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当量回弹模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成志 《中外公路》2003,23(6):23-24
根据承载板试验和弯沉检测的结果,建立了沥青路面计算弯沉与路面当量回弹模量的经验公式,提出了适合湖南省水文、地质、气候、材料和交通等条件的路面当量回弹模量的确定方法,从而为合理选定沥青路面结构的大中修设计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刚果(布)2号公路工程的现场承载板试验和贝克曼梁弯沉试验研究了压实度、稠度、弯沉值与土基回弹模量E0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土基回弹模量E0与稠度和压实度、土基回弹模量E0与弯沉的经验关系式,并将现场实测的土基回弹模量值与查表法得出的值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刚果(布)北部地区的土基回弹模量E0推荐值。  相似文献   

9.
明确路基强度设计指标提高路基回弹模量设计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目前路基设计、施工中在使用回弹模量值、弯沉值时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拓展我国传统的“强基、薄面”内涵,提高路基强度的观点;并指出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明确路基回弹模量指标值及提高路基回弹模量标准值。  相似文献   

10.
林有贵  罗竞 《公路工程》2001,26(4):9-11
应用工程实例,研究了级配碎石基层的回弹模量和沥青路面设计弯沉,探讨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破坏机理.提出了级配碎石基层回弹模量建议值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弯沉计算式.  相似文献   

11.
为从理论上确定黄土路基的压实标准,首先确定以路表弯沉和路基顶面压应变作为受路基压实标准影响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根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分析获得的路基内部压应变分布以及在试验路测得的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压应力分布将整个路基分为距路基顶面0~80 cm的路床和路床下路基两部分,通过分析路基回弹模量对于路面结构层厚度的影响确定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回弹模量要求,并试验研究了压实度对于压实黄土的回弹模量和浸水后附加压缩变形的影响。最后,结合路基不同压实区域划分、路基回弹模量的要求、压实度对于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提出以回弹模量和压实度双控的黄土路基压实标准。  相似文献   

12.
公路路基回弹模量承载板测试方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博  石鸿 《公路》2006,(12):146-150
针对承载板测试方法的不足,在进行路基顶面应力和位移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甘肃省、河南省和河北省的4条不同等级代表路段进行了不同荷载标准下的承载板试验,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路面结构下路基顶面产生的回弹弯沉以及压应力的变化范围;分析得出在不同等级公路进行承载板试验时的荷载标准:对于高等级公路(二级以上),荷载标准一般取为回弹变形0.5 mm对应的应力;对于三级以下公路,则采用控制回弹弯沉到1 mm时结束;同时提出了采用控制应力的测试方法,针对不同等级道路采用不同加载上限及荷载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呙贵春  王捷  陈飞 《公路》2007,(1):171-17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回弹模量,并对其各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水泥稳定基层的抗压回弹模量与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作了论述。阐述了建立两者关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两种指标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内蒙古西北地区干压实技术的现场施工控制指标,采用干压实技术对2段试验路的路基进行碾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施工机具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通过2种典型机具现场试验,得到施工机具能量损失率为20%;对碾压遍数与松铺厚度、施工机具型号的关系进行修正,推荐最佳碾压遍数;基于现场压实度检测和回弹模量检测数值,提出回弹模量与压实度的关系,进而提出以回弹模量为路基施工控制指标,并给出相似地区不同压实度下的回弹模量推荐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掺加不同剂量的土壤固化剂和水泥稳定砂土的室内试验,结合工程实际,确定了高速公路工程中路床、底基层、下基层的配合比,并对各组配合比进行抗压回弹模量和干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组配合比抗压回弹模量能够满足规范及设计参数的要求,干缩系数较小。按此配合比铺筑的试验路段,工程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沥青路面合理设计提供参考,围绕粒料的非线性特性对粒料层当量模量展开研究。基于Uzan三参数模型编制材料子程序,并引入Cary&Zapata模型对粒料回弹模量进行湿度调整;利用有限元方法开展不同温湿度组合下的沥青路面非线性结构计算;自主开发迭代反演算法,提出基于关键结构响应(沥青层底最大拉应变等效)的粒料层当量模量求解新方法,并结合当前基于路表弯沉的结构层反算模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粒料的非线性,路表弯沉等效并不意味着内部关键结构响应等效,采用基于路表弯沉的线弹性模量反算体系对具有明显非线性的粒料层模量进行求解,存在不合理性;(2)自主开发的基于关键结构响应等效的粒料层当量模量求解方法快速稳定,沥青面层底部最大拉应变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之内;(3)以层状弹性体系为理论基础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忽略了粒料层的非线性,造成荷载传力路径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使得实际弯沉(非线性)大于计算弯沉(线弹性),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当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验收难以通过”的现实困境;(4)基于关键结构响应的当量模量与当前基于路表弯沉的反算模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提出了二者的转换模...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BISAR计算,讨论了基于层状弹性体系下的路面上面层模量对弯沉和基层层底拉应力的影响,从力学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聚酯纤维提高路面抗裂能力的机理。同时该文通过试验路检验了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为聚酯纤维混凝土用于路面的修补提供了工程指导。  相似文献   

18.
结构参数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行设计规范提出的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理论和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路面结构厚度随设计弯沉、土基模量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土基模量、半刚性基层厚度对路面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的影响,得出通常情况下会以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控制结构厚度设计,以及提高土基模量、增加半刚性层厚度可以减小(底)基层层底拉应力从而减少疲劳开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如何合理的利用FWD测得的数据来评定路面寿命是道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依托实体改扩建工程,使用FWD检测路面的弯沉,采用三层和四层体系来反算结构层模量,比较反算结果后,使用三层体系反算的模量值进行沥青路面剩余寿命的预估。  相似文献   

20.
回弹弯沉值是路面设计和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回弹弯沉值在路面检测中的作用和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如何进行弯沉值计算、注意事项和检测验收影响因素等内容的归纳,目的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