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3例冠心病患者成功置入单个药物洗脱支架,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CI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Ang-2浓度。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12例患者,无再狭窄组101例患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术前Ang-2浓度[(849.6±234.6)pg/mL vs.(796.9±198.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ng-2浓度[(629.7±137.3)pg/mL、(504.3±107.6)pg/mL]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狭窄组术后Ang-2浓度降低更为明显,低于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Ang-2浓度均明显降低,且无再狭窄组降低更明显,推测Ang-2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相关,可作为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使用DSA和MRA技术检测颅内动脉瘤术后及随访3个月的分级情况,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DSA与TOF-MRA对颅内动脉瘤随访3个月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MRA和DSA检测术后颅内动脉瘤1级的灵敏度分别为94.3%、97.1%,特异度分别为91.9%、89.2%,两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颅内动脉瘤分级的增加随高血压的发生率而增加(χ2=7.82,P<0.05),与高血压成正相关(r=0.47,P<0.05);MRA和DSA检测术后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平均分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随访术后颅内动脉瘤残留瘤的分级,MRA还有无创性检查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28例单节段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使用传统颈前路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A组),12例患者使用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NDI评分、吞咽困难发生率以及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吞咽困难发生率B组低于A组;两组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在术后相同时间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NDI评分相比,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及高度增加率在术后1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B组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术后各时间段B组均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C2~C7节段Cobb术后各时间段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单节段颈椎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Zero-P椎间融合器能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并在手术时间、术后颈椎生理结构恢复方面优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设计制作无损伤肠减压装置并探讨其在肠梗阻患者术中行密闭式肠减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行肠减压术的7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例)和实验组(n=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减压方法,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无损伤肠减压装置法(装置包括螺纹管、收纳袋、锥筒、平椎调节器、尾管、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共7部分)。比较两组患者肠内容物污染术野例数、肠内容减压引流量、肠减压操作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肠内容物污染术野例数为10例(26.32%),对照组40例(100%);两组肠内容减压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00(728.75, 827.50)mL vs. 535.00(520.00,557.50)mL,P<0.05];实验组肠减压操作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切口感染,对照组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他腹腔感染及吻合口瘘、肠造瘘口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氧液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麻醉后切皮前(T0)至心肺转流(CPB)开始后10 min,对照组静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试验组给予相等容量的高氧液。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0)、CPB开始后1 h(T1)、主动脉开放后2 h(T2)、主动脉开放后24 h(T3)共4个时点,测定MDA和SOD。结果T0时点MDA质量浓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1时显著增高,T2时达高峰,T3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T2时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0时点SOD活性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1、T2时明显降低,与试验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电除颤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术中多巴胺用量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多巴胺用量,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氧液预处理能使MDA质量浓度明显下降,SOD活性保持不变,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合比较奇神经节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会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行奇神经节射频热凝(A组)和脉冲射频(B组)治疗的79例原发性会阴痛患者,评价术前、术后24 h、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程度(VAS)、优良率、睡眠质量(PSQI)、术后口服药物、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A组VAS评分在术后随访各节段呈现逐渐下降趋势,B组VAS评分在术后24 h下降之后又逐步增加。A组VAS评分在术后1周开始低于B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进一步增加(P<0.001)。在随访6个月后,A组优良率(86%)明显高于B组(22%)。除了术后会阴区皮肤麻木外,A组在改善睡眠、术后口服用药(普瑞巴林和阿片类)和病情复发方面均优于B组(P<0.05)。结论 奇神经节射频热凝能够通过减轻疼痛、提高优良率、改善睡眠、降低复发及减少用药来提高生活质量,效果优于脉冲射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后路融合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assis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T-Endo-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观察腰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经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诊断为退行性腰椎滑脱(Meyerding分型Ⅰ~Ⅱ°)并行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其中23例患者采用OLIF术式治疗,20例患者采用PT-Endo-TLIF术式治疗。观察且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术后3 d、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CT或MRI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OLIF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PT-Endo-TLIF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椎间高度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的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分布指数均有增加(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4(L_4)椎体倾斜角、L_1垂线与骶1(S_1)距离均较术前减小(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_5椎体倾斜角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手术治疗,OLIF和PT-Endo-TLIF两种手术方式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PT-Endo-TLIF比较,OLI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椎间隙高度恢复更好等优势,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例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血清细胞因子IL-10、IFN-γ的水平;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对治疗前后肝穿组织行常规病理染色。结果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FN-γ水平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0水平略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血清HBV DNA载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HBV DNA转阴率达72.22%。治疗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明显组(G≥3级)与炎症活动度低组(G≤2级)经治疗后观察,前组IFN-γ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达88.89%,后组达5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V可能改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失衡,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免疫力的恢复,特别是治疗前肝组织炎症明显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1例确诊为CHB的病例,检测其血清cccDNA;根据血清cccDNA的检测结果,将81例患者分为cccD-NA阳性组和cccDNA阴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并随访到96周,随访时对两组病毒学指标(HBV DNA、HBeAg、HBe-Ab)及丙氨酸转氨酶(ALT)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及性别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DNA阳性组血清的cccDNA与HBV DNA、HBeA及ALT呈正相关性。随访24、48周时两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ALT复常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2周时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96周时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HBe-Ab阳转率及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ccDNA阴性组在病毒、血清及生化学应答上明显高于cccDNA阳性组。结论阿德福韦酯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血清cccDNA对阿德福韦酯的远期疗效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NT2细胞系胶质瘤趋向性的影响。方法将NT2细胞分为4组:NT2组(未经ATRA干预)、NT2RA1周组(ATRA干预1周)、NT2RA2周组(ATRA干预2周)、NT2RA3周组(ATRA干预3周),采用细胞迁移分析的方法,分别检测其对U87胶质瘤细胞、无血清DMEM培养基以及含100mL/L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的趋向性。结果经ATRA干预的NT2细胞,其胶质瘤趋向性较未经干预组(NT2组)显著提高(P<0.05),对非特异性迁移趋化物如血清等的迁移则较未经干预组显著减少(P<0.05),其中NT2RA2周组胶质瘤趋向性最强,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ATRA干预2周的NT2细胞其胶质瘤特异趋向性显著提高,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胶质瘤的新型靶向基因传递载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DFT)与常规补液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循环动力学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目标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补液方案进行补液;目标组采用SVV为指导的目标管理补液方案进行补液。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术中输液量及其种类、失血量、尿量、术前术后1d血色素(Hb)、血球压积(Hct)、尿素氮(BUN)、肌酐(Ccr)水平以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吻合口渗漏或腹腔感染、肠梗阻等)。结果 1两组患者基础值(T1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段比较发现,全麻诱导后即刻(T2)、建立气腹后(T3)、标本切除时(T4)MAP、HR与T1的差值目标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胃肠吻合时(T5)、手术结束后即刻(T6)MAP、HR与T1的差值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2术中液体总输入量、晶体输入量目标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胶体液的输入量目标组高于常规组(P<0.05);3目标组尿量和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4两组术前术后1dHb、Hct、BUN、C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5目标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和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并发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以SVV为指导的GDFT方案不仅能够维持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而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较传统补液方案更为理想的液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 LGG)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及恶性转化(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MT)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接受LGG切除手术及随后进行术后随访的163例患者资料。将术后未出现复发或MT的患者纳入对照组(85例),术后出现复发的患者纳入观察1组(44例),术后出现MT的患者纳入观察2组(34例)。基于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探讨复发和MT的危险因素与预测价值。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1组患者在术前癫痫发作、术前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和手术方式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2组患者在性别、术前KPS评分、肿瘤大小和手术方式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1组患者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突变、增殖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脂水平、心脏功能及MACE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PCI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63例。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强化组20mg/qd,对照组10mg/qd,均连续用药8周。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和心功能指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炎症指标在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强化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强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6.35%,远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不良事件共发生7例,强化组4例(6.35%),对照组3例(4.76%),主要为恶心、发热、ALT升高。强化组有1例肌酸激酶升高,没有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短期内适当地提高瑞舒伐他汀的用量,其降脂疗效更佳,可以更为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量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用药方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常量硫酸镁。正常组20例,为成年健康献血员。按预设时间抽取肘静脉血,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Mg2+浓度。患者入院时、入院2周分别记录GCS评分。3月随访记录GOS评级并量化评分。观察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伤后5 d的不良反应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 sTBI后对照组患者血清Mg2+浓度立即下降,24 h内最低,7~14 d基本正常。治疗组患者伤后2~3 d血清Mg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14 d基本下降至正常。患者治疗2周后的GCS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3月GOS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sTBI后5 d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量硫酸镁治疗sTBI的近期疗效良好;伤后24 h内用药、连用5 d的用药方案是科学、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老年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TNF-α、TGF-β1表达的影响,结合临床指标的变化探讨其治疗IPF的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治疗前、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老年IPF患者BALF中IL-6、TNF-α、TGF-β1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4周肺功能和胸部高分辨CT的变化情况,并与20例单独应用强的松的老年IPF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沙利度胺组患者BALF中IL-6、TNF-α、TGF-β1的表达在治疗后12周、24周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肺功能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BALF中IL-6、TNF-α、TGF-β1的表达在治疗后12周、24周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肺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沙利度胺组治疗总有效率68%、胸部HRCT总吸收率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0%、胸部HRCT总吸收率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能是通过降低老年IPF患者BALF中IL-6、TNF-α、TGF-β1的表达,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延缓了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一项大型社区研究,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预期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无抑郁组2 532例,有抑郁组2 758例。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冠心病风险相关资料、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并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与冠心病风险有关的因素。结果 (1)人口学资料:与无抑郁组相比,有抑郁组的平均年龄更高、女性占比更多、婚姻状况不佳者更多、合并的慢性病数量更多(P均<0.05);(2)与冠心病有关的风险指标:与无抑郁组相比,有抑郁组的糖尿病患者更多、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两组的吸烟者比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有抑郁组的冠心病风险显著高于无抑郁组(P<0.05);(3)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抑郁组的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自理能力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高于无抑郁组(P均<0.001);(4)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合并糖尿病、吸烟、收缩压和舒张压、HDL-C和LDL-C等与冠心病风险有关的因素外(P<0.05),流调用抑...  相似文献   

17.
高糖对MMP-2与TIMP-2的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糖作用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表达情况及高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及传代后,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组(NG组,5.5mmol/L葡萄糖)、甘露醇高渗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19.5mmol/L甘露醇)、高浓度葡萄糖组(HG组,25mmol/L葡萄糖)和GM6001组(25mmol/L葡萄糖+5μmol/L GM6001),在4组不同的培养环境下分别培养72h后,用RT-PCR技术检测MMP-2与TIMP-2的表达情况,同时用MTT比色法检测4种不同培养环境下VSMCs的增殖情况。结果 HG组与NG组相比,MMP-2与TIMP-2mRNA的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露醇高渗对照组、GM6001组与NG组相比,MMP-2与TIMP-2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组与NG组相比,MMP-2与TI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比值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露醇高渗对照组、GM6001组与N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与N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M6001组、甘露醇高渗对照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与N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可能是通过MMP-2与TIMP-2表达失衡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提要本文观察了12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发现IgM 术后10天明显下降(P<0.01),术后60天有回升趋势(0.050.05);E 玫瑰花结形成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但均低于正常值(P<0.001)。结果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已有改变,脾切除使这些改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一级亲属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按WHO 1999年T2DM的诊断与分型标准分为T2DM组(156例,为T2DM患者且其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T2DM患者≥2例)、T2DM一级亲属中正常糖耐量组即NFDR组(168例,为T2DM的一级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糖耐量组即NC组(150例,与T2DM无血缘关系,且经口服糖耐量检测排除T2DM和糖耐量异常IGT者)。每组按体重指数(BMI)再分为肥胖组(BMI≥25kg/m2)和非肥胖组(BMI<25kg/m2)。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 T2DM组患者BMI显著高于NC组(P<0.05);NC组、NFDR组、T2DM组甘油三酯(TG)依次增高,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TC)依次增高,但3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PA/AA基因型患者较PP基因型患者的TG、TC、LDL高(P<0.05),其中肥胖组PA/AA基因型较PP基因型患者的TG、TC、LD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非肥胖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FDR组PA/AA基因型较PP基因型中TG、TC、LDL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肥胖组中PA/AA基因型较PP基因型中TG、TC、LD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非肥胖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PA/AA基因型与PP基因型患者的TC、TG、HDL、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C肥胖组及NC非肥胖组中两种基因型患者的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西北地区汉族T2DM及其一级亲属血脂相关,以肥胖者明显,但可能对血脂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术后病理资料、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探讨NOSE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4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保肛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74例。其中经腹部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辅助切口组)38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组)36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理资料、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从而比较两种手术疗效的差异。结果 两组直肠癌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辅助切口组相比,NOSES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均<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是否二次手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OSE的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微创、加速康复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